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七章 乡贡

    六月初,夏至。

    林府,少年南山也不嫌热,头戴一布袋虎帽子,胯下骑着一根竹马,索索啦啦的就往后院深闺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呼喊着自己的林小妹。

    “小妹,出来玩喽,我给你带了糖人!”

    “小妹……”

    还不待南山呼喊出第三次,林家小妹已经从后院主动跑出来,待看到南山时,一边招手一边喊:“南山哥哥,我在这,我在这……”

    南山呼呼啦啦来到林小妹身前,从怀中掏出一个用油纸包好的糖人,递到了林小妹身前。

    “快吃,刚刚买来的,还热乎着!”

    林小妹接过糖人,眯着一双小小狐狸眼,伸出小香舌舔食,小脸蛋上满满都是甜蜜。

    “小妹,你身上怎么有股梅子味呀?”

    南山骑着竹马,绕着林小妹转悠,一边绕还一边嗅林小妹身上的梅子香味。

    一说到梅子,舔食糖人的林小妹一下子睁大狐狸眼,拉着南山就说道。

    “南山哥哥,后院的青梅快成熟了,咱们去摘青梅吧。”

    南山闻言,啥也没说,拉着林小妹就火急火燎往后院跑。

    后院,望着高高的青梅树,南山回头望着同样骑在竹马上,一手拿糖人,一手牵着自己衣襟的林小妹,轻声说道。

    “小妹下马啦,我给你掏青梅!”

    林小妹眯着狐狸眼,不是很情愿的从竹马上下来,站在一旁俏生生的看着南山。

    南山也不语,嘿嘿一笑,自己也下了竹马,将竹马高高举起,呼呼就往树上的青梅招呼而去。

    啪!

    竹竿和树枝撞击的声音响起,下一刻就有五六颗青梅相继落下。

    “小妹,快捡梅子!”

    看到有青梅落下,林小妹已经先一步跑出去,将青梅捡起来,掀起外衫兜着。

    “南山哥哥,梅子不够,小妹还要!”

    南山哈哈一笑,继续举起竹马,摧残梅子树。

    “南山哥哥,小妹还要梅子,这些让娘亲给小妹做蜜制青梅,这些青梅给爹爹煮酒……”

    就这样,一个用竹马打青梅,一个低着头捡青梅,画面唯美的让人窒息。

    有诗曰: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日月轮转,朝雾晚霞,很快就入秋了。

    九月九,街市小镇,红墙绿瓦,鳞次栉比。

    因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坊巷店铺云集,市井小摊多不胜数。

    清晨,有早市开张,买卖并朴。

    读书郎南山背着书囊,走出家门,穿过小桥,在桥头处见一老农手捧一大捆红彤彤的相思子,站立在路旁,低头垂眼,也不叫卖。

    南山走过去,询问了老农一声。

    “老伯,此物怎么卖?”

    “都是乡野之物,小公子若是想要,两文钱可全部拿去。”

    南山摇头微笑,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递到了老农手中。

    “此物贵重不易,我只有一文钱,可否挑选一支最漂亮的。”

    “可以,当然可以,小公子请自便!”

    南山伸手,挑了一枝最是饱满圆润的相思子,好生藏入书囊中后,拜别老农往学堂去了。

    傍晚,南山归家,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隔壁邻家。

    林家后院,南山小心翼翼从书囊中取出相思子,递到了林小妹跟前。

    “小妹,给你的!”

    “南山哥哥,这是什么呀?”

    红彤彤的相思子甚是惹人喜爱,在听南山说此物可食用后,林小妹取了一颗品尝了一下,甜腻腻的,极为讨人喜爱。

    “这是传说中的相思子,又名红豆!”

    “南山哥哥,什么是相思子啊?”

    这个问题,将南山给难住了。

    不过,在看到林小妹那双盯着自己一眨不眨的狐狸眼时,南山想了想说道。

    “我也不知何为相思子,但有一诗可述。”

    正当林小妹想开口追问时,南山已经扭过头,看着窗外的秋色和傍晚,脆生生的念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听闻这首相思,林小妹眨巴着大眼睛,微微迷糊,微微懵懂,微微认真。

    “我先回去了,小妹!”

    “好的,南山哥哥!”

    ……

    次年二月,平阳县举行童试(童子科),南山以七岁之龄,参加了这次童试。

    童试是科举的起点,通过了童试,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南山这次参加的童试,就是由本县知县主持的第一轮县试,只考三科,分别是秀才、明经、进士。(唐制)

    秀才科,说简单点,其实就是策问,这科是最难的。

    这一科所考内容皆以策问为主,所谓策问,就是考官提出问题,考生给出答案。(这一科的终点就是帝王亲自出题面试)

    明经科,更简单,考试内容以经学典籍为主。

    说白了,就是熟读圣人经典,能背能写能理解最好。

    当然,这一科的优差之别就在于谁懂的圣人经典更多,有多经一说。

    最后一科是进士科,这一科主考时务策和诗赋文才,考生一般要了解政治、吏治、教化、生产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并以此解答问题。

    县试考场,南山很轻易就通过了县太爷的‘面试’。

    县太爷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城内偷盗一流’,这个问题对于一般童子来说,要立马想出方法,并且当着县太爷的面条理清晰的讲述出来,一般人家的孩子,早就全身哆嗦,双手无处安放了。

    但对于南山,这样的问题很简单,也很容易。

    南山提了三点:

    第一点是在县城街头设置治安巡逻队,最好持刀上岗,让所有百姓可见,安民保财。

    第二点是设立专门的盗匪捕快,设相应抓捕赏金,以求绩效。

    第三点是重典重刑,专门整治突出暴客,以儆效尤。

    南山将这三条说出来,让稳住主考位的县太爷高看了南山一眼。

    县太爷并不是因为南山说的内容而高看,这些东西学堂老师有教,私塾也有涉及,甚至县太爷现在问的问题,私底下都有透露出去。

    县太爷高看南山的真正原因,乃是南山说话回答问题时的语气、语速、自信、态度等,让县太爷眼前一亮。

    如此,南山轻松通过秀才一科,得了个上中的成绩。

    下一场考试考明经科,这个对南山来说就更容易了。

    对于童生来说,背诵默写圣人经典是最基本的,难点是少部分题目需要对圣人经典简单阐述。

    南山很容易就通过了考试,也拿了一个上中的好成绩。

    最后一场考试考的是进士科,这一科是时论朝廷最新颁布的赋税制度,另外一部分是以家国天下为题,写诗点题就可。

    这一刻,无论是谁,在赋税制度上,都得拣好听的说,就算是提意见,都很委婉。

    对于一众童生,主要还是看最后的诗词歌赋文彩。

    这一点,南山更是不输他人,摘抄一首《神童诗》,立马喝得满堂彩。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三日后,童试放榜,南山成功获得读书人初级称号【乡贡】。

    这里跟明清科举略有不同,不叫秀才,此时的秀才是真正的大才,全才,最顶级的那种。

    这个书中世界有些不一样,通过童子科考试,获取科举资格的学生叫【乡贡】,通过名士学府推荐获得考试资格的叫【生徒】。

    而南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贡】。

    经此考试,南山因为童子科写出《神童诗》,喜获神童之名,十里八乡妇孺皆知。

    ……

    八月,南山临窗读书,有夏蝉知了相伴。

    “南山哥哥,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窗台前,一颗小脑袋探出来,一双狐狸眼眨呀眨,充满期待的小表情可爱极了。

    南山看着梳着小流苏、头插羊脂玉钗的林小妹,亲昵说道。

    “小妹,什么时候到的呀?”

    “嘻嘻……南山哥哥,我刚刚到!”

    林小妹大大的狐狸眼全是开心喜悦,嘻嘻哈哈的同时,还不忘从身后拿出自己带来的小提篮。

    小提篮里,装着小小的四块桂花糕。

    “南山哥哥,快尝尝娘亲给我做的桂花糕!”

    南山点头,脸上也是一片灿烂笑容。

    接过桂花糕,南山看到林小妹期盼的眼神,以及情不自禁伸出来舔食嘴唇的小香舌,瞬间就明白了什么。

    “喏……小妹和我一起吃,两个人吃才香!”

    南山递出手中的桂花糕,将桂花糕直接递到了林小妹嘴巴前。

    林小妹小小咬了一口后,南山才伸回来自己也咬一口。

    “南山哥哥,谢谢你,你真好!”

    “呵呵……”

    南山看了看林小妹,哈哈大笑。

    小女孩就是单纯,自己拿来的食物,被他人吃了,还要谢谢他人。

    就这样,南山和林小妹同坐在窗台书桌前,你一口我一口,你侬我侬,情深处,竟热似火。

    ……

    年年岁岁人相同,岁岁月月花非花。

    转眼,就是五年流逝。

    又是一个流火六月,同样的地方。

    南山十二岁,林夕也是十二岁。

    三日后,南山将去州府(幽州)赶考,参加八月在州府举行的下一级的科考。

    在即将离别的日子,南山和林夕并没有多少离人哀怨之情。

    因为,就在今日,他们订婚了。

    南家和林家互为邻居,彼此知根知底,又相处融洽,两小孩又相互喜爱,大人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成全了南山和林夕。

    再者南山已有乡贡之名,仕途有望,这几年的时间,上门提亲者,多不胜数。

    当然,林家独女芳龄十二,美貌惊人,提亲者也是不计其数。

    奈何南山和林夕林小妹都没有任何反应,最终南家在南山准备远行赶考前,为定南山心神,去林家上门提亲。

    多年来,南林两家互有默契,这一提亲,一拍即合。

    书房,临窗书桌。

    南山和林夕一如既往的靠坐在一起,一起看向窗外的树木花草。

    “南山哥哥,你家的枇杷快熟了!”

    “小妹,不是我家,是咱家!”

    南山看着自家庭院中那颗满树金灿灿的枇杷,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想吃了?”

    “嗯嗯!!”

    林夕林小妹这几年越发水灵,当南山说到是咱家的时候,狐狸眼水光盈盈,小脸蛋渐渐绯红。

    趁着嘴馋,支开南山的这一小会,林夕林小妹才把自己舒缓了过来。

    “今年雨水和阳光都很足,枇杷肯定又大又甜!”

    南山端着一大竹盘枇杷进来,挑出其中最大的那个,剥皮去核,亲自喂给了林小妹。

    “怎么样?比起去年的如何?”

    南山喂完一个枇杷,询问林夕枇杷甜熟程度,后者鼓胀着小嘴嗯哦不清。

    待林小妹将枇杷吞咽下去后,才眯着狐狸眼,一脸幸福的说‘比起去年的更甜了’。

    南山自己也剥了一个放进嘴里,甘甜回味,确实很好吃。

    “南山哥哥,我来跟你剥!”

    南山点头,将枇杷推到林小妹身旁,自己拿出一本圣人经典读了起来。

    三日后,平阳镇三里外。

    南林两家都来送别南山,前两日还和南山嘻嘻哈哈的林小妹,忽然间就哭得稀里哗啦。

    南山从怀中摸出一个小木盒递给了林小妹,才止住了林小妹的抽泣。

    林小妹大眼红红地看着南山,眼中全是询问和好奇。

    “回去再看!”

    林小妹点点头,也从自己怀中摸出一个青丝香囊,塞到了南山手中。

    香囊入手,轻若无物,南山触摸一番,就知里面装的是林夕林小妹的一缕青丝。

    “等我回来,好好照顾自己!”

    拜别双亲和林家长辈,南山伸手抚摸了一下林小妹耳边的发丝,转身上了马车。

    “南山哥哥,早些回来,小妹等你……”

    ……

    远处的一堆茅草旁,一名剑眉星目的少年乞丐,望着和南山不断挥手林小妹,喃喃低语。

    “小恩公……小恩公……小恩公……”

    这名少年乞丐,正是几年前狐狸眼林小妹无意救下的小乞丐青北。

    如今的青北已经变成了孤家寡人,他爷爷老乞丐在上一个冬天,冻死在了城外。

    待少年乞丐青北回转神来时,南林两家已经带着下人一起回了平阳镇。

    望着林小妹远去的背影,少年乞丐青北脸上露出了一丝坚定。

    “小恩公,你的救命之恩,我一直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