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章:九龙交易所

    1983年5月9日。

    周一。

    一大早,家住深水涉,位于九龙半岛西北部的吴耀祖,出发前往九龙交易所。

    路上随便吃了点东西,等吴耀祖来到九龙交易所外面时,这里已经汇集到了许多人。

    香江正在努力成为国际金融都市,从股市的参与人数就可见一斑。

    81年的股灾虽然恐怖,很多人嗝屁,但毕竟已经过去了两年。

    该破产的已经破产,该跳楼的已经跳楼了。

    韭菜们的集体记忆已经重新刷新,楼市虽然还很低迷。

    但是股市,已经又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当然,香江股市崛起也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香江大部分人口都是来自于内陆的东南方。

    其中又以潮汕人和五邑人数量最多。

    这两个地区的民众,向来赌性大,并且经商风气盛行。

    所以香江的股市十分的繁荣,几乎可以说是人人都会炒股。

    这种情况就为香江股市提供了庞大的韭菜,啊不是,是股民基础。

    其次,后世香江成为国际金融都市,众所周知也是因为地域原因。

    香江是内陆对外的一个窗口,十亿以上的人口资源之力支撑,香江不起飞才怪。

    在香江,股市价格看得便是1969年恒生银行公开发布的恒生指数,简称恒指。

    香江股市的繁荣这一点,从香江现在有四家股票交易所就可以看出来。

    后世存在的香江联合交易所还没有出现,要等到1986年才正式运行。

    现在,还是香江证券交易所(1947年成立)、远东证券交易所(1969年成立)、金银证券交易所(1971年成立)、九龙证券交易所(1972年成立)这四大交易所并存的局面。

    家住九龙地区,吴耀祖也没有舍近求远,直接就选择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九龙交易所。

    “趁现在还没开市,先买一些报纸,看看有没有有用的信息。”

    吴耀祖也不去交易所门口凑热闹,直接朝着门口不远处的报亭走去。

    不得不说,会来交易所炒股票的,都是不差钱的。

    一个月赚一两千港纸的人,连吃饭住房都压力很大,哪来的心情炒股。

    有本金炒股的人,且也懂得消息的重要性,而能够提供消息的报纸,当然是他们的首选。

    因此报亭的生意很好,报亭老板收钱都收不过来。

    吴耀祖也没去挑挑拣拣,各种报纸都拿了一份,付钱走人。

    没有浪费时间,吴耀祖直接从最上面的《信报》开始看。

    《信报》是港岛目前最大最有名的商业财经报纸,在香江地区甚具权威性。

    吴耀祖直接翻到报纸的经济金融板块,快速地浏览起来,同时记忆有用的信息。

    时间就在吴耀祖聚精会神中流逝。

    过了半个小时,吴耀祖看完了十几份报纸的消息和分析,然后闭着眼沉思起来。

    这些报纸上的那些确切消息,吴耀祖着重记忆了一下。

    然后把能够联系整合起来的消息都整合一下。

    这么一整理,还真得到了一些对他来说有用的消息。

    而报纸上那些编辑的分析,吴耀祖就不可置否了。

    以他融合了这么多金融大佬的记忆来看,这些所谓专家的分析可以说比较幼稚,且有的分析漏洞百出。

    就算分析对了的也是分析地比较浅显,普通人看看还发觉不出来,对吴耀祖来说完全没用。

    当然,就算如此,吴耀祖也发现了,其中还是有一些编辑的分析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水平高很多。

    他特地注意了一下,是《信报》、《星岛日报》、《明报》等这几种大报纸。

    “时间到了,开市了!”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九龙交易所传来,到了时间了。

    吴耀祖站起身来,拍拍裤子朝九龙交易所走去。

    至于买的那些报纸,他全部丢了。

    对他来说,看过的报纸就没用了,该记的都已经记在脑海里了。

    进了九龙交易所,吴耀祖朝着汇丰证券投资部门走去。

    不管是在哪里,想要炒股,都需要先开个户。

    开完户之后,吴耀祖就站在大厅里观察起来。

    虽然才1983年,但是香江上市的公司已经有很多了。

    虽然大部分公司,都是所谓的香江大小豪门家族所开。

    但是也有一些草根崛起的大亨开的公司。

    毕竟香江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于内陆东南方,这些地方经商风气浓郁。

    浙商,温商,潮汕商等等,都有一个敢打敢拼的性格,所以闯出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因为上市的公司比较多,吴耀祖也没这么多时间一个个去分析。

    所以他直接根据报纸上得到的有用信息,再结合脑海里那些金融大佬们关于港股的记忆,开始搜寻起来。

    很快就让他找到了一个目标。

    德莱建业!!

    就是它了!!

    德莱建业公司是一家中小型公司,主营水泥、钢筋等建材。

    因为业务链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一点风吹草动就容易影响到股价。

    根据报纸上的消息,同一领域的另一家比德莱建业大几倍的公司,蓝水集团之前正在与来自一本岛的投资人洽谈。

    而根据蛛丝马迹,蓝水集团和一本投资人,此时应该已经洽谈成功了,消息差不多就要放出来了。

    且这几天,德莱建业的股价也轻微地波动,应该也是有人得到了一些消息。

    吴耀祖猜测,可能是蓝水集团那方的人干的,准备趁机放出消息割一次德莱建业和散户的肉。

    因此,吴耀祖有两个选择,买蓝水集团涨,或者买德莱建业跌。

    也就是常说的做多蓝水集团,或者做空德莱建业。

    而因为蓝水集团的规模是德莱建业的几倍,盘子大很多。

    就算是有利好消息,蓝水集团的涨幅,也不会超过德莱建业的跌幅。

    所以相对来说,买德莱建业跌的利润更大!

    再加上吴耀祖打算动用杠杆,利润绝对十分可观。

    当然,做空风险也更大,如果在买完德莱建业跌之后,遇到庄家强行拉升股价。

    动用了杠杆,吴耀祖很可能会爆仓。

    就看蓝水集团,什么时候爆出消息来了。

    当然了。

    风险与利益并存,以吴耀祖脑海中那些金融大佬的记忆来看。

    五倍以下杠杆,买德莱建业跌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吴耀祖也不怕这个风险。

    更何况,本金来的太容易了,就算是亏了,吴耀祖最多心疼一点点!

    大不了再去跑马地那边,再提一次款!

    斟酌了一下,发现没什么遗漏。

    吴耀祖来到了汇丰投资部门的席位。

    不理会工作人员有些惊异的目光,直接全资三倍杠杆配资,撬动了945万资金,买德莱建业跌。

    不是他不敢动用更大杠杆。

    而是作为一名新客户,如今的他在汇丰这边,三倍配资已经到顶了!

    汇丰毕竟是香江第一大银行,给用户们的杠杠倍数不会太夸张的。

    不像某些中小型证券公司,客户几万块港币的本金就敢给几十倍杠杆。

    在汇丰这种大型证券单位中,10倍杠杆就到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