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章 包裹识别系统

    看到看到郭共从大门里走了出来,吴楠下车冲着他挥了挥手,“这边这边!”郭共上了车,看到能坐7个人的面包车,连自己整整10个人。

    这不明显的超载了吗?不过吴楠做生意的路数很多的,这个问题看起来跟司机也已经说好了。

    郭共估计这超载的三个身上产生的利润便是这次的车费。

    嗯,对此他认为这是真相。说起来他这也不是第1次去快递中心分拣快递了。

    所以这也算是熟门熟路了。这活儿比发传单要好干,比门童要累,还得熬夜,不过在屋里干活好处就是不用晒太阳。

    说是熬夜也就是最多干10个小时,一小时10块钱。

    按照自己以往的消费来看,一天10块钱的伙食费,自己就差不多了。当然现在有了钢铁小丸子,偶尔可以略过几顿饭。

    这10个小时可以吃10天的饭,说起来也是合算!

    至于熬夜吗?来干活也免不了熬夜呀,以前在宿舍里跟他们一块儿在农药里操练熬夜也是常有的事儿。

    他这里心里正想着,吴楠却开始在车里说话了:“咱们先说一下今天的工作啊!这活不累,就是把卡车上的快递包裹卸下来,装到仓库的传送带上。”

    “大伙去了一定要听从安排啊,如果人家对咱们的印象好,咱们还可以接着来干,如果印象不好大家就不单是连累我了,你还连累了是大家伙儿,这么个挣钱的机会就让咱们葬送了。

    再者咱们代表的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说起来咱们也是勤工俭学,不要再给咱们学校丢脸啊。”

    这话说的,郭共给吴楠点100个赞。

    在这大义的大旗指导下,这些伙计们干活更卖力气不说,还真得注意自己的素质了。

    当然干的活多了吴楠的收获也就更大,可是这话里一点毛病也没有啊。瞧人家这个经验,不得不竖起大拇哥来说一声佩服。

    说话间就到了厂房的门口。吴楠便招呼同学们下车。快递分拣中心的厂房很大。

    门口停着好几辆卡车。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看到吴楠之后,就冲他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到这里来。

    “今天来了几个人?”“按照哥您的要求,一共是10个人”。“好吧,那我就先带他们过去了,哎你们跟着我过来!”

    话不多说,分配好了岗位之后,郭共就开始干活了。

    吴胖子,吴楠说的一点没错,分拣货物真的可以用脚。

    只要你的技术够好,达到国足的水平就可以了。

    脚尖向下或者向左右勾住包裹,然后轻轻的一转身,腿上稍微有一用力就像扫帚一样,包裹就会顺着你的脚的方向,滑出去。

    如果恰好能滑到传送带上,你的功夫就算合格了。

    这是基本的操作,如果你的功夫没有练到这个程度,就证明你进入不了国足,所以如果你用双手的话也没人嘲笑你。

    两个人在卡车上卸货。卸货也可以用脚,但是因为包裹装得比较整齐,脚伸不进去,所以就不得不用手了,用手从包裹垛里把包裹扒拉下来,然后就可以用脚了。

    这个是不用啥技巧的,人要有力气把包裹蹬下车去,就算完成了。

    看着一边儿干活儿,脸上还带着些许兴奋劲儿的校友们,郭共心里感觉十分的心痛。

    觉得他们去踢足球的话,肯定比国足要踢得好,主要是这些兴奋劲儿大呀。

    同样的工作郭共已经干过几次了,所以他没有刚出来的校友们那么兴奋。

    而且因为有系统在身的原因,他的脑子如果每天不把精力发泄完,自己要有无事生非的可能。

    比如说他们正在机械的手打脚踢着快递,他的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就将这件事思考下去。

    都说现在的快递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是在他看来,越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实现自动化的可能也就越大呀。

    比如说这个包裹分拣,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大型的分检筛。

    货车拉过来之后就像倒垃圾一样,把包裹往分拣筛里一倒就完事儿了,剩下的就是自动的摆正一下位置,然后自动的分辨一下要发往哪里,这都是很容易的事儿啊。

    为什么就得有大量的人工呢?

    可是再想一想。华夏国现在这个状况,按照资本家的说法是别的什么都不多,就两条腿的人多。

    所以工价那是相当的便宜。

    再一个,人这么多,如果所有的工作都实现自动化了,那么这些人没有工作可做,造成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4个字儿可以说明:无事生非呀!

    还是让人有点工作能占住他的精力和体力,才没有那么多的闲事。嗯。那是上层阶级考虑的事,他作为一个大一的学生想那些也只是想想而已,不过要让自己来设计这个分拣筛的话,该怎么去做呢?

    正当他把精力专注到这个问题上的时候,他的视线里,那个鸿蒙系统的球出现了:智能分拣筛设计图纸。所需积分500点。

    郭共正在机械的搬着箱子,突然间出现的鸿蒙球把他吓了一跳,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旁边那哥们儿就问他“怎么了,扎到手了?”

    郭共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手上刚才感觉不对,好像碰到了一个钉子,幸好没有扎到。”

    回应了自己校友的关心,他赶紧恢复了装卸包裹的动作。

    脑子里在思索鸿蒙为什么会出现。原来自己刚刚想的自动分拣筛恰好触动了鸿蒙球图纸的最低要求。

    所以让他看一看我们也有这样的图纸呢。

    不过还是和钢铁小丸子一样的问题,如果他现在把这个自动分拣筛设计制造出来,是不是和自己的知识水平脱离太多?

    设计制造这个分拣筛是一个大工程,要实现肯定需要很多的积分。不过我要是实现其中的一部分,是不是所需要的积分就会少一些呢?想到这里。

    他就想分捡中心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自动系统呢?他想起来现在物流环节最慢的就是装车卸车。

    卸车这个效率虽然比不上自动化的,但是已经相当的高了,那么装车呢?肯定没有现在这么舒爽,因为这个包裹有大有小。

    要有效的利用集装箱内的空间。或者说是把集装箱内的长方体空间,完完整整的利用起来,那么就要及早的计算包裹的面积,还有重量,发货的目的地。

    这三者完美的组合可以使物流的发件效率大大提高。

    那么设计一个这样的包裹识别系统就十分有必要了。

    包裹从机器面前一过就会是识别出重量,体积,形状,还有收货地。那么这个系统该怎么设计呢?

    郭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果然鸿蒙球又弹出了提示信息:快递包裹自动识别系统。

    所需积分200。

    真的真的耶,这是真的耶,郭共感觉到了自己与系统互动的另一个方法。

    就是利用系统的职业习惯。

    你遇到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时候,它就会不由自主地现身出来。

    这是系统的毛病还是弱点?不管啦反正现在郭共觉得了解了系统的一根毛。

    他就说嘛。看起来这么科技满满的系统,怎么会机械到,只有自己呼唤才会有出现呢,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智能的系统好不好?

    随即他又想到可能是系统对自己太不满意。

    也就是系统所说的自己的科学知识,远远达不到与它互相呼应的地步,所以刚才的激动又消失了。

    想想系统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是一无所知,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一穷二白!看起来,要想让系统活跃起来,自己需要做的还太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