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章 凤阳朱青,侵占良田万亩!

    洪武十年。

    应天府。

    朝堂上。

    文武百官行叩拜礼:“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大殿上方。

    皇帝朱元璋不怒自威。

    这时。

    丞相胡惟庸大步上前,恭敬的鞠躬后,朗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朱元璋抬了抬手:“胡相,准奏!”

    “近日,凤阳发生一起案子,书生朱青带领近千百姓,与县衙分庭抗礼,还有数名衙役被打伤!”

    胡惟庸说完,立刻又道:“陛下,此等乱臣贼子,应派兵诛杀!”

    “胡相,可曾探明真相?”

    朱元璋挑了挑眉。

    凤阳,那是他老朱家的祖地。

    当年,他从凤阳出发,从一介平民,一路走到今天。

    成为大明开国皇帝。

    毕竟是祖地,他更想弄清楚真相。

    胡惟庸躬了躬身:“陛下,据凤阳县令所奏,朱青侵占良田万亩,拘役凤阳百姓,为其佃户,克扣钱粮!”

    “侵占良田万亩?”

    “凤阳县令,那是猪脑子吗?一方父母官,连一普通百姓都没办法?”

    朱元璋大怒。

    一介书生,坐拥良田万亩。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就算朝廷的公侯,也不曾拥有万亩良田。

    胡惟庸继续解释:“陛下,其手中良田,均是从百姓手中购买所得!臣深知陛下爱民,此子这等行径,当诛!”

    购买所得?

    不仅是朱元璋,就连太子朱标,也皱起了眉头。

    大明律,并未禁止贩卖田土。

    若朱青真是从百姓手中等价购买,也构不成犯罪啊?

    这时,朱元璋看了一眼朱标:“老大,朕命你半月内,查清凤阳侵占良田一案!记住,务必查清真相,那朱青,若真是从百姓手中等价购买,无其余贪赃枉法行径,那你便查清打伤衙役一事便可!”

    “儿臣遵旨!”

    太子朱标,老朱最喜欢的儿子。

    ……

    正值八月秋收。

    凤阳天气炎热。

    朱青侧卧在躺椅上,双目微闭,优哉游哉地打着盹儿。

    两名侍女一左一右,正为其打扇。

    其中一名侍女,面容姣好,长得很水灵。

    她捧着一碗冰镇绿豆汤,轻轻放在桌上。

    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来到朱青跟前,躬身行礼后,又娇声唤道:“老爷,绿豆汤冰好了。外面天儿太热,可别受了热!喝完汤,老爷还是去房里休息吧!”

    “可有给田里劳作的百姓送去?”朱青懒洋洋地起身,伸了个懒腰后,断气冰凉的绿豆汤,喝了一口,顿时觉得透心凉。

    侍女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快。

    自从入府那天起,她就对朱青动了心思。

    府上下人,她的姿色最是出众,若是能成为朱府小妾,或是朱夫人,恐是做梦都能笑醒。

    有了这些打算,她自然要为朱青考虑。

    熬一碗绿豆汤很简单,可冰镇用的冰块,却是极贵,得从上一年寒冬时,从结冰的河面采冰,放入冰窖储存。

    寻常人家,吃顿饱饭都成问题,哪还有钱造冰窖。

    对那些普通百姓,又何必用冰镇绿豆汤?

    侍女自以为是的回应道:“老爷,都是些寻常百姓,喝些凉水解渴就行!这冰镇绿豆汤实属珍贵,用在这些普通平民身上,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朱青坐直身子,眉头一紧,瞪了侍女一眼。

    噗通!

    侍女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她知道,每当朱青皱眉时,那便是生气了。

    可她丝毫不觉的自己做错了什么,一边朝朱青磕头,一边解释道:“老爷,奴婢说的是实话。采冰,储冰均要耗费大量银钱。老爷为什么要将其花费在这些平民身上?”

    平民?

    朱青坐直身子,眼神冰冷,喝问道:“老爷问你,你每月工钱从何来?”

    “自然是老爷拿府中银钱发放!”

    侍女头也不敢抬,一边回答一边磕头。

    “那府中银钱,又是从何而来?”

    朱青再问。

    “自然是……”

    说到一半,侍女大惊。

    府中银钱,自然是来自田间劳作的平民。

    他们给府上做工,播种,收粮。

    侍女悔恨不已:“老爷,奴婢知错,还请老爷责罚!”

    “责罚大可不必,去账房领了工钱,离开朱府!”

    说完。

    朱青起身,走向府邸内部。

    他是从华夏穿越到大明洪武年间。

    至今已有两年。

    等朱青再出来时,身后已跟着十来个下人。每人推着一小推车,车上装了两大桶冰镇绿豆汤,朝着田间走去。

    半个时辰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

    稻穗足有半米长,上面长满了稻子。

    田里。

    农人们挽着衣袖,裤腿儿满是泥泞。

    还在老远,就有人见到了朱青,笑盈盈地跟朱青打招呼:“朱老爷,今年收成真好啊!”

    “一亩田,产出的谷,差不得得有十四石!”

    “比咱以前,足足多了三倍!”

    “朱老爷,好人有好报,连老天爷都偏向您!”

    朱青笑了笑。

    这是华夏袁爷爷研发的杂.交水稻。

    亩产两千斤。

    按大明的计量单位,一石一百五十斤。

    十四石谷,并不稀奇。

    如今的大明,水稻亩产不过四五石。

    凡遇到大旱,蝗灾,能有两三石,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除去赋税,真正留到百姓手中的,不过一石多。

    穿越后。

    朱青融合了这具身体的记忆,发现身体的主人,竟然是被饿死的。

    一起被饿死的,还有家中媳妇,以及两个孩子。

    家里穷得要命,食不果腹,家中的收成,只能撑到第二年春耕。

    后面半年,只能饿肚子。

    深知百姓疾苦的朱青,加上二十一世纪的思想,对给他耕种的百姓,却是极好。

    他冲身旁下人使了个眼神。

    那下人冲地里田间喊道:“天儿太热,老爷担心你们得了暑症,给你们派发绿豆汤了!”

    “谢朱老爷!”

    “谢朱老爷!”

    “朱老爷好人啊!”

    地里田间,五百多农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声势浩大,响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