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三章 那年的股市! (求收藏,求鲜花)

    这才多久,七个多月,翻两倍。

    夏启现在都后悔之前老爸带回去存折藏在老家没阻止。

    要是不存,把钱全部带出来,那现在进入股市肯定有的赚啊!

    别的夏启不知道,这个年代的股市,夏启还是知道一些的。

    最起码,他知道股市要到发财证第二次摇号那时候才会下跌,在之前,是一路上涨的。

    失策了。

    夏启拍了下自己有点肉呼呼的大腿。

    早没想到这茬。

    当然,这事也不能怪夏启,夏启后世因为股票对于自己家的伤,压根没接触这玩意。

    对于股市的了解,仅限一些股市上闹出圈的大事,以及和老爸的诉说以及那些不知道靠不靠谱的重生小说中的内容。

    后面的情况,夏启没把握的不敢去赌,但是现在这情况,夏启是很确定的。

    毕竟发财证,是老爸后世经常拿来和自己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他讲了这么多遍,讲的很详细了。

    夏启确定,发财证没到临近第二次摇号的时候,股市是不会下行的。

    那也就是说,现在进入股市,这是稳赚不亏的生意。

    老爸现在的鱼虾生意,并不需要太多的流动资金,钱现在赚了,只是存着留待明年等待发财证的出现。

    那要是在这之前,比如现在把这些闲置的钱放到股市,岂不是可以积累更多启动资金。

    夏启绝对不会嫌钱多,他只会嫌少。

    本金越多,到时候能在发财证上赚的越多。

    这念头一出,夏启都没心思在看什么报纸了,满脑子都是这个事情。

    ......

    “咚咚~

    小启,我回来了!”

    夏启陷入沉思中,都没感觉时间流逝,不过敲门的响声,和老爸放轻声音的喊声,让夏启回神了。

    “来了!”

    夏启回了一句,急忙翻身起来。

    踮着脚开门。

    门才开,一股鸡蛋的香味就飘入鼻翼。

    老爸打包的饭菜里面有鸡蛋。

    当然,现在夏启不关心这个。

    肚子虽然饿了,但是刚才想的事情在夏启心中比吃饭更重要。

    .....

    “你确定可行?”

    门关上了,夏建华刚把饭菜放到宾馆房间的桌上,此时却一脸错愕的回头低下,看着身后站着的儿子。

    夏启昂着脑袋,一脸认真的用力点头。

    “这事我肯定不开玩笑啊!

    这钱是我们拿来发大财的,不是之前没想到这茬,我之前就说了!”

    “是你手上这份报纸吗?

    给我看看!”老爸伸手看着夏启捏在手上的报纸。

    “对,就是这份。”夏启把手中的报纸给夏建华。

    看着夏建华目光放到报纸上,夏启开口:“看那特区证券交易所昨天开业部分!”

    “好,我看到了!”

    父子两饭也顾不上吃了,两人就站在桌边,一高一矮,夏启静静的等着老爸看报。

    很快,夏建华看完了。

    放下报纸,夏建华低头看着夏启,很明显,老爸眼睛逐渐瞪大了一些。

    “这上面说的大盘指数,就是你经常说的股市股价?”

    夏启点头:“差不多一个意思。

    这大盘是现在八支股票的综合形式,可能每支股票真正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这八只股票,现在不论买哪一只至少到年底,我们需要用钱的时候绝对不会亏本,而且盈利起码翻一倍不成问题。”

    夏建华心动了。

    来回渡步,双手在无意识搓着。

    十几秒后,夏建华脚站住了。

    低头看着夏启:“好,既然你说这么稳,那就是捡钱,不捡白不捡,那我们明天看一下魔都鱼虾市场情况,搞清楚之后就先回去。

    到时候如果魔都鱼虾市场可以做,那我们就先做着,同时也回一趟老家,把存折里面的钱汇过来!”

    “汇过来吗?

    那得到下个月中旬才能拿到钱吧!”

    夏启皱眉。

    夏建华也是苦笑着摇头:“总不可能真带现金过来吧,一万多,说真的,这么带着出门,我会很慌的!”

    “呵呵,其实也行,无非少赚一点,钱慢一点就慢一点吧,安全第一!”

    夏启也是瞬间想通了这事情。

    自己带钱从老家过来,确实不算很保险,也许百分之九十九能成功带过来。

    但是万一出意外呢?

    那这段时间的辛苦就白费了。

    夏启不能允许出现这样的错误。

    或者说,夏启父子两现在还没有这个抗风险的能力,这一万多块太过重要,是发家的根本,不容有失。

    多耽搁一下就耽搁一下吧!

    不能太贪。

    毕竟谁叫这个年头,银行还没联网,异地存折也不能存取呢!

    父子两又聊了几句,随后开始吃饭,边吃夏启边给老爸普及股票是个什么东西和具体的情况,甚至还聊了一个这个年代股票市场绕不开的一个人。

    杨百万。

    “国库券是个什么东西,这么赚钱,两年让他赚到一百万?”对于杨百万的发家史,夏建华满是好奇。

    他又听到了一个股市之外的新名词。

    国库券。

    夏启笑着开口:“国库券,其实就是我们种花家这个年代的一种特色理财产品,你可以理解为国家发行,各级银行买进代销,而且这个东西可以自由交易,不记名的。

    不过这个东西,会因为城市和地区不同,各地民众经济水平也不一样。

    就会导致这东西在各地销售存在价格诧异。

    比如在咋们庐州,滞销,他一百就只值一百块,甚至代销的银行还会给你送油送米,甚至也可以换成一点点小优惠。

    但是在魔都,他一百的国库券,就需要一百零三或者一百零五。

    各地的差价,就是赚钱的机会,其实和我们现在买卖鱼虾是一样的。

    都是赚取这个时代信息闭塞,各地交通交流不变引发的物价差异,不够他这个你启动资金得多,杨百万发家就有自己的两万块存款,又和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凑到了十多万,所以他才能在这种看似利润很小的地方,能发大财。”

    “呵呵,那我感觉还是咋们的鱼虾生意赚钱,他这利润也太小了!”

    夏建华笑了起来,语气中,有着一丝得意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