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章 以工代赈?【求鲜花推荐票】

    吩咐完了之后,朱英也完成了今天的任务,悄无声息的回到了自己的院子当中。

    而当他刚刚坐下不久。

    便听到了朱元璋前来的消息。

    “呦,今天来的这么巧?”

    看到朱元璋自顾自的来到花厅当中,坐了下来,一旁的朱英不由得开口问道:

    “老爷子,怎么这样一副表情?”

    看到朱元璋一个人端着茶水,自斟自饮。

    朱英忙完了手中的事情之后,坐到他的面前,不由得开口笑道:

    “看你这架势,是朝堂上又出什么岔子了?”

    听到朱英的问话,朱元璋斜眼瞥他了一眼,然后烦闷的摇了摇头说道:

    “对,没错。”

    “今天刚刚到来的八百里急报,天下有十州之地同时遭遇天灾,现在的朝堂上已经吵成了一锅粥了。”

    听到这个受灾面积,朱英也着实吓了一大跳。

    现在可不像未来,老百姓拥有着能够抵御天灾的能力。

    未来的老百姓在面临着洪涝灾害之时,还能够到其他的地方打工,以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而现在,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们。在遇到灾害,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是真的会出现易子相食的惨状的。

    所以,朱英也只能怜悯的摇了摇头,说道:

    “确实是惨,朝廷一个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引发极大的动荡。”

    看到朱英眼中的怜悯,朱元璋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无论朱元璋对于官吏如何的残酷苛责,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以至于,对于老百姓的惨况。

    此时的朱元璋感同身受,看着面前琳琅满目的菜肴,却是有些食不下咽。

    看到朱元璋的这副表情,朱英默然了一下,但却没有说些什么。

    在他看来,老爷子对于天下百姓有怜悯之情,这是一件好事。

    毕竟,当他坐上了江山之后,天下万民也是他的子民。

    然而,朱英这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却让朱元璋产生了误会。

    他狠狠的把水杯往桌子上一顿,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问道:

    “怎么,你难道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朱英诧异的抬起头,看向朱元璋说道。

    “当然不会,只不过十州的百姓受灾,这是朝廷的事。”

    “或者说这从根本上是户部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爷子你操心的太多,你礼部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权力,去管这些事情。”

    听到朱英冷静的话语,朱元璋猛然一愣。

    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自己之前似乎确实是伪装了一个礼部侍郎的身份。

    这就有点尴尬了。

    正如朱英所说,这件事情本质上和礼部无关。

    说好听一些,他现在的担心是忧国忧民。

    说难听一些就是手伸的太长,甚至想要插手户部的职责。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朱元璋顿时进退两难。

    他很想知道这件事情上朱英的想法,但是自己又似乎没有这个借口去询问。

    所以朱元璋转了转眼睛之后,再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然后在不经意间随口问道。

    “确实这是户部的事,但是如果以后咱们成事了的话,这不就变成我们的事了吗?”

    “那么如果现在皇位上坐着的是你的话,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朱英诧异的抬了抬眉头。

    “可以啊,老爷子,现在对于造反这种事情是越说越顺溜了。”

    “你我居然能够坐在这里,心平气和的讨论造反之后的赈灾问题。”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礼绝百僚的丞相,或者干脆就是洪武皇帝呢。”

    听到朱英的调侃,朱元璋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

    然后像是掩饰着自己的尴尬,一连声地催促道:

    “赶紧说说,如果是你的话,你打算怎么办?”

    “要知道篡位可不是当了皇帝就能够结束的,到时候天下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压到你的肩膀上,这些问题,都就成了你的问题了。”

    听到朱元璋的问话,朱英眼睛一转,也开始思考起了这件事情。

    确实正如朱元璋所说,打天下不易,守江山更难。

    如果是。自己碰上这种事情的话……

    朱英转了转眼睛,忽然笑道:

    “如果户部有钱,那就迁民赈灾,力求不耽误春耕。”

    “但是如果户部没钱的话,恐怕就只能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了。”

    “灾民也是动荡的根源之一,想要让他们不闹事,那么就必须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如果是我是洪武皇帝的话,我可能会重启大运河的建造。”

    听到朱英堪称异想天开的意见,朱元璋目瞪口呆。

    随后他嗤笑一声,仰头灌下一杯茶水,说道:

    “开什么玩笑,户部连钱都没有,哪来的钱让灾民去干活?”

    “你这话说的相当欠水平。”

    然而令朱元璋没有料到的是,朱英却抬起头,一脸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以工代赈啊,老爷子。”

    “今天的朝堂上,不会有人连这样的提议都没有提出来吧?”

    看到朱元璋的表情,朱英摇了摇头,嗤笑一声。

    “果然,朝堂上的人要么尸位素餐,要么就是被洪武皇帝杀的不敢进言了。”

    “以工代振从前宋末年,就开始流行于江淮地区。”

    “而现在,居然没有一个臣子能提出来这件事。”

    “啧啧啧……”

    看到朱英对自己的朝臣们的一脸嫌弃的样子,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

    随即他冷冷一哼,说道:

    “你以为你能想得出来的,户部的赵勉就想不到?”

    “现在户部的钱库空的跑耗子一般,以工代赈又需要多少的钱?”

    “而且大灾之年,粮食的价格必定飞涨。”

    “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凭朝堂上的这一些官员,杯水车薪,又怎么能够顾及到十州的百姓?”

    说到这里,朱元璋叹了口气,看着朱英的年轻到有些稚嫩的面孔,语重心长的说道。

    “朝堂上的有些事情,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够办成的。”

    “你还是要多多学习才行。”

    然而朱英却是嗤笑一声,抬起眼斜瞥着朱元璋。

    “老爷子,一切的困难,都只是眼界不够的原因。”

    “如果我有办法,搞出能够足以赈灾的粮食呢?”

    【今日五更完毕,一万三千字献上。

    恳请各位读者大大,能够投一投鲜花推荐票,有什么建议或者想看的剧情,也请各位能够在书评区多多留言。对于各位的支持与厚爱,小作者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