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 我有三策【爆更求推荐票鲜花!!】

    “你有办法?”

    “什么办法?”

    听到朱英轻松随意的回答,朱元璋和刘三吾,顿时惊讶的开口问道。

    在看到朱英鄙夷的表情之后,朱元璋讪讪一笑。松开了紧紧抓住他袍袖的手。

    “真是的,那么激动干嘛。”

    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袖口之后,朱英下意识的提了提茶壶,却发现里面早已经空无一物。

    见状,刘三吾连忙跑过来,亲手拿起茶壶,到旁边的炉子上注满了热水,然后屁颠屁颠地递了过来。

    “小郎君请喝茶。”

    看到刘三吾这一幅谄媚的样子,朱英简直不能够把他和那位铁骨铮铮的清流名士联系在一起。

    然而,对着朱英奇怪的目光,刘三吾却恍若未觉。

    他只是满脸堆笑的搓着手,坐在朱英的身边,殷切的说道:

    “小郎君务必要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此时兹事体大,一旦弄得不好,会引得朝廷动荡,江河不稳。”

    看到刘三吾这幅神情,朱英不自在的扭了扭身子,试探性的说道。

    “刘尚书,您……正常一点。”

    然而,刘三吾却义正言辞的说道:

    “事关朝廷大计,江山稳固,我区区一人的名声,又何道哉?”

    “只要郎君能够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算是让我刘三吾牵马坠蹬,又有何不可?”

    看到刘三吾的这一幅样子,朱英不由的暗自吐了口气。

    此人确实是一代纯臣。

    作为一个御史台出身的翰林清流,能够放下自己追求了终身的名声,只为了朝堂稳固。

    这样的人,确实难得可贵。

    感受到了刘三吾的真诚,朱英也不再卖关子。

    他坐直了身体,双眼紧紧的望着面前的两人,伸出了三根指头说道:

    “我有三策,可解决眼前之事。”

    “哦,愿闻其详。”

    朱元璋精神大振,目光灼灼的盯着朱英。

    只听到朱英缓缓说道:

    “下策便是你们说的,朝廷分列南北榜,南北方学生分别录取。”

    “这样可以解决一时的弊端,对北方学子有一个交代。”

    “只不过日后为祸深远,但是胜在操作简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住朝廷的面子。”

    听到朱英所说,朱元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拒绝了这个方案。

    他原本还觉得这个南北榜是个难得的办法。

    但是听朱英一分析,他第一时间就把这个方案扫进了垃圾堆。

    所以朱元璋顿时就略过了这个下策,连忙催促的朱英继续往下说。

    朱英诧异的看了朱元璋一眼,但是并没有表态,而是继续说道:

    “中策嘛,就是重考。”

    “就说之前的考试并无人舞弊,但是由于学子们群情激奋,所以此次考试成绩取消。”

    “所有的学子来应天府重新考试,一应路费,食宿,由应天府出资。”

    “然后无论是出题的时候,侧重于北方学子,还是在后面录取的时候动用一些手脚,都可以平衡双方。”

    说到这里,朱英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缓缓的补充道:

    “这个办法有利有弊,利处便是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南北方学子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于朝廷的威严无碍。”

    “但是同样也有弊端。”

    “此法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

    “直到南北方的学子水平之间再无差异之前,就一直要保持着这种暗地里做手脚的姿态。”

    “而且这件事情一旦爆出来,会令双方的矛盾,更加巨大。”

    “到时候,说是水火不相容都不夸张。”

    长篇大论的说了一通之后,看着朱元璋和刘三吾都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朱英顿时觉得口渴难耐,连喝了三杯茶水,这才长长的呼了口气。

    谁又能想到,大名鼎鼎南北榜案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而且还机缘巧合的,让自己成为了解决这个案子的关键人物。

    想到这里,朱英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世事奇妙至此,自己一个反贼,现在居然也成了为国为民的人了。

    当朱英再次抬起头的时候,却吓得猛然一个激灵。

    面前两张老脸,就这样凑到自己三寸远的地方。

    眼睛像是看到了什么奇珍异宝一般神采奕奕。

    “我说,你们这是什么眼神?”

    刘三吾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

    “小郎君的中策确实是神来之笔,可以兼顾到各个方面,比起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强出了不止一个层次。”

    听到刘三吾的评价,朱元璋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错,咱觉得这个方案已经很好了,至于所谓的暗中平衡和保密,这都是礼部和皇帝应该操心的事情。”

    “实在不行,锦衣卫出马!”

    “咱倒是想看看。还有谁敢露出一丝风声!”

    “不过,咱还是想听听你的上策是什么?”

    “上策?一般来说上策都是没人会选的,因为最完美的办法往往代价巨大。”

    朱英伸了个懒腰,转手刚想拿起扇子,却被刘三吾抢了个先。

    看着一脸殷勤的在旁边给自己打着扇子的刘三吾,朱英眯着眼睛,享受着丝丝的凉风,慵懒的开口说道:

    “上策嘛,上策就是重考,不过这一次的重考,要率先承认朝廷的不足。”

    “礼部和皇帝要发文,承认之前命题过程当中,对北方学子考虑不周,所以才导致了满榜皆南人的事情发生。”

    “然后宣布原先的榜单保持不变,其余有争议的学子,可参与补录恩科。”

    “恩科重新出卷,分为南北两卷,北卷重实务,南卷重学问。”

    “到时候参加恩科的学生们自主选卷,二卷任选其一。”

    “然后作为补偿,凡恩科中试者,皆提升一级官职授官。”

    “南北两卷状元授正六品侍讲,两卷榜眼,探花授从六品修撰。”

    “录取学子皆授七品编修。”

    “这样一来,凡是有不服不忿,觉的自己的学问没有得到体现的,都会去考这个新式恩科。”

    “机会已经给到他们了,北方学子既然说时局动荡以至于无法安心学习,那么对于动荡的时局,他们该有所感悟才是。”

    “如果身处动荡北方,无法安心学习,又对民生民务没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像这样的人,就算是黜落,旁人也无话可说!”

    说到这里,朱英坐直了身体,面容严肃,看着面前的两个人缓缓说道:

    “而且此法一劳永逸。”

    “不仅可以公平取士,而且直至王朝覆灭,都可一直沿用此法!”

    【第五更!!晚上还有!!!作者今天拼了哇哇哇!!用鲜花和推荐票埋葬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