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2章 朱雄英:“这一条路,注定很难走,可必须要走!”

    书    第222章朱雄英:“这一条路,注定很难走,可必须要走!”

    但!

    仅仅因为这些,就不做了吗?不!

    从精神上来说。林

    他带着后世六百年的记忆和文明底蕴!从血脉情谊上而言。

    他是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他怕什么?

    如果怕了他们,他就不会提出,之前那些得罪了很多人的“财政改制和军事改制”!况且。

    当初他也留了后手。

    也是他之所以提出“文教兴国”

    0

    而非“科教兴国”的原因。

    文教…听起来还在儒学文脉的框架之中。

    而且,儒学从先秦百家争鸣开始,就一直在融合。在这之前!

    它本身与后世所想的“迂腐、腐朽”并不同。

    早些年前,汉唐崇尚的君子六艺,可是有着“骑、射”两道的。也就是在后来。

    不断添加、删改的过程中。

    形成了眼下文人,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看两本兵书就以为是兵法大家,外行指挥内行的奇葩事情。当然。

    这是前宋才出现的事情。

    眼下的大明,因为有老爷子坐镇。所以这个弊端还没有出现。可按照之前的历史轨迹发展。

    在那位大明战神,土木堡之变将朱棣留下来的武将全部葬送后。

    大明就进入了“内耗”阶段。武将逐渐走出权力中枢。文人再次占据朝堂。

    而且在成化年间,再次细化八股文,以至于大明的科举选拔制度越来越奇葩。到了后来。

    也是最著名的“东林书院”出现之后。文臣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培养党羽。东林党大嘴一张就是爱国。

    但干的事情,却在分化皇权,其权利之大,已经让大明后世的每一位皇帝,逐渐与基层百姓脱轨!

    。

    因此,在朱雄英看来。

    这所谓的,有利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腐儒之学”以及八股科举。眼下的大明绝对不能重蹈覆辙!他要改!

    要变!

    他要将其变成,真正的百工之学!只是,朱雄英忽然有些可惜。

    现在这个时代,被誉为最后一个圣人的王阳明还没出现。否则。

    光凭其提出的“知行合一”,就足以在文坛上引发大震荡。而趁此机会。

    朱雄英就可以真正提出,文教兴国、百工振业的真正路线!“这一条路,注定很难走,可必须要走!”朱雄英自语。

    “可,破外贼容易,破心贼难!”他毫不怀疑…

    当他的真正想法,暴露在公众之下后。将会迎来多少文人的反扑!

    这可和之前,“财政改制”的刀子割肉不同。这是在动摇他们的根基!他们岂能善罢甘休?不过!

    该动的,还是要动!而且。

    朱雄英己经打好了铺垫!比如这一次。

    在见到杨士奇,被那些国子监的监生包围之后。

    朱雄英忽然在杨士奇面前现身,向他提出“北境之敌、一绝永、~患”的国策!这可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朱雄英有意为之。

    目的:就是要让文武百官、太子朱标、以及老爷子,发现国子监眼下的弊端。此时此刻。

    朱雄英看着大殿之中,跪成一团的国子监监生,还有那位国子监的祭酒!他心中一动。

    有时候…

    主动,和被动,是全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如果朱雄英主动提出此事,未免被人认为是无事找事。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国子监众监生,犯错在先!

    却正是给了朱雄英“师出有名”的机会。不过在此之前。为了保险起见。

    朱雄英还要见一个人。毕竟!

    这件事情太大,他还不确定老爷子的心思。心念一动……

    朱雄英缓缓站起,长身玉立。他的身影从桃园空间消失。再次出现时

    已经到了钟山的另一个方向。平安县!

    桃花村。

    朱允通正在记录,这些日子以来,各路书坊递交上来的印刷清单。没错!

    如今整个大明的字典、词典印发售卖,背后之人,正是马皇后。今日的院落内,马皇后正在核算利润,以便下一个地区的投放。朱允通在一旁帮忙。

    “允熥,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朝廷又有了一文一武,两条国策,你说这是不是你大哥的手笔?”处理完手下的清单后,马皇后忽然想起什么,看向了朱允通。

    朱允通抬头,肯定道:“八成是大哥!”

    “那你有什么想法?”马皇后问道:“听说,之前你说过的那位杨士奇,昨夜就被允炆抓住了,不过你爷爷却爆脾气,让人抓了好些人,现在啊,允炆那里肯定不好过。”“想来,也是从咱们这里离开时,脑子变糊涂了。

    马皇后先是说了说朱允炆,而后提起正事,“朝中议论的,应是一绝北境之患!”“你不如想想…那第一个,听起来像是温温和和的文教兴国、百工振业!”“这又是个什么说法?”

    朱允通苦笑一声,“奶奶,这八成就是大哥的手段,我猜不到?”“不过之前,大哥总能给我提前透漏,就跟考试作弊一样。”“说不定这一次…”他话刚说到这儿。还没说完。

    突然间。

    “砰砰砰!”

    门外,想起了敲门之声。

    朱允通双眼暮然睁大,心脏更是砰砰跳动起来。不过他很快反映过来他在想什么?

    之前,就算是见到大哥,那也是在梦境里。

    至于现实?

    只能怪他,上一次没回来。想到这里。

    他忽然又有些无奈和可惜。应该…

    八成是那个叫“小谦”的小屁孩吧他站起身。

    朝着大门走去,而马皇后,则是再次投入各地书坊之中。然而。

    还没等她开始核算…突然间!

    “咚!”的一声。

    朱允通刚打开木门的一角门缝…整个人已经惊骇的坐了下去!

    皇宫、奉天大殿。老爷子已经回过神。重新看向文武百官。此时。

    在杨士奇说完之后,整个大殿都在沉思之中。“大军前行,商人随行!”

    终于。

    在朱元璋身旁,太子朱标呢喃而出。显然已经明悟。而此刻。

    所有的官员,也纷纷反应过来。“诸位认为如何?”朱元璋也开口,询问百官。

    “启禀陛下,此法有前提,必须是大明军力将北元余孽全部碾压,才能提出互市交易。”吏部尚书詹徽走出,“且,互市官员的选拔,以及朝廷对于互市的优惠,都要提前定下论调。”“此!非一日之功!”

    “确实非一日之功,不过,眼下大明和其它的草原部族也有往来。”颖国公傅友德说道。昔日北征大元国都的时候,他就是三军主帅之一“.,陛下,可先在这些草原部族之中,尝试一番。”

    “但对于他们的打压,必须进行到底。”

    “但想来,在巨大的利益之下,他们应该会同意此事。”

    “只是,关于最大的北元余孽…”傅友德沉吟了一番,这才说道。“这就需要,燕王那边的战报消息传来,再下决定。”“而且负责此事的官员…”此话一出。

    在场之中,不少文官脸上,狂热之色一闪而过。哪怕是齐泰,也是如此。毕竟!

    任谁都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是以后最重要的国策。这要是办好了。

    以后在大明朝堂的仕途,那绝对是一帆风顺。说不定!

    就是那真正的“六部”候选!然而……

    正当一些官员,想要举荐的时候。老爷子却忽然开口。

    “此事,既然是杨士奇提出来的,杨士奇,你可愿意亲自负责…”

    “若是愿意,咱修书一封,改日就可走马上任,前往北境,专门负责互市之事!”此话一出。

    顿时跟捅了马蜂窝一样。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连忙有官员站出来劝阻。“杨士奇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史官,如何能担当此大任!”

    “依臣所看,需选择一位老成持重的官员前往,且要和各地商会打交道…”“如此一来,才能彰显大明决心(赵钱的)!吸引商人前去。男男

    “是啊陛下,此事重大,万万不可选择一年轻人冒进!”老爷子轻轻皱眉。

    知道这个时候,某些官员还是动心了。这不就是看到好处,想要抢功吗?

    哼!

    他冷哼一声,直接摆手拒绝道:“不必了!”老爷子重新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你既然说,是咱大孙提醒你的,那就是得到了咱大孙的看重,这个办法,是你在百官面前,在咱的面前说出来。”“既然能说出来,那能不能去做?”“敢不敢去做?”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在咂舌。很明显。

    这番话的真实用意,就已经定下了。是你承咱大孙的恩情。你以后,就是咱大孙的心腹!杨士奇自然也察觉到此关键信息。他眼中喜色一闪。

    连忙说道:“臣,万谢陛下!”老爷子笑着点头,孺子可教也。然而。

    就在下一秒,只见杨士奇继续道。“但在此之前,陛下,臣还有一事!”“何事?”

    杨士奇指着后面的“国子监学子”。顿了顿纯!

    神色忽然无比郑重:“事关大明众学子,事关今后大明选拔之能官吏…”

    “至关重要!

    人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