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四章 大祸临头刘三吾【爆更求鲜花推荐票】

    “刘三吾,你是干什么吃的?”

    奉天殿。

    朱元璋气急败坏的抄起砚台,狠狠的砸向刘三吾。

    而刘三吾此时正跪在奉天殿下面,再也不复之前的意气风发。

    任凭砚台擦过自己的耳朵,砸碎在奉天殿的台阶上。

    心中一片冰冷。

    看到刘三吾并不说话,朱元璋气得快要发疯。

    他猛然抬头,圆瞪的双眼如同噬人的猛虎一般,扫过在座的朱紫大员,寒声问道:

    “为什么应天府上呈的五十余名学子,全部都是南方人?难道我大明的天下,就只有半壁江山吗?”

    听到朱元璋声嘶力竭的怒吼,在场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低下了头。

    没有人愿意面对暴怒的朱元璋。

    但是他们也同样清楚,这件事情必须要从快从速的解决。

    朝廷抡才大典,可以说是一个国家赖以支持的根基。

    而现在,竟然出现了如此巨大的疏忽。

    这让所有人都感觉,像是跳到了冰窟窿里一般,浑身彻寒。

    “回禀陛下,老臣敢以性命担保,此次朝廷抡才,并无任何人舞弊!”

    正在此时,朝堂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坚定的声音。

    众人寻声望去,却是跪倒在下面的刘三吾,此时挺直了身体,一脸郑重地向朱元璋禀报道:

    “朝廷取士,需要糊名誊卷,主试考官所批阅的,皆是由专人所誊抄的朱卷。”

    “任何有记号,污渍,暗示的卷子一律都会被黜落。绝不会有任何的舞弊事件发生!”

    “请陛下明察!”

    “你——”

    听到刘三吾如此硬气的话语,朱元璋顿时气急败坏,右手指着跪在台下的刘三吾不住的颤抖。

    他这是在说舞弊的事情吗?

    这分明和舞弊无关。

    不管是否舞弊,现在贴出来的榜单当中,所取五十一人尽为南方人,这才是事实!

    不管这究竟是有什么原因才导致的极端情况。

    但是终究,一场科举,把南北方士子。彻底的推到对立的两边。

    而朝廷在其中却扮演了最不堪入目的角色。

    这一个处理的不好。

    南北方,总有一方的士子会与朝廷离心离德。

    这对于朝廷的统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深沉。

    他索性不理会跪倒在地的刘三吾,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几位尚书。

    “各位爱卿有什么高见?”

    “登闻鼓已经被敲响,这件事情必须尽快给出一个完美的答复!”

    “否则,以后的朝廷取士,又何来的公正可言?”

    听到朱元璋下达的最后通牒,其他几位六部尚书也格外的头疼。

    他们有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

    再想再多的办法,也只能够是打肿脸充胖子。

    看到所有人都眼睁睁的望着自己。

    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詹徽,努力咽了口口水,出班奏道:

    “陛下,以老臣看不如这样。”

    “将卷子重新拿出来分类,从北方学子当中再取五十一名。”

    “自此。科举取士分为南北榜单,或可无虞?”

    听到詹徽这和稀泥的主意,其他几位尚书都不自觉的皱眉。

    这的确不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却似乎是现在唯一的办法?

    然而此时跪倒在地的刘三吾,却是猛然抬起头来断言否认:

    “詹尚书不可!”

    “南方学子,因为天下承平日久,所掌握的学问本就比北方的学子们高上一个层次。”

    “这样一来岂不是对南方学子的不公平?”

    “再者说,每年科举出榜之后,上榜学子的文章都要被刊印成册明发各地。”

    “这样一来,只要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到两榜世子之间的不同,岂不是徒增矛盾?”

    嘿!

    詹徽不可置信的看着刘三吾,眼神当中一阵无语。

    老兄,我这是在帮你擦屁股好不好?

    不过听到刘三吾的解释之后,众人也发现这确实不是个好办法。

    但是偏偏一时之间,众人也再想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看到天色暗沉,已经是华灯初上。

    朱元璋无奈的挥了挥手。

    “都下去吧,明天务必要拿出一个办法给咱!”

    “实在不行,就按照詹爱卿所说。分南北榜吧。”

    看到朱元璋的一脸不耐烦的神情,其余五人对视了一眼,纷纷告退。

    只留下刘三吾一个人,梗着脖子跪在了奉天殿中。

    “你……哼,跟咱走!”

    看到刘三吾那一幅为追求真理而悍不畏死的表情。

    朱元璋顿时一阵气急。

    他当然知道,以刘三吾的品性,是不可能在朝廷抡才大典当中公然舞弊的。

    但是,事情已经出了,而且出的这么极端。

    如果到最后,真的难以平息普天之下士子们的愤怒。

    那么说不得,刘三吾就要背上这个公然舞弊的名头了。

    现在朱元璋只希望,自己的那位好大孙,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

    急匆匆的来到城外的宅院当中。

    朱英诧异的看着联袂而来的朱元璋和刘三吾,放下茶杯,开口问道:

    “您二位怎么这个时间点来了?”

    朱英下意识的抬头看了看天色,确实已经是玉兔高升,华灯初上。

    然后他敏锐的发现了一脸愁云惨淡的朱元璋,以及旁边脸色灰败的刘三吾,不由得开口问道:

    “怎么了这是?”

    朱元璋长长叹了口气,转头不着痕迹地瞪了刘三吾一眼,无奈的开口说道:

    “这一次我和老刘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说着朱元璋便把之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合盘拖出。

    尤其是着重说了,北方学子跑到宫门外敲登闻鼓的事情。

    说完以后,朱元璋忧心忡忡的说道:

    “现在整个礼部都大难临头,若是就这样一口咬定,抡才大典没有舞弊的话,怕是北方学子会与朝廷离心离德。”

    “但要是补录北方学子,那么且不说朝廷所遭受道德名誉上的损失,但就是落榜的南方学子也不会服气。”

    “这样一来,咱实在是进退两难。”

    说到这里,朱元璋抬头望向朱英,期盼的问道:

    “小子,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第三章,兄弟姐妹们,鲜花推荐票走一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