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李景隆?(求鲜花,求评价票)

    “黄大人,此番真是多亏了您了。”

    京城某处,吕氏带着朱允炆见到了等候已久的黄子澄。

    听到吕氏感激的话语,黄子澄微微摇头,苦笑着说道。

    “此番最大功劳并非是我。”

    “那是何人?齐大人吗?”吕氏问这话的时候,将脑海中的信息快速翻阅了一遍,也只找到了这一个可能的人物。

    黄子澄依旧摇头,小心看了一眼周围后,才说道:“是曹国公!”

    “李景隆?”吕氏不禁讶然,她是着实没有想到这背后的人竟然是李景隆!

    因为她完全想不到李景隆搅和朱雄英好事的理由。

    黄子澄微微点头,说道:“晚宴开始前,正是曹国公将此事告知的臣。”

    然后又看向朱允炆,道:“殿下欲肩负大明江山,可以适当接触此人。”

    朱允炆点头,他自然清楚想要登上储位,仅仅是一些文臣的帮助是不够的,勋贵的力量才尤为重要。

    而李景隆可以说是二代勋贵中,与朱家最为亲近的一个了。

    因为他的父亲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元璋的养子。

    从辈分上讲,李景隆是朱允炆的表哥。

    可是他也是朱雄英的表哥啊!

    他这么做,目的为何呢?

    母子俩同时疑惑,最终他们将原因锁定在了燕王朱棣的身上。

    因为李景隆曾于燕王交好,虽然朱棣就藩后就没见二人有什么联络了。

    但是并不排除,朱棣此番进京没有暗中与这些勋贵们有联络。

    “黄大人,你此番也是冒死进谏,我母子铭记大恩!”吕氏说着,将朱允炆手中的锦盒交予黄子澄手中。

    黄子澄大方接过锦盒,诚恳说道:“劳娘娘费心了,臣并无过错,倒不必为此担忧!”

    吕氏不解。

    黄子澄解释道:“虽然昨夜所奏,可能会招来陛下记恨,但只要太子殿下在,臣就不会有事。”

    “以臣对太子殿下的了解,只要臣没有错,臣便不会有事。”

    朱允炆从旁点头,表示赞成。

    母子二人送别黄子澄后,望着黄子澄的背影。

    朱允炆说道:“娘,李景隆此人,值得结交吗?”

    “若为娘猜得不错,李景隆应该是受了燕王所托,借了黄大人的手。”吕氏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不过,就此时而言,燕王于那个位置,还不如你呢!”

    “成大事,就要多结交暂时的盟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朱允炆闻言点头,扶着吕氏离开此地。

    ……

    另一边,京城外某处山脚下。

    朱雄英望着已经清理干净的庄子,摊开手中的图纸,对身旁的潘驴儿说道:“你能看得懂吧!”

    潘驴儿伸头,仔细看过图纸,重重点头道:“看得懂,您以前教过我!”

    “那就好!你要好好看着这群工人,别让他们建错了。”朱雄英指着庄子上正忙碌着,似是不知疲倦的工人说道。

    “殿下,人有点少了!”潘驴儿想了一下,又道:“我算了一下,如果再加一倍的工人,应该能在十天之内,建出雏形!”

    朱雄英闻言,爽快说道:“早说啊!你等着。”

    说完,从身体里召唤出手机,点开“帝国”的图标,进入加载页面。

    很快,在操作页面里,将现有的工人数量加了一倍。

    随着工人图标上面数字的减少,在庄子的一处木箱子一样的古怪陈设里,随之走出一个工人,加入到工地的建设当中。

    这些工人在建成建筑目标以后,就会立刻消失。

    潘驴儿虽然早就见过几次,但每次见到还是会为这样的事情,感到震撼。

    “殿下这撒豆成兵的法术,越来越快了!”潘驴儿说道。

    朱雄英自然犯不着为此事与他解释太清楚,吩咐一句:“盯着工地,别忘了!”

    说着,便骑上马,准备离开。

    虽然他明明几步就可以回到京城,但是他并不喜欢这么做。

    一来如果经常这么做,迟早会被京城的百姓发现,他并不喜欢被所有人当做异类的感觉。

    他喜欢自家的原因,就有这一点。

    自己在朱元璋、朱标、朱棣面前都曾施展过自己这些凡人不可企及的手段,但是在朱元璋他们的眼里,完全没在意这些,自己就是他们的孙子、儿子、侄子。

    这让他很舒服,有归属感。

    还有就是,骑马不用自己摆腿,很有那种悠闲的情调。

    躺在马背上,轻轻拍了拍马屁股,让马以他最喜欢的速度往京城走。

    而朱雄英,则闭上眼睛,将帽子盖在脸上,随着马匹走动的晃动,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好不自在。

    “雄英,我正准备去你那庄子上呢!”

    刚躺下没走出多远,就有一人骑马经过而后又折返过来,伸手就拿掉了朱雄英脸上的帽子。

    朱雄英眯着眼,看向拿走自己帽子那人,轻轻一笑,翻身倒骑着马。

    “李大国公,找我何事啊!”

    来人正是李景隆,当年朱棣跟前有三个小孩:李景隆、朱柏、朱雄英。

    朱棣比李景隆大七岁,而李景隆正好比朱雄英大七岁,不过李景隆却从来是朱雄英的跟班。

    这次朱雄英回来,李景隆很快就找到了朱雄英,两人的感情也没有因为十三年的分离,而变得淡薄。

    “皇长孙殿下,自然是来邀功的。”李景隆一只手摇着朱雄英的帽子,一边说道。

    “嗯!办的不错,黄子澄不知道是我让你干的吧?”朱雄英点头赞许道。

    “那当然,我的嘴是半个不该漏的,都不会漏!”

    朱雄英咧嘴一笑,道:“那好,走!你请我喝酒去!”

    “为什么我请你啊!我替你办事,不应该你请我吗?”李景隆眨巴着眼睛,觉得荒谬。

    “于亲,你是我表哥,我是你表弟,你请我喝酒,不是理所应当!”

    “于公而言,你是国公,我是皇长孙,你不应该好好表现表现?”

    朱雄英掰着手指说道。

    李景隆一时无语,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只好点头作罢!

    “雄英,你为什么不想当皇太孙啊?你难道不想当皇帝?”李景隆终于忍不住问道。

    昨晚去参加晚宴前,被朱雄英逮到,被吩咐做这个事他就想问了。

    可是朱雄英来去如风,他没来得及问。

    “当皇帝多累啊!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盯着,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群臣的表率!”

    “我朱雄英,可不做这么累人的事!”

    “好好修行,做大明的守护神就好!”

    朱雄英说着,一把抢过李景隆手中的帽子,同时说道。

    “千秋万代,我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