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北宋五子」的使命,就是再造儒学(4/10)

    视频继续:

    【他辞退归横渠后,与弟子购地百余顷,按《周礼》所述,为中央一片农田,其余八处为无地农户。】

    【他还发动了当地居民的水利工程,让农田里的农田都得到了浇灌。】

    【这种乌托邦式的三代式的变革实验,几乎没有什么结果,但张载的认真和务实,却让人佩服。】

    【一个人的坚持和坚持,不是单纯的一帆风顺,而是一次失败后的反应。】

    【张载的官路不顺,与他的志向不符,他不是一个窝在书房里讲课的人。】

    【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苦读、冥想、彻悟而得,造福人民。】

    【对他来说,对人民有利,对国不利,对人民有利,这就是有价值的,对自己有利,对国家有利,都没有任何意义。】

    ……

    始皇帝:“我之所以讨厌那帮儒生,就是因为张口礼闭口礼,天天调书袋,但是谈到治理民生,啥也不会!”

    唐太宗李世民:“我手下的官员从来不用那些纯粹的儒生!都是废物!”

    李太白:“我知道我差在哪里了!我就是跟老百姓脱离的太远了!我太阳春白雪,没有关注民生。”

    张居正:“这点我赞同,我是正牌子科举出身,但是我施政的所有政策,除了一层皮是儒家的之外,其他的跟儒家半毛线关系都没有!”

    孔夫子:“你们这么直接的打我的脸,是不是有点不好?”

    ……

    视频继续:

    【但他这辈子都没有更好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只有在自己的政坛上,或是在学校里,才能做到这一步。】

    【他没有埋怨,也没有气馁,为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他的几个徒弟,就是因为继承了他的衣钵,才能在村规民约中,成为第一个重视基层管理的人。】

    【张载的思路很深刻,但他的立足点很微妙,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你或许难以相信,他的主要成果,都是建立在对宇宙本源的研究之上。】

    【被称为“宋人”中的“真正精通儒家思想,开创了一套新的体系”的宗师。】

    ……

    孔夫子:“研究宇宙本体能够治理乡村?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啊!”

    张居正:“但是张载偏偏就做到了,神奇不?”

    李太白:“这是真正的实用之学!既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也有走进老百姓生活的东西,准圣都低了!”

    欧阳修:“只可惜与王介甫不合,不然大宋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

    视频继续:

    【“北宋五大才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都在面对一种思维的两难境地。】

    【佛教、道教各自建立了一种体系,诠释了天地,诠释了一切,在中华文明的圈子里,势力不断扩大。】

    【而儒门,在思想和哲理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于是,那个时候的文人墨客,就有一种忧心忡忡的感觉,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道丧一千年,无人能出其右’。】

    【到了西汉,儒学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僵局,很多人都在用孔孟学说来诠释经文。】

    【直到8世纪,才出现了韩愈,他的理念是反对佛教的,但因为他的思想和知识,他的弟子们都承认,自己很难为他的老师辩护。】

    【五代之君,以重建儒家为己任!】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在实践中,除了对儒家教化、管理国事、管理民众的实际职能以外,给予其更高层次的意义。】

    ……

    孔夫子:“重复我们的学说有个屁用!要创新!要开拓!难怪我们儒学后世的名声不好!”

    唐太宗李世民:“张口子曰,闭口诗云,整天云里雾里,怎么跟人家佛家道家斗!”

    苏轼:“我咋没感觉到这种焦虑?我觉得佛家和道家的东西挺有趣的啊!”

    张居正:“你跟李太白一样都属于没心没肺的那种人,好好的活着比啥都强。”

    ……

    视频继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北宋五大学派,以及朱熹和陆九渊,都致力于建立属于自己的儒学体系,既是对社会的阐释,也是对整个世界的诠释。】

    【他们的学说,叫做‘理学’。】

    【根据对宇宙起源的理解,它们有气、理、心三种哲学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二程、朱熹提倡“理生万物”,这一学派,最终被官府接受,变成了传统,形成了一种狭窄的学派,直到现代,受到了批判。】

    【陆九渊与明朝王阳明,都是以“心为道”为理念的,因此,他们的理念,也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至今仍是备受尊敬。”

    【而张载才是‘气’的开创者。】

    【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宇宙的本质,也就是‘空气’。】

    【张载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唯物论者。】

    【他的思维结构非常严谨,涉及到很多自然科学和心学的问题。】

    【特别是他的《民与物象》和《横渠四言》,更是登临了宋人的巅峰,得到了宋明文人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