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章 三代白丁者优先录取

    七星王剑的事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不拿越王八剑,弥补不了他的精神损失。

    天气已经入冬,眼看一年就要过去,这事儿得留到姑苏小学开学之后,自家的东西不能给外人看。

    万一金陵来人见财起意,请道圣旨把越王八剑给没收了,岂不是哭都没地方哭。

    既然收敛,那么我窝在家里睡觉总可以吧。

    不可以。桓冲让他去招生。

    桓玄想骂街,但桓冲也很强势,“你说的,一切听我安排。咱们表面文章要做足了,南郡公亲自招生,说出去多有面子。”

    这不叫面子,这叫幌子,你真以为我不懂,你把我当背锅侠。出了什么事,你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学生是南郡公选的,好坏都得兜着。

    桓冲提了一点要求,一看就是聪明孩子的,绝不能要。

    桓玄炸毛了,你意思是说我大费周章,忙了几个月都是白忙活。“收一群不想读书的孩子入学校,你良心不会痛吗?”

    这时候讲良心?

    桓冲道:“稍安毋躁,聪明孩子我们自己留着,暗地里培养。明面上的学校,是个惠民政策,教孩子们写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最多教几个简单的文字。”

    办一所学校这么难吗?你知不知道在咱们那块。曾经有个外国牛人为了骗家里生活费,自己建了学校,最后还混成名牌大学。

    到你这儿我真心为人民服务,想普及义务教育,怎么跟偷鸡摸狗似的。

    合着你们这儿地方官员就是这么表忠心的?一切都是金陵那边最好。

    地方都是傻子,都城全是天才。

    腐败啊,腐败。不过我喜欢。

    姑苏小学的招生标语很醒目,很刺眼:三代白丁者优先录取。

    辣眼睛,辣眼睛。桓玄被桓冲的脑洞折服。

    作为姑苏城的扛把子,姑苏小学的创办者,亲自到场指导招生,假不了的。

    为什么三代白丁反而优先录取,给个解释啊。我已经认字的却不收,这是为什么?

    桓玄捂脸,这个谎怎么编?这个谎,人编不出来。

    桓玄很想扇自己一巴掌,真应了那句话,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果不其然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大麻烦。

    哪家学校不是择优录取?你桓冲反其道而行之,你是天才!你在大气层。

    编,我编……

    事有轻重缓急,为什么我们要优先录取三代白丁之家的孩子呢?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得到启蒙的一群人。

    你们已经识字的,或者家里请得起先生的,稍等,等,等他们能跟得上你们的脚步,到时候你们再一起学习。

    所谓笨鸟先飞,你们让他们飞一会儿又怎样,我们的目的是共同进步。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你们现在入学,和他们玩不到一起去。等明年他们启蒙了,你们再入学是最好的选择。

    桓玄最后说道:“人人有书念的承诺不会变。所有登记在册的人,没被录取的,每人每月可以去府衙领五十文钱,直到你们入学为止!”

    不上学还有钱拿……没意见。三代白丁你们先请。

    即使认字的都选择躺平领钱,可一个上午还是有八个多个报名的。

    桓冲得知情况后把三改成了五。甚至表示上午报名的只要不符合五代白丁的条件都可以退学领钱回家。

    有钱真好。你老桓家太有钱。

    桓玄都羡慕了。

    招生结束前一秒,一位孩子胆怯地在桓玄对面徘徊,想上前,却又不敢。

    桓玄派一个负责招生的小美女把他带过来。

    小孩颤颤巍巍地说:“邻居二狗子说我家不是五代白丁,但我真不识字。不知道该报名还是领钱回家。”

    桓玄道:“二狗子为什么说你家不符合条件?”

    “因为我们家有家谱,周围的人家里都没有。”小孩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卷轴。很古旧的那种。

    他们说有家谱的人家都是大家族。可我们家一共三口人。

    能拿出家谱的白丁家庭的确有些奇特。桓玄有点好奇,古人的家谱是什么样子的?

    要过来一看,脑壳疼,什么乱七八糟的字。这是家谱吗?哪个朝代留下的古物。

    陶渊明一把推开桓玄扑到家谱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这是古楚文字。你们家一定有一位了不起的先祖。

    小孩吓坏了。他徘徊一天了,祖上有识字的人都不能入学。

    他哇地一声哭了。“我想读书。我想识字。我想知道为什么祖先立下十八代不许读书的家训。”

    晴天霹雳,真的晴天霹雳。

    “劈,你有本事劈死我。”小孩朝天怒吼。

    天空顿时乌云密布,雷云暴走。

    小孩秒怂,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不一会儿云开雾散。

    桓玄仰头看天,低头看地,接着看向那孩子,最终他锁定陶渊明。“你干的?”

    陶渊明无辜摇头。“这份是孙磊的家谱,上面有禁制,很强很强的人设下的。”

    好像听孙磊说过他家有家谱,家谱一口气取了子孙十八代的名字。

    谁家老祖宗会立这种遗训,十八代不许读书,咱们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科举,你那会儿就被八股文整疯了吗?

    “他老祖宗是谁?”

    “孙鸷。先父乃故楚望族,因文受戮,某改名易姓,苟且人世,今已三百余年……”

    家谱序文大意是,这个孙鸷是一个楚国大文豪的儿子,活到了西汉末年,目睹王莽篡汉的丑恶行径,老心脏突然受不了。

    他认为天道已殇,人间已没有出路。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圣人,结果却为祸人间。还读书做什么?

    不读了,不仅自己不读,还不许子孙读。不仅仅是立遗训这么口头,据他说他还设星辰大阵遮掩了他子孙后代的文脉。

    这个阵法,五百年后才会消失。

    最后他感觉自己对不起子孙,于是把子孙十八代的名字都取好了。

    这不像家谱,倒像是预言。孟子认为每隔五百年就会出现一个圣人。可你说王莽是圣人,就很不扯。

    圣人明明是咱们家司马迁好吧。

    王莽那是自己把自己当成圣人……呃,这个圣人好像不是孟子所说的圣人。而是道门所说的圣人。

    圣人之下皆是蝼蚁……修为达到圣人级别!

    他低声问陶渊明,“你们修炼界,有圣人修为的人吗?”

    “有,但王莽最多算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