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43章 饺子配酒,天长地久(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喝酒助兴?

    白城愣了下,笑着点头道:“也行,饺子配酒,天长地久……嘛。”

    迪丽热芭歪着脑袋问道:“嗯,是饺子配酒,越喝越有吧?”

    您居然还纠结这个?

    白城翻了个白眼,道:“对!饺子配酒,越喝越有!吃饺子不喝酒等于喂大狗!”

    迪丽热芭笑着去拿酒。

    饺子配酒,越喝越有。

    这句话本身是一句劝酒令,但是不管以前还是现在,吃饺子这种行为,在国人心中,还跟美满幸福的生活挂钩,是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再者说。

    酒桌上推杯换盏,需要合适的下酒菜。

    下酒菜一要好吃,二要“经吃”,花生米就是绝品。

    而饺子虽然不是菜,但完全符合耐咀嚼的特点。

    而且,饺子馅儿荤素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感受醇厚饱满的酒液在唇齿间穿梭,温暖全身。

    “酒来了!存了好久呢!”

    迪丽热芭拿出来一瓶酒。

    白城一看,竟然是红酒!

    他白酒完全OK,很少见到头的时候。

    但是啤酒酒量就很一般了。

    至于红酒?

    真没喝过。

    白城有些担心,道:“不过,我没有喝过红酒,不会醉的吧?”

    “怎么可能会醉呢?我们就喝一点点。”

    迪丽热芭说着,搞开了酒塞,拿着两个杯子,往里面倒酒,左一点右一点,倒齐之后,开心地推了一杯过来。

    好吧,红酒就红酒了!

    “来!”

    “好!”

    白城端起酒杯,跟迪丽热芭碰了下杯子。

    叮当一声。

    杯子和杯子碰撞出来的声音,清脆,利落,在刚刚这个时间点上,在这个空间点上,来了一个荡漾。

    又慢慢地朝着四周荡漾开去。

    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

    相信那些还保持早睡早起的人们,以及那些打工人,已经开始入睡。

    相信那些一些扑克或麻将的人们,仍然在烟雾缭绕中,继续打下去。

    饺子已经吃完。

    两人也从餐厅来到了客厅,慢慢地喝着红酒。

    坐在懒人沙发里,脚下是厚厚的地毯。

    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聊电影,聊娱乐圈,聊其他事情,聊到家长里短,聊到绣春刀里的得加钱,聊到了很润,还聊到了迅哥儿……

    红酒在这期间,一杯一杯地见底。

    “好热啊。”

    迪丽热芭白皙的脸上,多了些红润。

    她用舌尖舔了舔嘴唇,在白城的目光中解释道:“我去换个衣服啊。”

    如今已经是初秋。

    白城倒还好,温度正适合,进来后脱掉外套,穿着的是宽松的T恤。

    他慢慢地品着红酒,看向窗外。

    凌晨的秋夜,格外安静。

    这时,迪丽热芭从她卧室出来,穿着一件家居服。

    没有刚刚的衬衫好,这睡衣反而遮住了她的好身材。

    不过,似乎脸更红了。

    白城问道:“你喝酒脸红吗?”

    “啊,没有的吧。是吗,我的脸红吗?”

    迪丽热芭捂着脸,笑着说道:“好像挺喝酒热的。”

    白城也觉得这酒有点上头。

    目前看来,他这个身子,不完全胜酒力,尤其在啤酒和红酒上面。

    想到明天还要拍最重要的一场戏,起身道:“今天喝到这里吧,明天下午还有拍戏,得保持好状态,改天找个好时间再喝。”

    迪丽热芭眼睛有些幽怨,但也只好点头道:“嗯,好。”

    ……

    第二天一早,白城本来是休息。

    只是觉得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也便没有去剧组,在影视城里走着。

    走着走着,却又到了《觉醒年代》的剧组,到了迅哥儿住的院子。

    今天下午的戏,就将在这里拍摄。

    但是现在,因为在拍其他角色的戏,所以这里,只是暂时的空置着。

    这个场景,是京城的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明天刚刚用过。

    原绍兴会馆位于南半截胡同7号。

    1912年至1919年,迅哥儿曾在此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新文学作品。

    并于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会馆坐西朝东,由三组院落组成,南部二进院曾为鲁迅居住的“补树书屋”旧址。

    明天下午的戏,还是在这里拍,《狂人日记》的戏份。

    剧本上很短,了了数十字:

    “见到好友发狂,迅哥儿内心受到触动,往日见到的一切,在他脑海中翻滚,然后诉诸笔端,便写了《狂人日记》。”

    这一段戏,拆解成了两个段落。

    一段是好友发狂这一段,不难,因为前边的剧本,已经写的相对详细。

    但是后一段,就是刚刚那四十余个字,完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表现出构思、以及写出《狂人日记》的整个过程。

    这一幕戏,从拿到剧本时,白城就开始琢磨。

    没有头绪。

    直到现在,与导演有了交流之后,才终于有了大概的演的方向。

    但他仍然是忐忑不安的。

    同时,整个剧组都是忐忑不安的。

    所有人,都想着把这一场戏,拍成一个名场面,一个高能的场面。

    因为《狂人日记》在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份量,因为它的振聋发聩。

    ……

    新书求支持!求鲜花求评价票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

    每日两万字以上!可加更!跪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