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卅六章 义务教育与京剧【求鲜花,求评价票】

    朝廷的清流们,这几天都没离开太子府。

    朱标实在给缠的烦了,便躲在了养心殿,不出去了。

    起因呢,对于大明来说是一间很小的事情。

    就是朱雄英请了一道旨意,让他那学宫附近的几个庄子还有京城的乞丐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义务去一件新办的学堂上课。

    每天至少一节课,一直到十三岁。

    朱元璋当时没多想,便答应了,毕竟圣旨上也没强行要求,只说义务。

    后来那几个庄子的百姓也都是感激的,他就更不在意。

    后来不知怎的,这事就被清流知道了。

    这些清流不敢烦老朱,于是就缠着朱标。

    起初呢,只是说不妥,当朱标问有何不妥以后,几个来回,这群清流便自行退下了。

    后来,他们获知了学堂的夫子是个女人,便开始就女人的问题和朱标辩论。

    朱标烦了,便让他们去找朱雄英。

    这群清流去了,然后被朱雄英当猴子一般的在京城里溜。

    吃了几次亏以后,这些清流们放弃了找朱雄英,回到了朱标的身边。

    然后便是如今的局面。

    “哈哈,老大啊!你的脾气也有这一天啊!”

    老朱见着大儿子也有按不住火的一天,心里格外的开心。

    朱标分外幽怨的看了一眼老朱,挪步到老朱的身边。

    说道:“爹,儿子觉得得和雄英谈谈了,他以为他不当皇太孙,便可以逍遥自在。”

    “但是他的一言一行,还是在被朝中文武盯着,他的一个小决定,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未来的国策。”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抬手道:“你心里清楚这小子什么都知道。”

    “无非就是想知道咱是怎么看这事的,什么时候在你爹面前学会拐弯抹角了。”

    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慢悠悠的走到朱标身边,突然抬腿便是一脚。

    朱标早有准备,几步就跳到了一边。

    老朱紧追两步,没有追上,气的命令朱标站下。

    朱标却充耳不闻,继续闪躲。

    于是殿外几个清流,便听到养心殿内,父子二人在里面追逐打闹的声音。

    几个头铁的,就想进去劝谏皇帝注意威仪,却被几个老的拦了下来。

    劝诫朱元璋,除非你是为百姓的事。

    劝诫他跟儿子不要太亲近,他隔天能让你跟你儿子从此都亲近不起来。

    另一边,经过几天的时间。

    琴音已经习惯了当女先生的生活。

    而明月,在跟着潘驴儿在学戏。

    这是朱雄英没有想到的,当他那天和解缙聊完以后,找到这对姐妹的时候。

    便见着明月跟着潘驴儿后面正学着京剧。

    是的,潘驴儿是会京剧的。

    这是因为他和邓小闲一样,是手机造出来的人。

    当初出于娱乐的考虑,朱雄英便给他的技能里加了戏曲、音乐等项目。

    可惜,朱雄英忙于修炼,潘驴儿的这项技能也就无处施展。

    如今见着,才发现潘驴儿不愧为手机造出来的人。

    他的京剧功底,不敢说是大家水平,但是戏曲的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他是样样精通。

    而京剧作为原本在约五百年后才诞生的先进曲艺,国粹!

    一下子就吸引了从小学唱的明月。

    而这姑娘也确实很有天赋,仅仅几天,已经学得有模有样。

    虽然基本功,还需要时间打磨。

    考虑到两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朱雄英决定不让明月去当夫子。

    因为相较于姐姐琴音的温婉,明月跳脱的性子确实不适合当个先生。

    带着柳依依,站在学堂的教室外。

    看着和孩子们相处的非常融洽的琴音,柳依依的心也就放下来了。

    “殿下,这样真的能让琴音姐妹两的名声挽回过来吗?”柳依依问道。

    朱雄英闻言指着这间充作学堂的院子,说道:“这附近的几个庄子,知道的事情是。”

    “琴音和明月两位女先生,散尽积蓄,办了这个学堂。”

    “而且这个学堂不收学费,只需送上束脩便可以了。”

    “乞丐入学,连束脩都不用给。”

    “用不了几年,整个大明都会知道,这里有位女子先生。”

    “有教无类,无分男女。”

    看着朱雄英得意的样子,柳依依略带担忧的说道:“我听说,朝中很多大人,都很反对这事。”

    “一些腐儒,我早听说了,无非就是轻传圣人之学,女子教学不妥,女子入学堂,败坏礼仪之类的无稽之谈。”

    朱雄英嗤笑一声,说道。

    柳依依跟上朱雄英的步伐,问道:“其实琴音办学,可以学其他夫子一般,收些学费的。”

    她如此说,是听到几个京中的夫子说过,琴音这个学堂这么做,以后京中的学童估计也会往这边送。

    他们的私塾就办不下去了。

    说着什么一个贱籍从良的女子,能教出什么学问,误人子弟的话。

    要联合京中其他夫子,共同反对这间学堂。

    因而有些担心,这么做是不是过于得罪人了。

    “这是解学士的想法,他想以后天下人人有书读,所以我就先在这里给他看看小规模的。”

    “而且,不收钱,才能真正让这些孩子读上书。”

    “只有不要钱,他们的父母才愿意把孩子送来。”

    “如果要钱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养孩子的负担就太大了。”

    “我这是体恤民力。”

    听到如此回答,柳依依只道是朱雄英如此做有他的政治考量,便不再收费这个问题上继续说下去了。

    “女子入学,也是解学士的主意吗?”

    这才是真正吸引了柳依依的点。

    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开始刮起,而且自古以来便很少有家庭给女子读书的。

    教女子识字,便已经是大户人家所为。

    所以当听说那道旨意里,是无分男女皆可入学堂学字以后,整个秦淮河上的姐妹都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

    来过一次,才知道这个决定并非出自琴音。

    所以此刻才有此一问。

    “嗯?不是,这是我给添上的,这样才公平嘛!”朱雄英随口说道。

    “公平?”柳依依眼睛一亮,停下脚步。

    男女之间也可以公平吗?

    朱雄英扭头看着停下来的柳依依,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问道:“怎么了?公平不好吗?”

    “好!自然是好的!”柳依依急忙答道,然后又低声说道:“只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说。”

    朱雄英这才反应过来,想起这是古代。

    自宋朝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受到打压。

    到了明朝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女子的地位彻底降下来。

    此时虽然是明初,但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已经深入人心。

    自己这番话,确实在这个时代太有冲击性了。

    这也跟朱雄英五岁前生活在宫廷,老朱家的氛围,属于是阴盛阳衰。

    五岁后,又在岛国待着,思想上很多还跟古代不是很贴合有关。

    “你能进学宫,若是以后,你可以来学宫听听课。”

    “男女互为一体,无分尊卑,也不应分开来谈。”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望着朱雄英,柳依依重重点了点头。

    “那明月呢?她怎么办?”

    朱雄英闻言,带着柳依依到了后院。

    刚一进院子,便听到明月与潘驴儿在对戏。

    柳依依仅听了几句,便被吸引过去。

    望着亭中二人,竟望得痴了。

    “这是,戏曲?”许久以后,柳依依才问道。

    戏曲的起源很早,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到了元朝才真正成熟,明初的戏曲还是元朝的水平。

    因而与已经是戏曲大成的京剧相比,这个时期的简直不要太落后。

    也难怪柳依依听得忘我。

    对于她们这行当来说,冲击力不亚于给这个时代的人看到机枪。

    “是!等她学的像了,让她和潘驴儿在京城开个戏楼吧!”

    “我也好多个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