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0 朱樉的平定草原之策

    “老四已经到了中都了?”

    “是!”

    “这个铁铉是何人?涂节为何缉拿他?”

    “父皇,铁铉原本是国子监学生,一年前去河南实习历事,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铁铉不忍见百姓荼毒,相约赴京师为民上诉,竟被污蔑为元兵探子,遭受捕杀。

    若不是他扮作一个小沙弥,只怕早就死在了开封府上。”

    “你跟咱说说,他所见所闻有何触目惊心?”

    “父皇,河南淮西公侯纵容家人奴仆,倚势干禁,侵夺田亩,占据民田为私产,役百姓如使奴仆,百姓稍有不满,轻则鞭笞加身,重则毁家杀人。

    有许多乡里老人带本乡民众赴府、省、京师举发,数年来这些告状者,竟被公侯家丁拦路截杀,死伤者无数!”

    朱元璋听到此话,眼神眯了眯。

    “还是淮西公侯,太子你说咱辛辛苦苦地带着他们打下江山,他们已经是大明的主人了。”

    “可对这个大明为啥还不好好爱护,非要做这些天怒人怨的事情!”

    “他们这些该不该杀,该不该死!”

    “如果杀一些官员能让百姓好过一些,儿臣认为该杀!”

    “凤阳老家那边有一首花鼓戏,不知道你听了没有?”

    朱元璋突然问道。

    “儿臣不知。”

    “那咱念给你听听!”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里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太子,这是有人在坏咱大明根基啊!”

    “这些年咱对有些人是太宽容了,造成了他们这种肆无忌惮,任意妄为。”

    “朕的江山病了,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生疮流脓,要治这个病,就要把这个疮连根拔去,连同周边坏死的血肉一通剜去!”

    “咱能从一个放牛娃打下这个偌大的江山,那都是从刀山血海中闯过来的,干的就是杀人的营生。现在,也不在乎多杀一些人!”

    “标儿,重新组建检校吧!前些年咱听从刘先生的话,撤掉了检校。这才导致了他们欺上瞒下,沆瀣一气。”

    “去准备人手,把这个检校的队伍重新拉起来,咱要让他们这些做官的,睡觉也要睁着一只眼睛,时时刻刻警醒自身。”

    “儿臣遵命!”

    朱标走后,朱元璋提起大笔在纸上写下了一趟字,

    “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朱樉带着大部队十天的时间走了二百余里。

    大部队行军太磨人。

    一天中,有一半的时间花费在安营扎寨和生火做饭上。

    道路坎坷难行,不时有马车断轴。

    还有经常跑出去撒欢的牲口。

    怒卫的骑兵在忠字营的教导下,军事技能开始飞快地增长。

    还有他们的身体素质也在一天天变得强健。

    身体底子不好的人,早就扛不住虐待,死了。

    这些活下来的人,身体素质都非常好。

    现在朱樉丝毫不吝惜肉食,天天屠宰掉几十头牛羊,进他们进补营养。

    这些人的力气也变得比十天前大了许多。

    蒙古部落的人,他们老老实实地推车,朱樉也没有难为他们的意思。

    更没有像他们对待汉人一样,动辄打骂。

    对于这些人,朱樉也是有打算的。

    之前他跟朱棣讲的话,并非是空穴来风。

    熟知两千年封建史的朱樉,自然明白为什么草原上的人都喜欢掠夺。

    说白了是因为穷的。

    恶劣的天气和战乱,让他们的生活极不稳定。

    只要是碰到收成不好,或者是没吃没喝的时候。

    他们便会南下抢抢掠一番。

    如果自己能让他们老老实实放牧,可以产生比较不错的经济收益,保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谁还会过那种刀口舔血的日子?

    这样好战的疯子当然会有,但却也不会产生一呼百应的影响力。

    能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那就是羊毛。

    羊毛,在后世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

    羊毛面料具有垂感好,光泽度强,不易打褶,透气性好,有弹性伸张性,

    更有质感,光泽度较自然柔和等特有特性。

    穿着舒适,又防风耐寒。

    远非其他材料可比。

    只要是自己能把羊毛布料生产出来,那就可以解决草原上牧民的温饱。

    从此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的部落,尽是自己羊毛原料的供应商。

    他们还打什么仗?

    想想,平时只要一年为羊群剔两次毛,就能换来各种生活物资。

    吃穿不愁,生活无忧!

    守着老婆孩子美美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好么?

    要刀枪有何用?

    这就是朱樉为草原部落规划的路。

    只不过现在的羊毛织布机还没研发出来。

    他没法跟别人提及罢了!

    而眼下这些木合里氏族的蒙古人,朱樉就打算让他们来当这条沟通蒙古诸族的纽带。

    或者说,让他们先给草原人打个样板。

    在朱樉的想法中,收购羊毛只是第一步。

    第二是要加强通商互市。

    第三,相互信任后,让草原上的新一代年轻人,接收儒家教育。

    先实现文化同化,然后再是民族融合!

    这样不出百年,经过数代的经营,估计会出现一个草原七日游的旅游路线。

    汉人都会浏览到塞外的美景,然后由草原兄弟载歌载舞,献上哈达。

    朱樉随意地躺在一辆粮车上,悠哉悠哉地看着天上的浮云,

    天真蓝,白云真白!

    脑中却想着一条条的计策。

    此时突然一声大喝打断了他的思绪。

    “报!”

    “身后五十里有大股骑兵追来,人数在万人之上。”

    “狗日的,慌什么!”

    “怒卫迎战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