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百官突然倒戈!不再信任?

    天还没亮。

    整个应天府,特别是外城的方向。

    已经多了不少衣衫褴褛的乞丐。

    开始成群汇聚,躲在屋檐之下。

    早早起来赶生活的人们,好心人总会给一些馒头。

    但大部分。

    还是一脸忧愁。

    “这灾民越来越多了,前天还没几个,昨天刚有,今天一大早起来已经这么多了?”

    “唉!朝廷到底有没有得到消息?”

    “肯定知道了,早前我都看见南门,有十万火急的快马传讯!但现在怎么也没个动静!”

    街角处。

    人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你们还不知道呢?”突然,随着一道声音响起,众人连忙看去。

    这才发现两道身影快速走来。

    “快去看看各个城门处,还有重要的街道上,现在都贴满了告示!”

    “好像是宫里面传来意思,要让一些账房先生,做什么术算题!”

    “什么?账房先生做题?”

    “是啊!从昨夜开始,六部衙门就紧急运转,开始往外张贴消息,我有一个侄子是印书局,昨夜就没加,一直在印发那道题!”

    这个消息传开。

    百姓们瞬间不淡定了!

    “这朝廷怎么想一出是一出,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不去好好想救治灾民的事情,怎么又陷入术算了?”

    “看看这些灾民,之前还没有,现在就这么多,估计过不了多久,外城都成了乞丐窝了!”

    “谁说不是呢?内城的那些老爷们,吃好的用好的,谁管咱们死活?”

    “这洪武老爷子也不管管……”

    说起此事。

    刚才还热烈讨论的,顿时噤声。

    “嘘!你还不知道,太子出事了,老爷子的心思根本没在百姓身上。”

    “听说,我是听说啊!”

    “现在宫里面一团糟,很有可能,太子就要去了!”

    “什么?”

    人群纷纷惊悚。

    “所以啊,老爷子也老了,很多人都开始想浑水摸鱼!”

    “现在哪还有人,管那些灾民啊!”

    “妈的,这才太平几年,怎么又开始了。”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外面灾民一多,到时候再引发哗变。”

    “咱们就都完了!”

    此时此刻。

    京城各个街角,连夜开始被一张张告示贴上。

    不少百姓看到后。

    围坐一团,说着自己从各个方面得来的消息。

    一时间。

    从点到面,京城的各个位置,都开始乱了起来。

    ……

    早朝。

    大多数百官,昨夜都熬了一个通宵。

    找门生故友的,家里连夜灯火通明、争吵不休。

    自己独自计算的,大清早顶着个熊猫眼,却也是愁眉苦脸。

    直到他们走出家门,进了闹市。

    才发现百姓中的气氛,已经有些不对劲。

    那些街边的乞丐,也是越来越多……

    来到皇宫外。

    看到许多大臣都面目沉肃,众人都已经意识到,城内气氛已经不对劲了。

    “不行!”

    人群中,户部尚书杨宪,已经被人围住。

    “杨大人啊,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让皇爷尽快下命令,给出一个救灾章程!”

    “把所有希望,放在那个题目身上,这不是胡闹吗?”

    “先不说那最后一道题,现在还没有答案,就算是有了,一百多万石的粮食,谁信啊。”

    黄子澄和齐泰等韩林学士。

    也皱着眉,纷纷劝道。

    “大人,您来的路上想必也看见了,京城里的灾民越来越多了,估计现在城外,都形成了流民队伍!”

    “不能再拖了!”

    “是啊,还有六部的几位大人,现在百姓心里已经有怨气了,特别是那些贴着告示的地方。”

    “都在骂咱们祸国误民,不拿百姓的命当回事!”

    被围在中心的杨宪、还有傅友德、詹徽等人。

    听着四周的埋怨。

    几人只能无奈点头。

    “诸位大人,你们说的我都懂。”

    “但最后一个答案,有人解出来了吗?”

    听到这问题。

    百官纷纷露出苦色。

    黄子澄却当先硬气道:“做什么题?能救人吗?”

    “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给皇爷禀告此事!”

    “也让他们听听民间百姓的看法!”

    看到黄子澄如此硬气。

    杨宪再度一叹,“也罢,入朝再议!”

    正说着。

    随着皇宫大门徐徐打开。

    文武百官依次进入……

    然而。

    等到他们刚来到,皇宫的奉天大殿后。

    这才发现。

    不同于以往的入朝。

    此时的大殿中。

    皇爷早早的就位!

    就连这段时间,因病没有上朝的太子,也搬着椅子,坐在了下方。

    而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两位少年。

    二皇孙朱允炆。

    三皇孙朱允熥!

    只是,众人很细微的观察到。

    三皇孙朱允熥的面孔上,全都是振奋之意。

    反倒是二皇孙朱允炆,却一脸嫉妒失落。

    “诸卿入列,有事起奏!”

    随着太监一声高喝。

    在众人眼中,黄子澄已经果断上前。

    “回陛下,臣有事启奏!”

    老爷子坐在皇位上,在这个位置这么些年。

    从这些官员入朝的表情。

    他其实就能猜到一大部分了。

    表情无所谓懒散,那就是没什么事,过个过场,下去各部负责就行。

    表情凝重,期间还夹杂着小声的低语,那就是有大事要议、说不得还是有些事要让他来表态!

    一部分表情振奋、一部分惶恐,肯定是有些官员,被抓住了把柄,要他来治罪!

    正因此。

    从今天众人进门一开始,老爷子就知道,这些官员属于第二种!

    “你说吧。”老爷子随口说道。

    黄子澄一凛,正色道:“回皇爷,还是昨日的八百里加急!”

    “事实证明,现在必须让朝廷来想出一个对策!”

    “半刻也拖不得了!”

    “今日臣在进宫的路上,已经看到了不少乞儿进入京城。”

    “城内百姓人心惶惶,再继续下去,恐怕要出大患。”

    朱元璋脸上愁绪一闪而过。

    他的语速变快。

    “既然如此,咱让你们想的问题,想清楚了吗?”

    “回陛下!”黄子澄再上前一步。

    但说出的话,显然大出意料。

    “现在纠结此题,恐是贻误时间!”

    “为今之计,先开北平仓救民、才是重中之重!”

    “那道题,并非非解不可……”

    “哦?”朱元璋挑起眉毛,这时的他,似乎在终于明白了众人的来意。

    不过他佯装不知。

    继续问道:“何意?”

    “陛下!”

    此刻,并非再是黄子澄出来。

    而是之前一众商量好的翰林学士,已然上前。

    “之前所言!”

    “那一百万多石粮食,到底是真是假,并无实证!”

    “与之相比!”

    “朝廷诸公沉浸未解之题,才是大谬!”

    老爷子凝眉。

    沉静的看着下方,侃侃而谈的臣子。

    待到他们终于说完。

    老爷子这才大笑起来。

    “原来如此!”

    “朕明白了尔等的意思!”

    话音刚落。

    朱元璋已然站了起来。

    皇袍在身,帝王威严笼罩朝野!

    “可朕,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

    “这第三题,朕……不仅有了答案。”

    “还有……”

    “蓝玉!”

    老爷子猛地朝着武将一列看去。

    “你昨日带回之食物,朕恰好上朝之前,让內侍烹煮一番!”

    “不如此刻……”

    “就交于群臣品宴!”

    话落。

    老爷子徐徐坐下,目光中一片冷肃。

    今日、群臣的突然转向,让他的心情大打折扣。

    不过他也明白。

    若无实质性的证据,在这等情形之下,恐怕也没有哪一个臣子敢安心。

    既然如此!

    那就换一种方式!

    “来人……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