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章 杀性十足的妖僧!

    【宗泐推荐姚广孝,比这个故事更有说服力,这个才是人们相信的真正来源。】

    【宗泐是元末明初的和尚,非常的德高望重,与朱元璋走得很近,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被朱元璋尊为“泐秀才”。】

    【那时候,他是左善士,按照明朝的律法,他是朝廷里负责管理所有和尚的最高官员,天下的僧人都归他管。】

    【姚广孝与宗泐相识,关系极好,而他也知道姚广孝是个雄心勃勃的人才,恰逢“太后驾崩,太后请了一位高僧,为他祈福。”,这也成为了一个好机会。】

    【既然如此,那宗泐把姚广孝推荐给燕王,也很有道理,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既然如此,宗泐和尚为何要将姚广孝介绍到燕王身边?这要从姚广孝说起,也是为什么宗泐要推荐姚广孝。】

    ……

    始皇帝:“现在才开始进入正题吧,对了,和尚是个什么东西?”

    玄奘:“嬴施主,和尚不是东西。”

    朱元璋:“哟,和尚自己骂自己不是东西?”

    张载:“哼,和尚惯会打机锋!又开始了。”

    苏轼:“始皇帝,那和尚的话不能听,和尚可不是什么好人!”

    解缙:“不是好人你还交那么多和尚朋友?”

    唐太宗李世民:“关于和尚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明白,咱们以后再说。”

    ……

    视频继续:

    【说实话,姚广孝的性格很复杂,他从小就是一个医生,从小就拜了一位道人,学过算卦,而且跟随师傅学的精通阴阳八卦之术,后来被朱元璋选为朱棣。】

    【后来,他还协助朱棣谋逆,让天下大变,变得乱了起来。】

    【不管是姚广孝的以前还是过去,不管是“黑衣宰相”,还是“妖僧”,都足以证明他的神秘和复杂,让人捉摸不透。】

    【姚广孝到了最后,一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深得朱棣一族的信赖,甚至可以改变朱棣的对皇储的决定,这也说明了姚广孝的重要性对朱棣来说。】

    【姚广孝在永乐皇帝的位置上,除了朱棣之外,他还兼职于仁宗朱高炽,宣宗皇帝朱瞻基,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帝师。】

    【这就是我为什么叫他三代帝师的原因!】

    ……

    唐太宗李世民:“我擦!这货经历这么丰富?医家子去当和尚却拜个道士当师父,最后教皇帝帝王术?”

    李太白:“有点意思,配跟我喝上一杯了。”

    玄奘:“善哉,虽说佛道一家,但是这个和尚如此行为,已经堕入魔道了。”

    张良:“小和尚不要神神叨叨的,我觉得这个和尚不错!有前途!”

    诸葛亮:“还是三代帝师呢!我特么教一个阿斗都快累出血了!”

    蜀汉后主刘阿斗:“相父,我虽然笨,但是我听话啊!”

    ……

    视频继续:

    【第一,姚广孝一定是个怪胎,天赋异禀,来历不凡,性格怪异,行为怪异。】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姚广孝的背景吧。】

    【姚广孝,来自长洲,中医世家,有深厚的底子。】

    【十四岁出家,字斯道,名为道衍。】

    【事道士席应珍,得其阴阳之术,并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第一,姚广孝原本是个医生,但十四岁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出家人。】

    【或许是佛教在元代的特殊位置造成的吧。】

    【再加上刘秉忠、耶律楚材这三个人,要么曾经当过和尚,要么跟佛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他们在元朝的社会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

    【在这个时代,每一代皇帝,都会有一名皇帝,接受圣旨,继任皇帝。】

    【每一次举办会议,建造一座寺院,雕刻藏经,都是国家财政拨款,经常会有大批土地作为供奉。】

    ……

    始皇帝:“荒唐,以帝王之尊,还要受什么鸟戒律才能登位?这还算是帝王?”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元朝是什么朝代,这么荒唐?”

    刘伯温:“草原胡人建立的王朝,入主华夏难免不伦不类。”

    汉武帝刘彻:“啥?草原胡人入主华夏了?华夏汉儿都死绝了吗?”

    岳飞:“绝是没绝,只是……唉,一言难尽!”

    玄奘:“佛门地位被抬的如此之高,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张居正:“还是三藏法师有见识,不愧是一代高僧。”

    ……

    视频继续:

    【其实这种特性在明朝也有,从朱元璋挑选高僧为皇帝服务,到朱元璋本人,都让明朝的僧人这个行业充满了传说,让僧人发扬光大。】

    【就连姚广孝的好友宋濂,在佛教上也颇有研究,甚至被朱元璋尊为“宋和尚”,这个人对佛教的贡献很大。】

    【所以姚广孝在年轻的时候,见过和尚的风采,就想要做和尚,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并不稀奇。】

    【有意思的是,姚广孝出家后,他师从席应真,学习了阴阳术,这也成为他的一大助力,在当时受人器重。】

    【非但如此,他还能举一反三,博大精深,显然他并没有真的沉迷于佛教,对其他方面也有涉及。】

    【姚广孝早年时候写过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开始:看船打水,看水流尽,烟火还在枯萎。】

    【五州山,日出云烟,楼阁空明。】

    【野田有路去金坛,没有潮汐。】

    【萧梁帝呢?北固青青客累了。】

    【充满了文章的肃杀之意,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搅得天翻地覆。】

    【从这一点来看,姚广孝早就有了一些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