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六章董卓的忌惮!忠心耿耿吕奉先?

    吕布恭敬领过玉带走下台阶。

    身后董卓见此,心中稍定。

    以前有吕布护卫在侧,惬意无比,任何刺客都形同虚设。

    但现在有了玉带诏,那吕布站在身边,浑身上下直发毛。

    不漏声色的支开吕布后,算是排除最大的危险。

    群臣见那玉带是皇家制式,都略感意外。

    略感罢了。

    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值得董相国如此高兴的。

    “子将,你看出啥来了没?我咋瞧着就是个玉带啊。”

    坐在杨羽身侧席位的牛辅小声问道。

    以这铁憨憨的脑子,能看出来就怪了。

    杨羽自知关窍,却也并不点破,摇了摇头当做回答。

    从董卓手里出现天子玉带,也就昭示着王允的的确确用它大做文章。

    历史上的衣带诏提前上演,变成针对更加广泛的玉带诏。

    相信此时此刻,王允不是在经受非人般的折磨,就是已经被折磨后咽了气。

    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再看吕布,并不知晓董卓让他拿着玉带巡视,明显是为了支开他。

    不过吕布也乐得如此,自从得到那密信后,总感觉义父看来的眼神藏着浓烈杀机。

    至于群臣,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个门道。

    有人眼珠一转,上前大声恭贺。

    “陛下亲赐玉带与相国,乃体劳相国忧国忧民,日夜操劳,此君臣之情感人肺腑啊!”

    “恭喜相国!”

    “贺喜相国!”

    阿谀奉承的佞臣们都接连恭贺,生怕马屁拍的慢了。

    靠这一手马屁,平步青云者数不胜数,比以往殚精竭虑的处理政务要轻松不知多少。

    董卓一听这话,笑意更甚,“陛下的确格外看重吾董仲颖,也罢,吾儿奉先,将玉带中藏着的锦缎,拿出来念念。”

    吕布抱拳领命,随即翻了翻玉带,果然从隐蔽处的小夹层中抽出一块锦缎。

    抖开一瞧,竟是大大的血书。

    这可把不少朝官下个够呛,搞不懂这是玩的哪一出。

    但对于杀伐无数的吕布来说,实在稀松平常。

    随即摊开血书,大声诵读。

    “伪临朝董卓耳,性残凶暴,地实寒微——”

    刚念第一句吕布就傻了眼。

    这显然是喷董卓的血书。

    “无妨,吾儿奉先啊,用你最大的声音念,不,喊出来。”

    有了这句话相当于吃了定心丸,吕布也不再介意。

    既然义父都说要大点声,那就念吧。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鸩杀皇子,垢乱宫廷,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百官听的心惊胆战。

    骂董卓不可怕。

    但骂的如此文采斐然,人神共愤,的确是首次。

    这到底出自谁的手笔?

    群臣赶忙与彼此拉开些距离,生怕身边的就是血书的主人。

    “气愤风云,志安社稷!”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强汉之功何远?”

    说实话,以吕布肚子里的墨水,念的也有些云里雾里,顶多懂个大概意思。

    因此并不懂这番话究竟带来的震撼有多么大。

    一些依旧心存汉室的忠臣,早已热泪盈眶,泣不成声。

    “公等或家传汉爵,亦或世代忠良,今因时势寄于爪牙,单非公卿之罪!”

    “先帝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遂令——”

    吕布的声音戛然而止,这位于万军阵前面不改色的飞将,此时浑身止不住的颤抖,汗如雨下。

    大殿内除了某些官员的哽咽声,落针可闻,气氛骤然一凝。

    “吾儿奉先,何不继续?”董卓笑意不减,身后已站了十多名西凉勇士,手握刀柄。

    砰!

    吕布双膝跪地,头重重抵在金砖之上,豆大的汗珠滴答滴答的落下去,溅飞点点。

    “此书包藏祸心,实乃大逆不道,还望相国明察!”

    董卓的笑意渐渐转为狰狞,大吼道:“念!!”

    所谓天子一怒,血溅五步。

    如今董卓的权柄同天子没有任何区别。

    再结合其心狠手辣的性情,这一吼让不少人吓得脸色煞白。

    而吕布此刻终于清楚那封密信的含义。

    所对应的,就是这一刻。

    吕布根本不清楚这封血书的任何事,所以内心肯定,这要么是有人栽赃陷害,要么是董卓刻意为之,要除掉自己。

    奈何此刻不得不遵从。

    现在要动手,便坐实了罪名。

    “.....遂令都亭侯布、阳候羽奉诏勤王,诛杀佞贼,以祭汉室,昭烈先祖。”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荡平不臣,涤清四海,复太.祖之功,行光武之耀。”

    “众卿,汉祚永延....”

    一副讨贼檄文就此结束。

    大殿内的哽咽声也消失不见。

    死一般的安静。

    就连呼吸声也听不见,唯有彼此加速的心跳声。

    群臣们终于明白,这哪里是什么君臣合鸣。

    而是幼帝发血诏,命臣子为大汉诛贼。

    尤其是檄文中讨贼的领军人物。

    吕布!

    杨羽!

    无一不是董卓的左膀右臂!

    宴无好宴!

    “相国,此书实乃离间毒计,儿对义父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万不可能有不逆之心,义父,万万不能中计啊!”

    吕布跪在地上,屁股撅的老高,连连叩首磕头。

    这在不流行跪拜礼的时代,算是最高规格的礼数,可见吕布的确慌了神。

    董卓大笑三声,摇了摇头。

    “吾儿奉先,你说对吾忠心耿耿,那便问你一句。”

    董卓身体前倾,笑容愈发狰狞。

    “若说未存不逆自信,为何昨日你将本部兵马,分散乔装进入长安?”

    轰——

    吕布的大脑轰鸣阵阵,如招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