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章 朝堂上的震动【求鲜花推荐票】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所有的朱紫大员们,都愁眉苦脸的,站立在了朝堂之上。

    而户部尚书赵勉,仍旧是那一副铁面无私的样子。

    看着所有人,都像是要从他口袋里面掏钱的恶贼。

    “赵尚书,你……”

    “休要聒噪,没钱!”

    赵勉硬邦邦的一句话,将旁边的这个二品大员堵得直翻白眼。

    灾情不等人,十州的大灾,已经到了群情激奋的关键时刻。

    如果再这样拖下去,那么一旦引发民变,在场的所有人都难辞其咎。

    这样想着,有不少的官员不由的抬头,畏惧的看了一眼那丹陛上的龙椅。

    那一位一怒之下,杀人,可不眨眼。

    这样想着,众人再一次开始了对于赵勉的围追堵截。

    然而不管所有人怎么说,赵勉都坚持住了自己的底线。

    没钱就是没钱。

    无论其他人怎么口绽莲花都是如此。

    作为户部尚书,他有自己心里的一本账。

    如果把所有的钱都用在赈灾上,那么万一九边被犯怎么办?万一北元余孽大肆入侵怎么办?

    到那时就不单单是几个州省的灾情那么简单,天翻地覆,尽在顷刻之间。

    一时之间朝堂上吵的。像是早市的菜市场。

    终于当三声响鞭响起之后,朱元璋头戴善字冠,缓缓地做到了龙椅上。

    看着底下鸦雀无声的众人。

    朱元璋缓缓开口。

    “今天一定要将赈灾事宜全部讨论出来,户部怎么说?”

    听到朱元璋指名道姓的问话,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到了赵勉的身上。

    然而面对着可以杀人的目光,赵勉却凛然不惧,出列拱手道:

    “陛下容禀,现在户部存银仅剩一百四十一万两。大明宝钞二百余万。粮食四百万石。”

    “就仅凭现在这些储备,几乎不能够支撑一场边患战争。”

    “凉国公还在平叛归来的道路上,对于军士们的奖励和抚恤,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现如今,户部实在是拿不出可以赈灾的钱粮了!”

    赵勉的这一番话,引来了众人的口诛笔伐。

    御史台的众人指着众面大骂国贼蛀虫。

    但是真正的朝廷大员,却是面露忧色。

    他们都知道,赵勉说的是实情。

    边关被犯,士兵哗变,是比天灾更佳恐怖的心腹大患。

    赵勉在此时还能够坚守立场,牢牢的把控着这最后的生命线,这个户部尚书当的也确实称职。

    但是灾情汹汹,不容得有丝毫的拖沓。

    一时之间,众人手脚冰凉,竟是无能为力。

    看着下面的臣工激烈的讨论着,但总也讨论不出来一个像样的结果。

    朱元璋看了看太阳,觉得时候差不多到了。便向一旁坐着的太子使了个眼色。

    看到朱元璋的小动作,朱标顿时会议。

    他站起身来,旁边的小太监立刻有眼色地敲响了玉罄。

    随即清脆的声音在大殿当中回响着,所有的臣子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太子。

    看到朝堂之上一片安静,朱标清了清嗓子,对着朱元璋拱手道。

    “父皇,儿臣前日偶遇一位能人异士,现有祥瑞呈于殿前。”

    “快快呈来!”

    朱元璋配合着朱标的动作,一板一眼的往下演戏。

    只留下其他的臣子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父子两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现在难道不是应该着重讨论赈灾的事宜吗?这个时候搞什么祥瑞?

    然而当一筐筐拳头大小的土豆被抬上大殿之后,随着朱标的声音响起,所有人都沸腾了。

    “日前,孤在应天府外,偶遇一位能人异士,得到了这一种粮食。”

    朱标走下丹陛,伸手拿起了一个洗的干干净净的土豆,在众人的面前绕了一圈说道。

    “这个粮食并不挑剔,即使是在沙土地当中也能够种植。”

    “而且他的生长到成熟,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它亦菜亦粮,放入地窖当中可保存一年之久。”

    说到这里,朱标故意的顿了顿,看着其余人脸上疑惑不解的神色,声音骤然拔高。

    “最主要的是,即使是在沙土地中,这样的粮食也有着三十石的产量!”

    “如果是在肥沃的旱地当中,它的产量。最高能达五十石之多!”

    朱标此言一出,仿佛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地震一般,惊的各路大臣纷纷站立不稳。

    尤其是户部的官吏们,此时看着那些拳头大小平平无奇的土豆,就像是看着金疙瘩一般两眼放光。

    “太……太子殿下,您说亩产多少?可曾经过验证?”

    赵勉一把推开旁边搀扶着他的宦官,六七十多岁的老人,身形矫健的像是一个年轻人一般,大踏步的走到太子面前,急切的问道:

    “请恕老臣无礼,太子殿下当知,这样的粮食意味着什么?”

    朱标含笑点头,伸手托着赵勉颤巍巍的胳膊,温声说道:

    “赵尚书莫急,虽然并未进行试验,但是那人相当可靠。”

    “在这个方面,各位可信他如信孤!”

    朱标的名声在大臣当中,比朱元璋要好得多。

    当所有人看到,朱标如此信誓旦旦,为这种粮食做保证之后。

    朝堂之上,顿时出来了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哭嚎。

    五十石的产量啊!

    如果早有这样的粮食。

    又何来现在的灾情?

    一时之间,一群五六十岁的老臣子,哭的样子是月子里的婴儿。

    平时起居八座,无比威严的尚书国公们,此时抱着一个个土豆,像是抱着传家的宝物一般。

    一时间,这些人狼狈不堪的样子,看得朱元璋和朱标大为畅快。

    自己之前有多么的惊讶和狼狈,现在就有多么的舒爽。

    而且对于这对天下最尊贵的父子来说,这样的粮食也有着一种别样的意义。

    他们的麒麟儿在回来的第一刻,就为朝廷献上了如此的祥瑞。

    这是不是证明着,朱雄英是大明的天命之主?

    一时间朱元璋笑得格外畅快。

    然而一向不苟言笑的他,此时却故意干咳了一声。

    在看到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他身上的时候,朱元璋故作姿态地挥了挥手,云淡风轻的说道:

    “诸位爱卿也不必如此失态,太子之前给咱说过,这个新粮食,还是有一些弊端的。”

    【五章完毕!鲜花和推荐票太少了呀,各位读者大大要是有存货,都扔过来砸死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