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衙门,有什么事?”

    夏凡皱眉,他跟衙门可没什么交集。

    即便是劫富济贫之事,不应该直接叫高手来围捕吗?

    再说,他自信没有留下马脚。

    先出去一看。

    门外站着两个身穿衙门制服的男子。

    夏凡拱手行礼:

    “不知两位大人所为何事?”

    “我们是来通知你的,大夏作战急需大量兵器,全国征集铁匠前往京城。你作为铁匠已经被征召了,这是通知。”

    其中一个衙役说完,将一张征集令递给夏凡。

    夏凡接过征集令,说道:

    “两位大人,什么时候前往京城?”

    “半个月后在州府衙门口集合,集中出发。你可以先做好准备。”

    说完之后,两人就走了。

    他们也不怕夏凡逃跑,若是逃跑,那就是全国通缉。

    夏凡看了看征集令,兵部发布的,征召的部门是属下的炼器司。

    他现在考虑的是到底要不要去京城。

    至于通缉,对他就是个笑话。

    谁能够认得出他?

    如果不去京城,他现在只能炼制出精品武器,先天之下的高手对他现在几乎已经没用。

    除非有极其特殊的东西。

    天玺州总共都没几个先天,想要找到先天之境的炼器之法比较困难。

    甚至天玺州有没有先天境的炼器之法都是未知。

    所以继续呆在天玺州会影响他的成长。

    虽然他现在不缺先天境的功法,但先天之上的路呢?

    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已经突破到一流,内外双修的他,有足够信心保证自己的安全。

    而且,有身形百变,在炼器司他可以随去随留。

    炼器司肯定有先天之境的炼器之法。

    否则夏国先天高手的武器从哪来?

    大隐隐于朝。

    朝廷的资源最多,借助朝廷的资源炼制大量兵器。

    至于是谁使用,跟他无关。

    所以,他和朝廷的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夏凡做出了决定,前往京城炼器司。

    这可能是他接触先天之上道路的一个途径。

    “二牛,你是随我去京城还是留在宛城。”

    夏凡把二牛叫过来,想问问他自己的意见。

    “掌柜的,你去哪我就去哪!我一个人,在宛城也没有什么牵挂!”

    二牛坚定地说道。

    “那你便做好准备,看有什么要带的,咱们便一起去京城!”

    夏凡拍了拍二牛的肩膀。

    州府衙门。

    夏凡和二牛来到州府衙门门口。

    他没多少东西好收拾的,除了银子就带了2套换洗的衣服。

    其他的到了京城再买。

    此时的州府衙门已经聚集了上百位铁匠。

    除了少数几个见过,大多都不认识。

    “黄叔,好久不见!”

    夏凡和一个健硕的中年男子打着招呼。

    “小凡啊,好久不见!你小子现在也长这么大了。”

    健硕男子感慨道。

    之前他们家也住宛城,只是后来搬到了其他城市,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这么多同行都没见过,天玺州每个城池的人都有召集吗?”

    夏凡有点疑惑问道。

    “不错,我有一个朋友在衙门,据说现在朝廷三线开战,各方面的压力都极大。特别是盔甲兵器紧缺,无奈只能从各州民间抽调工匠。

    至于什么时候能回来,那就要看仗什么时候打完。”

    “不过朝廷这次召集我们也不是没有好处?”

    黄叔有点神秘兮兮地说道。

    “哦,什么好处?”

    夏凡有了点兴趣。

    “这次召集的不仅仅只是工匠,还有武者。

    我们工匠倒还好说,都是拖家带口的。

    但武者桀骜不驯,没有好处,即便是朝廷,不买账的人也大有人在。

    所以朝廷颁布了贡献点制度。

    武者是以击杀敌人来计算贡献点,而工匠则是以打造武器为贡献点。

    听说不仅有各种武功秘笈,而且先天之上的炼器之法也有。”

    夏凡眼睛亮了,先天炼器之法是他目前急需的东西,至于功法武技他反倒是无所谓了。

    朝廷这样做,倒也算是公平。

    要是强行征召,没准到时候外面的问题没解决,里面倒是先乱了。

    眼见人已经到齐。

    一个为首的官员站出来,双手下压,说道:

    “大家都静一静!此次朝廷征召你们,想必什么原因你们也知道。

    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你们无需去前线,只要在京城就可以。”

    他这一说,台下的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强行征召过来,他们心里没有底,或多或少都有点意见。

    有些人若不是拖家带口,估计早就潜逃了。

    “而且你们这次炼制兵器,是有功勋制度的。

    只要你们炼制的武器足够多,足够好。你们不仅可以兑换更高深的炼器之法,还可以兑换功法武技。”

    他这话一说出来,下面就和沸腾的油里面倒入了一杯水一般。

    下面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