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八章 吾孙当为汉宣帝

    看着朱元璋脸上兴奋的神情,朱标却是表情默然。

    是啊,马上就到自己长子的忌日了。

    每到这一天,朱标就感觉心如刀绞,仿佛内心当中一快至关重要的地方,被硬生生地剜了下来。

    但是,看到朱元璋这一幅明显神智混乱的神情,朱标还是硬生生忍住心中的悲痛,和颜悦色的安慰道:

    “爹啊,你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来我们回去休息休息。”

    “来人,传太医!”

    随口吩咐一句之后,朱标当时就想着扶朱元璋去东宫当中歇息。

    然而他的手臂。却被一双钢浇铁铸般的大手牢牢的箍着,使他不能够移动分毫。

    “标儿啊,咱没有说胡话。你细细听咱说……”

    于是就在东宫的太和湖边,朱元璋事无巨细的,说出了自己和朱英见面以来的点点滴滴。

    当朱元璋说起,朱英竟然要立志造反之时。

    看着朱标脸上的惊愕之色,心中竟然升起了一种幸灾乐祸的情绪。

    就是嘛,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好大孙,肯定不能让老子咱一个人受这种折磨。

    然后看到朱标似信似疑的表情,朱元璋趁热打铁,从袖口当中拿出来了那一块英字玉牌,郑重其事地交到了儿子的手中。

    看到这一面经常出现在梦中的玉牌。

    朱标顿时泪如雨下。

    一年当中接连丧子丧母,这样的悲痛和苦楚,朱标没有向任何人说过。

    而今日,苍天有眼。

    苍天有眼哪!

    自己最骄傲的儿子,竟然以这种方式,再次的回到了这个世上。

    在狠狠抹了把眼泪之后,朱标转身就想奔出皇宫。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自己的儿子一面。

    然而朱标的动作,却被朱元璋狠狠的拽住。

    几乎是生拉硬拽般的,拉到了湖边的凉亭当中。

    “标儿,你坐下,坐下听咱说!”

    几乎是强硬把朱标压在了石凳上。

    朱元璋喘了两口粗气,这才缓缓的说道:

    “按照咱的意思,咱们不要在这种时候把雄英认回来。”

    “父皇,你……”

    听到朱元璋的决定,朱标顿时大急。

    当他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却被朱元璋伸手打断。

    “标儿,你听咱说,咱这段时间细细的研究了一下前代史,再结合你娘当时给咱讲古时候的感慨,总结出了一条规律。”

    看着朱标仍然皱着眉头,等待着自己的解释,朱元璋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这才严肃的说道。

    “但凡是有成为的皇帝,几乎没有一个是在深宅大院当中成长起来的!”

    “秦始皇曾为质子居于邯郸。”

    “刘邦曾呼啸山林三年,这才有大汉天下。”

    “汉文帝也有生于市井,独掌一国的经历,汉景帝更不用说,带着一群人在市井上呼啸往来,在当时都是长安一霸!”

    “更不要说在之后的汉宣帝,汉光武,汉昭烈帝,魏武帝。”

    “乃至后面的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从民间沙场上摸爬滚打,这才有了煌煌一朝的风华?”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当中,流露出了无比睥睨的霸气。

    他伸出一只手,扶着朱标的肩膀,声音沉重如山岳。

    “所以依照着咱的意思,既然雄英他想要造反,那咱们就让他造反!”

    “等到他真正的从底层当中成长起来,甚至于真正的兵临应天府城下。”

    “到那时,你还用担心他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主吗?”

    听到朱元璋的这份话语,朱标如遭雷震。

    他惊骇的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

    从父亲的雄姿英发的眼神当中。

    他看到了一抹久违的光芒。

    他记得很清楚。

    当年父亲孤注一掷要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之前,父亲呢比现在年轻的多的脸庞上,也有着与今日一般无二的光芒。

    只不过这一次。

    朱元璋却是在用这种手段,给大明培训一个继往开来的千古一帝!

    不得不说,朱标的聪慧无人能及。

    即使是在今天这样心情激荡的时候,他仍旧能够迅速的按耐住自己澎湃的情绪。

    然后从利弊方面分析着父亲的计划。

    “可是爹,造反是会生灵涂炭的,万一……”

    看到朱标迅速恢复冷静,朱元璋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

    “这你放心,咱早就有了腹稿。”

    这样说着,朱元璋回头,看着面前波光粼粼的湖面,语气当中满满都是感慨。

    “咱一直觉得,在你之后,大明能出来一个汉景帝已经是邀天之幸。”

    “但是现在有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咱的面前。”

    “咱的好大孙,你的好儿子。”

    “当成为我大明的汉宣帝,甚至是睥睨八荒,横扫六合的秦始皇!”

    朱元璋霸气的话语,穿过了潺潺的湖面。

    却只传到了父子二人的耳中。

    朱标也缓缓起身,和朱元璋并排站在栏杆旁边。

    看着眼前被微风激荡起朵朵浪花的湖面,不自觉的,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虽然在个人的情绪方面,朱标恨不得现在就和儿子相认。

    但是作为华夏千年以来,当之无愧的第一太子。

    朱标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做法对于整个大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他们父子二人已经牺牲了很多。

    而现在,同样是为了大明的日月永辉。

    作为父亲的朱标,暂时忍受一下离别之苦。

    倒也不算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

    这样想着,朱标不自觉的,向父亲打听起了关于朱英的点点滴滴。

    一时之间,这一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竟然享受一段难得的温馨时光。

    只不过。

    做到这个位置上,像这样奢侈的场景终究是不能长久的。

    在朱彪刚刚准备传晚膳的时候,远处一个拿着浮尘的小太监,正端着几本奏章,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禀报皇爷。太子殿下,八百里加急!”

    “我大明沿海三州,遭遇龙吸水袭击,百姓大量流离失所。”

    “而且还有三个州大旱颗粒无收,四个州因黄河改道而洪水蔓延。”

    “现如今我大明境内,总共被各种天灾笼罩的。”

    “已有十州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