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带着皇帝玩COSPLAY!

    【姚广孝为何被称为三帝之首?】

    【第一,姚广孝生于元统三年(1335年),朱棣生于正二年(1369年)。】

    【我之前说过,他们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认识的,那时候,朱棣二十二岁,姚广孝四十七,足足差了一辈。】

    【按照历史记载,朱棣很尊重姚广孝。】

    【从姚广孝随朱棣到1382年,到朱棣起兵十七年,一共十七年。】

    【考虑到朱棣潜宅的时候,他的幕僚基本都是姚广孝,所以可以推断,姚广孝在这十七年里,很有可能是朱棣的老师和朋友。】

    【朱棣对姚广孝行拜师之事,倒也说得通,难怪姚广孝能在这一代拥有如此崇高的身份,朱棣为什么会相信姚广孝。】

    ……

    始皇帝:“相伴17年,即便是头猪都会有感情了吧!更何况这个和尚这么懂人心。”

    唐太宗李世民:“这我就要挑毛病了!亦师亦友,那也不能完全算帝师!”

    刘伯温:“你这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半师之谊就不算老师了?你老师就是这么教你尊师重道的?”

    李太白:“太宗皇帝就是嘴硬一下,他可没有这种亦师亦友的人,你可以理解成羡慕嫉妒恨。”

    杜甫:“要不还得说是你太白兄,这阅读理解满分!”

    ……

    视频继续:

    【朱棣账下的大将不少,他擅长的就是攻防,而不擅长谋略。】

    【如此一来,姚广孝就是擅长算计,擅长军事,所以才能得到皇帝陛下的赏识。】

    【姚广孝是朱高炽皇帝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

    【朱棣出征的时候,姚广孝和他的世子守了一门,现在他还在指导着皇位。】

    【另外,姚广孝还亲自指点过朱瞻基。】

    【历史载:五年四月,皇帝长孙出阁读书,广孝为讲经。(朱瞻基)太宗陛下在学堂里设了一座讲台,于华盖大殿的东侧,由姚广孝和翰林大臣主持,然后在大礼堂上诵经。】

    【从这一点来看,姚广孝可以说是三位皇帝了,可见朱棣对他的信心。】

    ……

    始皇帝:“朱棣这心得多大啊!让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和尚去当儿子和孙子的老师,就不怕教坏了孩子?”

    唐太宗李世民:“你说这个,我就一肚子委屈,我倒是给我家孩子找了几个当世大儒当老师,可结果呢?唉,说起来都是泪。”

    李太白:“可见除了老师以外,孩子自己得争气,不然都是熊孩子,你就算把孔夫子请来也教不好。”

    孔夫子:“你可以质疑我的学问,但是绝对不能质疑我教学的能力,不然,哼哼,砂锅一样大的拳头你见过没有?”

    ……

    视频继续:

    【姚广孝在朱棣心中的地位,远比这更重要。】

    【叛乱之后,朱棣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朱棣一家,明显就是叛逆。】

    【朱棣这一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到死都没有忘记过建文,他还在横扫整个漠北,以此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

    【姚广孝也不是没有出手,事实上,从叛乱开始,姚广孝就在为朱棣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成祖起兵,有一场大风暴,屋顶的瓦掉在了地面,化作粉末,成祖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不过姚广孝说:“此乃吉兆,因龙欲腾空,故有风雨相伴,而瓦则有脱落之意!】

    【所以,成祖决定出征了!”】

    ……

    始皇帝:“巧舌如簧,这种解释也亏他能编的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我也笑了,难道不能解释成风雨太大,兆头不好,瓦片都碎了,预示着你要阵上亡么!”

    李太白:“所以我挺烦那些玩阴谋的,真正做到了嘴是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诸葛亮:“纠正你一点,我们玩的不是阴谋,我们玩的是人心!”

    刘伯温:“你跟他解释啥,他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大个,除了会写诗会剑术,还会啥?”

    李太白:“哟呵,这是瞧不起谁呢!来,咱来比划比划!”

    ……

    视频继续:

    【成祖还向姚广孝请教,何时出征更好。】

    【姚广孝:“放心吧,等会有人来帮助我们!”】

    【成祖纳闷,这是什么人?】

    【姚广孝:我的导师。】

    【数日后,姚广孝对他说道:“差不多了,可以开始行动了!”】

    【成祖即刻调兵遣将,将京城中的官吏尽数斩尽,再集结大军出征。】

    【在集结大军之时,成祖看到一个头发蓬乱,手里拿着一把长刀,正在施法。】

    【我只想问问姚广孝,这个人是什么人?】

    【姚广孝:“你不知道,他就是北边的真武皇帝!”】

    【所以成祖就和他一样,头发凌乱,手持长刀,开始cosp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