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序章 给予善意的人

    “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人在成长中必定会被问及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的简单,亦可以是非常的复杂。

    简单的回答:想要成为医生,想要成为警察,想要成为有钱人.....

    这些都是答案,都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上机遇,有希望去实现的目标。

    但是它又是复杂的:成为统一世界的人,想要毁灭世界的人......

    这些回答很荒谬,但也是真实存在的。

    人会因为教育、生活环境、人生遭遇,形成各式各样的回答。

    “成为给予别人善意的人。”

    这是白皑在小学时回答老师的答案,在其他同学正常的答案中,白皑是其中最奇葩的。

    而当白皑回答后,讲台上小学老师憋不住笑的尴尬,和其他同学的嘲笑,亦是让白皑有段时间成为班级里的笑柄。

    白雷锋,这便是白皑在小学时的绰号,但白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名字。

    因为他自觉,自己配不上雷锋的名字,白皑并不是一个会无缘无故,无私奉献般去帮助他人。

    大多数人在帮助他人后,心里都会有喜悦感和满足感,白皑也不例外。

    但是区别是,白皑很享受这种感觉,他分不清,自己是因为内心的满足感?还是自己的善良才去帮助他人。

    从这一点看,白皑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他表现的很正常,即是老师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又是其他孩子眼中最好相处的同学。

    如果说白皑只是比其他孩子成熟,但他同样会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玩闹,一起闯祸,会无忧无虑成长,也会为了一点小事而烦恼。

    白皑为什么会想成为给予别人善意的人?

    即使是因为帮助他人会让自己满足,但这种会让自己满足的事物有很多,为什么白皑会选择成为给予别人善意的人?

    在他人眼中,这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

    那一年,白皑只有八岁,作为一个普通的孩子长大,但相比较其他孩子,白皑更加活泼,身体更加健康,极少生病。

    可就是这么个健康的孩子,在某天的深夜,白皑却突发高烧。

    父母急忙将白皑送去村里的诊所看病。

    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管白皑的父母怎样去呐喊,怎么去敲打诊所的大门,都无人回应。

    焦急的父母只能开着自家的拖拉机,带着白皑跑去几公里远的小县城去看病。

    漆黑的马路上,父母只能打着手电照明。

    凭借手电微弱的灯光,加上急忙的赶路,他们出现了意外。

    老旧的拖拉机不知是碾过了什么石子,只听得‘彭’的一声,拖拉机前轮爆胎,无法行进。

    没办法快速修理好拖拉机,父母只能去求助他人。

    可在深夜,路旁没有他人居住,又能去求助谁呢?

    好在,路上偶尔有车辆经过。

    可是,凭着白皑父母怎么去挥手,怎么去拦车,路过的车辆也没有停车查看,甚至留下了辱骂的话语便扬长而去。

    白皑父母抱着自己的孩子,陷入悲痛之中。

    而正当绝望之时,有一辆反方向驶来的车停在了白皑父母的身前。

    从车上下来一位青年,在得知事情原委后,立马接上三人,开车驶向了县城里的医院。

    青年将三人送到了医院,面对白皑父母感谢,青年只是笑着回应了一句“举手之劳而已”,在白皑父母抱着白皑就医时,还偷偷的留下了钱便离开了。

    小孩子的白皑因为医治及时而得救。

    事后的白皑,记得自己生了一场大病,记得父母在绝望时气愤的留下眼泪,记得有一位青年给了陷入绝望的一家带来了希望,更记得青年面对感谢时以“举手之劳”来回应。

    可偏偏,白皑却不知道青年的样貌。

    是的,明明记住了当时发生的事,记住了青年的话语,却记不得他的样貌。

    青年的样貌在离开之时白皑才撇见一眼。

    当时白皑意识模糊,看不清视线,只能抱着随手在车上抓到的玩偶,看着青年转身离开。

    在白皑痊愈后,父母跑遍周围,都没有那位青年的消息。

    即便如此,父母郑重的告诫白皑,绝对不能忘了这个救命恩人。

    对于这一点,白皑打心底记住。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当想起青年,白皑便会抱着那个玩偶玩。

    那是他在青年车上抓住的玩偶。

    圆鼓鼓,肥嘟嘟的,有招财猫特有的短尾巴,还有那双搞笑的眼睛,眼角边分别有三道红点,脖子上有招财猫特有的铃铛。

    可爱的样子白皑很喜欢,虽然他很好奇青年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玩偶,但并不妨碍它成为白皑最宝贵的宝物。

    这件事,改变了白皑小小的内心。

    对他人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善意,却可以彻底改变一家人悲剧的未来。

    所以,白皑想成为青年这样的人,帮助他人,给予善意的人。

    这样的想法,让白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人。

    但好景不长,现实却给白皑上了一课。

    那是在白皑刚入初中时,面对被霸凌的同学,白皑立马上前帮助,不顾自己受伤打跑了霸凌者。

    这件事情闹大惊动了老师,霸凌者被处分,白皑只是批评一顿便不了了之。

    白皑还在开心,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事件平息后,那个被欺负的同学却找上白皑,告诉他不要多管闲事,说自己之后被霸凌者报复了怎么办?

    被欺负的同学骂了一顿,留下蒙圈的白皑就走了。

    甚至在后来,他自己变成了霸凌者,欺负比他更弱小的同学。

    通过这件事,白皑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人,不该帮助。

    它改变了白皑,让他不会无脑的帮助别人,而是会观察对方是否值得帮助,避免帮助之后,自己还要被人嫌弃的情况。

    对于那些喜欢给帮助者添堵的家伙,白皑就是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思,离这些人远远的。

    因为经常观察别人,一旦得出对方性格与自己不和,便连交流都懒得的白皑来说,他的朋友很少。

    即便是这样,白皑也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告别家人,自己独自去了陌生的城市读大学,希望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