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三章 朱元璋的隆中对【求鲜花推荐票】

    “好好好,给你给你给你……”

    看到朱元璋这有一些歇斯底里的样子,朱英连忙温声安慰道。

    “我也没说不给不是?”

    看到朱英松口,朱元璋顿时跳了起来。

    霸气侧漏的指着不远处的福伯发号施令。

    “去把你们仓库里的土豆,有多少给我装多少过来,一个都不许留!”

    听到朱元璋的命令,福伯为难的看向朱英。

    看到朱英无奈的点了点头之后,福伯也只能暗叹一声,转头走向了仓库。

    看到福伯的动作,朱元璋这才松了口气。

    刚才的朱元璋面如恶鬼,满脸通红,朱英都害怕老人家不要血压升高,脑血管出血死在自己面前。

    看到此时的朱元璋满脸的通红,缓缓消散下去。

    朱英这才殷勤的倒了杯酒,放在他的面前。

    “老爷子,咱们有言在先。土豆可以给你,但是有几点我要说清楚。”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豪迈的连干了三杯酒,然后笑着说道:

    “放心,你有什么要求我都答应,就算是我办不到的,舍了这张老脸我也给你求来。”

    听到朱元璋赌咒发誓的话语,朱英摆了摆手说道:

    “倒不是什么要求不要求的事。”

    “只不过这个土豆有个致命的缺陷,它最多只能够种七到八年。”

    “为什么?”

    看到朱元璋又要砸杯子,朱英赶忙伸手夺了过来。

    “这个我很难给你解释。”

    朱英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和朱元璋解释什么无性繁殖,什么脱毒技术,那都是无稽之谈。

    他也只能含糊其辞的说道:

    “可能是因为这种作物特殊吧,反正就我知道的,在过了七八年之后,就需要把别的的地方的土豆种子移到这块地上来种。可能会缓解一点。”

    只不过,出乎朱英的意料。

    在听到这个致命的缺陷之后,朱元璋却是哈哈大笑。

    “这有何难?”

    “有如此产量的粮食,合该有着这样的缺陷。”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只要七八年之后,让天下南北东西互相换种,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朱元璋不自觉之间显露出来的霸气,令的朱英一阵侧目。

    他第一次觉得,这个有些身手的老爷子。竟然有着不输于沙场悍将的威武和霸气。

    “果然经历了开国那一代的人物,没有一个简单的。”

    “就连一个平平无奇的文官老爷子,都有着挥斥方遒的气概!”

    看到朱英的眼神,朱元璋暗叫不好。

    刚才自己的心情经过了两次大悲大喜,不自觉之间,就露出来了属于帝王的霸道一面。

    自己的太孙培育计划,还没有正式踏出第一步。

    万一让这个小子察觉到什么,那岂不是功亏一篑?

    这样想着朱元璋轻咳了两声,脸色变得严肃了起来。

    “小子,还记得我之前给你说过的事吗?”

    “这次过来,我是要给你准备一个完美的造反计划的。”

    听到朱元璋严肃的话语,朱英笑了笑,推脱道:

    “没必要吧,老爷子,这个……我自己已经有计划了。”

    然而,面对着朱英的推脱,朱元璋却是毫不相让。

    他硬生生的把朱英拉到了书房当中,两个人席地相向而坐。

    这是极其正规的君臣奏对格局。

    “造反这种事你听咱的没错,毕竟我们曾经造反成功过。”

    “你要相信,在这个方面,咱是绝对专业的!”

    朱元璋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在造反这个行当里面,没有比他更专业的人了。

    看到朱英的表情变得郑重其事,朱元璋趁热打铁的说道。

    “自古造反,从来都只有两种办法。”

    “你打算走哪条路?”

    朱英面容严肃,整衣肃冠,一躬到底。

    “请先生教我!”

    看到朱英的这一副神情,朱元璋摸着自己的胡子哈哈的笑了起来。

    就连这一幅礼贤下士的样子,都和自己一般无二。

    当初自己碰到李善长和刘伯温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如遇大贤般的激动?

    回想起了当年,朱元璋仿佛也变得年轻了起来。

    他清了清嗓子,看着朱英缓缓说道。

    “一般而言,造反要么篡位,要么起兵。”

    “起兵必逢乱世,否则当朝廷反应过来之后,精兵悍将一顿反扑,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

    “所以按照咱的意见,你最应该选择的,乃是王莽杨坚之途。”

    “也就是在朝堂上徐徐发展,位极人臣,然后伺机而动。”

    “最终接受禅位,登基为帝。”

    说完了自己的打算之后,朱元璋期盼的看向朱英。

    这正是他之前所想的办法。

    既然决定要把朱英培育成千古一帝,那么绝对不能按照平常的办法来。

    朝堂,军队乃至郡县,都必须是朱英所要经历的。

    尤其是,当今的朝堂上有一个难得的优势。

    那就是太子开府建牙,朱英完全没有必要上朝,和自己面对面。

    这也就给朱元璋的计划,带来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朱元璋的提议,却让朱英不由得沉思起来。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

    “先生,这其中有两点问题,第一我乃商户,本身就无法科举,更不要说是入朝做官。”

    “其二就算是现在科举,我也没有读书的底子。”

    “而距离大变没有几年,就算是当上一个四五品的芝麻官,对于大局也全然无补。”

    听到朱英的回复,朱元璋不怒反笑,摸着下巴上的短胡须哈哈大笑起来。

    “这不是问题,因为现在的朝堂上,有一条道路是不需要走正经科举的。”

    “这也是咱们大明洪武朝,千古无二的格局。”

    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说词,朱英眼睛一亮。

    “您是说……太子?”

    “没错!”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

    “洪武皇帝对于太子的信任千古无二,而太子府,几乎和朝堂上是同一班人马。”

    “但是太子府的官职调整由太子一言而决。”

    “就算到时候像你说的,朱允炆削藩导致天下大乱。”

    “一个太子府的出身,会让你的勤王保驾,变得师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