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 朱英的身世

    说到这里,害怕朱英察觉到什么,朱元璋赶忙补充道:

    “你总要搞清楚自己的身份来历吧?”

    “冤有头,债有主,就算是到时候要报仇,也要找对仇家不是?”

    不得不说,来自于血脉当中的信任和亲情,让朱英的情绪缓缓的平复了下来。

    顺着朱元璋的话语,朱英思索了片刻,这才略带疑惑的说道。

    “如果这么说的话,当时我好像有个玉佩来着?”

    一边回想着久远之前的事情,朱英一边蘸着茶水在桌子上画着。

    “大概有个一寸见方,上面的花纹我不认识,但是正中间有个英字。”

    “这也正是我姓名的来历。”

    看到朱英在石桌上画出来的玉佩形状,朱元璋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狂喜。

    甚至于他的语气当中都带上了一丝颤抖,迫不及待的问道:

    “那么,你又怎么会姓朱?”

    朱英摇的摇头,笑道:

    “老爷子,你在京都待的时间太久了呀。”

    “我之前可是一直在塞外活动,九边之外,匪如梳兵如篦。”

    “有一个国姓傍身,在很多时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好好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

    听到朱英的解释,朱元璋的脸上不可抑制地露出了一抹喜色。

    他甚至感觉到,这便是老天庇佑!

    即使自己的大孙忘却了前尘之事。

    但是仍旧有吞吐天下之心,仍旧不自觉地,回归到宗族本姓。

    一时之间,朱元璋热泪盈眶。

    为了不让朱英察觉到异常,他连忙转过头,悄无声息的用袖口擦了擦眼睛。

    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

    “那么你的那块玉佩呢?这可是重中之重。”

    朱英随意的摆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

    “嗨,那东西早当了。”

    “当时我从秦淮河里爬出来的时候,又冷又饿,就近找了个当铺,当了四万两银子。”

    说到这个,朱英这才后知后觉的评价到:

    “话说起来当时那个玉佩应该挺值钱来着,结果老板给了一堆大明宝钞,多少有些浪费了。”

    只不过陷入回忆当中的朱英,并没有发现此时朱元璋的异常。

    此时的朱元璋面色潮红,双手发抖,两只眼睛精光烁烁的盯着朱英。

    对上了,这就全对上了。

    一看到朱英描绘出来的图样,朱元璋就知道那个玉佩的来历。

    老朱家的第一块皇室玉牒。

    从材质到图样,都是由马皇后亲自选定的。

    他怎么能不熟悉?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拿到实际性的证据。

    然后和面前的好大孙相认。

    一念至此,朱元璋甚至开始埋怨起蒋瓛起来。

    没用的废物点心。

    一个身份查了三四天还没有结果。

    现在的北镇抚司已经糜烂至此。

    如果蒋瓛知道朱元璋的内心,一定会大呼冤枉。

    一直有着造反之意的朱英。心中极其诡谲隐秘。

    就算是北镇抚司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也不是能够轻易探查的。

    更何况七窍玲珑心的蒋瓛,也隐隐从朱元璋的态度当中。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奥秘。

    探查的手段自然不可能那么直接粗暴。

    不过可就苦了朱元璋。

    只能暗自忍耐着心中的焦急,在这里和朱英闲谈起来。

    看着周围清幽典雅的布局,朱元璋不由得开口赞叹道:

    “你这小子倒是好品味,连一个随意落脚的院子,都有着如此优美的环境。”

    说着,朱元璋看着朱英脸上平淡如湖的表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我其实一直没有想通,你到底为什么要造反,就算是太子命不久矣,但是以皇爷的性格。怕是一定会安排好后继之君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不由得偷偷打量起了朱英的脸色。

    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回事。

    按理来说,除了秦隋之外,二世而亡的朝代不是没有,但是却都是各种巧合加杂到了一起。

    眼前自己的好大孙,又是怎么笃定,在太子薨逝之后,下一任君主将是祸国殃民之辈。

    朱元璋很想知道朱英的回答。

    听到了朱元璋的疑问,朱英思索了片刻,抬手拿起茶壶。给二人续上了茶水。

    “老爷子你看,治大国,如烹小鲜,两代君主之间是一定要有互补的因素的。”

    “就像是茶浓了要加水,水烫了要晾凉,否则的话太浓太淡太热太凉,都会对饮茶者造成不适。”

    “这杯茶就是君主,而人就是社稷。”

    听到朱英的比喻,朱元璋沉思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这样的比喻并不新鲜。

    当年唐太宗也有君舟民水的比喻。

    只不过这样的比喻从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少年人口中说出,就显得多少有些耸人听闻。

    或许自己这个好大孙,真的就是一个天生的帝王种子?

    朱英并不知道朱元璋的心理活动。

    他仍旧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观念。

    “所以其实历数汉唐两朝就可以发现。在一代开疆扩土的雄主之后,就必须要有一名休养生息的大治之君。”

    “一张一弛才是立国之本。”

    “正如有了文景两帝,汉高祖留下的江山才被彻底的梳理停当,才有后面汉武帝追亡逐北,封狼居胥的伟业。”

    “也是有了唐太宗唐高宗两代帝王治世,才有之后西去长安九万九千里的大唐盛世。”

    “凡此种种,不外如是。”

    朱英高屋建瓴的观点,让朱元璋不由的陷入到了深思。

    这些东西他以前自己也思考过,但是却没有朱英这样精辟的总结。

    而朱元璋非常清楚,朱英的理论是正确的。

    百姓需要修养,不能连续两代都是武皇帝。

    只不过朱元璋的心中还有一个疑问,不由的开口问道:

    “小子,那照你这么说,太子应该是一个最适合的君主,想必就算太子薨逝,皇爷也会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拔。”

    “你又为什么说太子薨逝之后,这个天下将会是大乱之象?”

    听到朱元璋的文化,朱英罕见的没有立刻回答。

    而是沉思了片刻,这才悠悠问道:

    “老爷子,以你之见,现今的洪武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

    【首日十章完毕,各位亦菲彦祖觉得这本书还能入眼的话,小作者恳请各位投一朵鲜花,一张评价票,小作者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