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 江南士绅的对策,江南巡察使于谦(求鲜花月票评价票)

    八百里加急连夜送出,一队锦衣卫护送。

    连营门口巡视的汉王跟赵王都有些奇怪。

    “老爷子又干嘛?”汉王一脸困惑不解。

    “还用想?肯定又是家里的那个小崽子,又搞出什么事了呗。”

    “嘿,这个小子跟老大还真是不像啊!你觉得像谁?”

    “能说?”

    “说!”汉王锤了自己兄弟一拳道:“你给我赶紧!”

    “爷爷。”

    ……

    次日的早朝,朱瞻垲还未到宫门口。

    就被一个锦衣卫的千户给拦下了。

    “监国大人!监国大人!慢行!”这个千户翻身下马,跪到朱瞻垲脚下,从怀中取出一个包裹,双手奉上:“监国大人,陛下让交给你的东西。”

    “多谢大人。”

    “微臣这就回去复命。”

    “千户,陛下到哪里了?”

    “禀监国,已经到了大同府了。”

    “嗯,你去吧。”

    “是。”

    千户翻身上马,朝着远处等着他的那一队锦衣卫兄弟们驱马奔去。

    朱瞻垲打开包裹一看。

    一封信一枚令牌。

    裁开信件后一看,朱瞻垲嘴角难掩笑容的道:“好,锦衣卫现在为我所用了。”

    随后,朱瞻垲将信给海棠说道:“将信烧掉。”

    “是。”

    早朝开始。

    今日一早,朝会才刚刚进入正题,商量江南税制改革的问题。

    却不想,讨论到落实的那一刻。

    一个吏部的官员站出来禀道:“启禀监国,江南一带的管理盐税,商税,甚至是监国新提的海关税的官员们,不知道为何,齐齐上表请辞,说他们能力不足,无法担当大任,怕拖累我大明新政,还请监国你另派官吏填补他们的空缺。”

    “有奏折吗?”

    “有,臣全部详细写在奏疏里了,还有请辞官员们的辞表。”

    “拿上来。”

    一个太监捧着一个朱红木盘走向这个吏部官员。

    官员将自己的折子,还有那些辞表全部放到了盘子里。

    太监呈递上来。

    朱瞻垲将这些奏折和辞表都一个个打开阅览了一遍。

    下面的大臣们神态各异。

    有些一脸暗自得意,看好戏的样子。

    有一些则是以杨士奇三杨他们为首的官员们,一个个愁眉不展。

    至于太子朱高炽辅政监国的他,则是一脸的愁容。

    江南一带推广新政,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看样子下面开始反抗了!

    朱瞻垲一份份的看着,每一个理由充分,毫无罪责。

    人家不想干了,你不能拦着。

    可是若真的派出新官填补空缺,那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甚至根本不可能熟悉当地的业务。

    这样一来别说新政了,江南一带的治理都得出现巨大的空缺。

    这一招江南一带士绅们的联合反抗!

    还真是绝妙的毒计!

    说是釜底抽薪!

    也不为过。

    杨士奇此时代表内阁出言道:“启禀监国,新政推行在即,各地都就开始稠密安排,江南更是繁荣之地,每年都是国库税收重中之重,而且即将要到新一年的收税之时,此时若大量调派新的官员,将会出现不容收拾的乱子。”

    “杨大人的意思?”

    “我跟二位杨大人小声讨论了一下,不如派出一位专员携专察巡抚之责,去到江南监督新政的推广同时,也能了解这些官吏们,到底是何缘故请辞上表,若真是一心一意的请辞,倒是再调派官员前往,再由这位专员巡抚来妥善安排。”杨士奇进言献策道。

    朱瞻垲大体计算了一下,不算有品的官员,单单是小吏。

    这上面竟然都有统计递交上来请辞的空缺。

    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共官吏请辞竟然有几百人之众!

    还真是为了阻止自己的新政!

    ——不折手段。

    杨士奇的提议朱瞻垲心底里十分认同。

    当即就有了一个绝佳的人选。

    随即,点名道:“于谦何在?”

    “臣在!”

    于谦从礼部的官员之中走了出来。

    这一位当初被陛下亲自钦点的状元还是有些名头的。

    只是向来孤僻,所以不受大多数同僚们的喜爱。

    也就被慢慢的孤立了。

    现在从人群之中站了出来。

    百官们都看着于谦。

    难不成监国要点他的将?

    杨士奇神情欣慰。

    监国的想法,杨士奇猜到了,而且十分赞同。

    朱瞻垲看着下方的于谦,说道:“于谦,之前我有意提你入阁,但你说你未有寸功,还需历练,那好,现在机会来了,这江南一事,你可有担当,替本监国走上这么一趟!”

    朱瞻垲将自己要提于谦入阁的事情说在前头。

    摆明就是要告诉百官们。

    这于谦是自己的人!

    你们想死就动他一下试试。

    而且对于一个被器重的官员来说,其余的同朝为官的同僚们,也都会心生敬畏留有余地。

    果不其然,此言一出。

    震惊有之。

    不信有之。

    但也都不敢多言,只是安静的看着于谦的回复。

    于谦没有丝毫的犹豫,撩起官袍,手持官牌俯首便拜,毅然决然的应道:“臣,万死不辞!”

    不愧是是于谦啊!

    朱瞻垲满意的望着下方的于少保,心中多了几分轻松之感。

    大明朝这一柄神剑。

    还真是无往不利,从不畏惧坚盾。

    一见于谦居然答应了。

    一些江南士林出身的官员们就坐不住了。

    虽然不敢明面上反抗朱瞻垲了。

    但是拐着弯的反对人事任命,那不是有很多种方法吗?

    吏部清吏司主事跳了出来。

    “启禀监国,臣吏部清吏司主事赵振翔有话要说。”

    “哦,赵大人,但说无妨。”

    “多谢监国。”

    赵振翔直指跪在地上的于谦说道:“于大人是陛下钦点的状元郎,虽然文采斐然,但是一直供职于礼部,不论官职大小,也还算兢兢业业,但是这巡抚一方的重责大任,对于于大人而言,实在是超过于他的任职经历!怕会耽误了监国新政!”

    朱瞻垲看着这个家伙。

    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还真是能说会道,大大的为国谋虑的忠臣!

    若不是知道他的背景,还真是辨不出忠奸善恶!

    于谦这时说道:“微臣虽不才,但一定不负陛下,不负监国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