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章 激战高桥(四)

    等这厢陈晟刚把战马赶到一起,哮天就伸着舌头跑了过来,这家伙无怪乎是狗型机器人,把狗的形态学的一模一样。

    “老大,问清楚了,负责追击的清军是豫亲王多铎所部和武英郡王阿济格部。高桥这里设伏的是锡翰和多尔济那两个家伙,一共带兵二万,其中蒙古兵八千,满兵六千,汉军四千,朝鲜兵两千。塔山那里留了五千,连山放了三千,其余的都在这里了。”

    “行。我们收拾一下,稍事休息片刻,即刻赶往战场。我估计着锡翰和多尔济不会轻易放过我们,他们将会派来更多的鞑子来消灭我们。我刚才想好了,我们不能呆在这里等死。我们要汇合高桥的明军,把他们组织起来,打破锡翰和多尔济的包围,助他们逃回宁远。”

    经刚才一战,陈晟发现鞑子并非如他们自吹的一样,“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而且经过陈晟观察,明军的战斗力也并非像后世所说的那样“差得掉渣”。尤其是关宁军,这些明军在清军的包围下,虽然没了督战队的监督,但是他们之间投降者甚少,他们宁愿战死或赴海淹死,也决不投降,不过这也可能与清军不留俘虏有关。之所以被清军打的毫无招架之力,完全是因为没有将领组织,和大部分士兵甲兵丢弃等因素造成。若是自己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并非无一战之力。

    “老大,你不是说要等清军防线松动后再说嘛?怎么,不再等了?”哮天促狭地挤了挤眼睛,问道。

    “那是老子刚才没有想好对策。现在明军后续部队大部分已经到达战场,清军的预备队也不多了。现在正是时候。老子……”说到这里,陈晟急促咳嗽起来,嘴角处流出一丝血迹。哮天一见如此,再也没有打趣陈晟的想法,连忙跑到陈晟身前,关心问道:

    “老大,你……你受伤了?”

    陈晟用手示意哮天别再说话,继续咳嗽一阵,这才吐出一口黑血。方才言道:

    “没啥大伤,背部被鞑子锤了一下。现在好多了。”说罢,活动了一下,又向哮天问道;

    “你怎么样,电力消耗多少?”

    “没事,老大。不过消耗了千分之五。电力充足着呢。”哮天笑了一下,回答道。接着又扫描了一下陈晟的骨骼内脏,接着继续说道:

    “问题确实不大,心脏肺腑均无异常。老大体质不错,若是换成他人,即使有防弹衣防护,也得躺上个大半月。我去给你拿些药去,顺便把马都赶过来。”

    …………

    旭日徐徐升起,晨光中,太阳红彤彤地像个成熟的大苹果。霞光万道,把天空染的通红。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密密斜斜地洒满了大地,给苏醒的万物披上了一件件华丽的红装。

    赵大虎跟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将一支射来的羽箭拨落开来,而他那些同伴就没有那般幸运了。和他被围在一起的千余明军,在鞑子的连续几波密集的箭雨下,已经死伤了二百余人。他们这个千余人中,既有宁远军,也有大同镇的军马,还有山海关、密云等镇的兵马。包围他们的鞑子不过五百余人,可是由于大家不隶属于一个总镇,互不统属,所以很难形成合力。尤其是那大同兵居多的二百余杂兵,只知道躲在他们身后,乱作一团。

    指挥他们这数百宁远兵的,是赵大虎的他们宁远团练连山堡的一个百户,名叫余长生,曾参加过宁远大战以及以后的大大小小战斗十余次,素来作战勇猛,因功擢为百户。他们连山堡的几十练勇即是在他的带领下,才没有走散,甲械保存的还算完整。而且在途中还陆续收拢了数百练勇和民夫。

    他们虽是练勇,可是由于处于四战之地,民风彪悍,战斗力却比其他那些镇的战兵还要强上许多。在夹马山一战中。他们拼命冲杀,与清军血战,互有伤亡,不决胜负,让洪督师和清军都记住了宁远镇的大名。只是从松山败退下来以后,他们就一败再败,让心高气傲的宁远镇兵心中都憋着一股闷气。

    从杏山突围以后,他们的总镇(即总兵)率先逃跑,参将、游击、千户更是不见一人,就连平时压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那些家丁们都不见一个。缺吃少穿还不算什么,将官们自顾自地逃生,让这些被抛弃的练勇们心中惶惶,士气跌入谷底。大家各自逃生,再不顾昔日的情分。有时为了争一匹马、一口粮甚至一口水,大家拔刀相向,拼个你死我活。

    还好他们的余百户此时还念兄弟情义,没有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撇下兵士,独自逃生,这让赵大虎他们这群小兵感动不已。一路上,大家相互扶持,共同抗敌,反倒死伤最少。不过,让赵大虎揪心的是,到了高桥以后,自己的兄弟赵二虎却是不知去向,这兵荒马乱的,还是在这生死攸关的战场上,怎能不让赵大虎揪心。

    母亲去世的早,父亲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把自己弟兄俩拉扯大。小弟今年才刚刚十六岁,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又是初次上阵,万一在这战场上死去了,自己可怎么有脸去见自己的老父亲?

    赵大虎正忧心不已时,忽然看见前方又腾起一大团烟尘。已经有两年从军经验的他,暗叫一声不好。在这鞑子优势占尽的战场上,能够有如此规模骑兵的,绝对只会是鞑子。这一片战场上,也只有自己这群明军规模比较大,还有将领指挥,鞑子也是围剿多时,一直成果不大。应该是鞑子将领见这里久决不下,派来的援军。

    烟尘滚滚,盘旋不下,看那尘烟久聚不散,赵大虎估计对方不下三百人。不多时,烟柱已经到跟前,果然是鞑子的援军。看那鞑子的大旗,红色镶着白边,应该是蒙古八旗中的镶红旗无疑。每逢对阵,这些蒙古鞑子都是先于满洲鞑子冲锋在前,如今自己这块骨头难啃了,那些满洲鞑子果然又派些蒙古鞑子过来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