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朕要让内库捐钱给边疆军镇!【7 1000鲜花加更】

    “天子之泪,没法传到安西。”

    李策说完了这句话,忽然在找什么东西。

    他有些渴了。

    李世民生怕他讲故事思路被打断,以为对方要擦眼泪,立刻递上了手帕。

    李策摇了摇头。

    长孙无忌见状,立刻去找来杯子。

    这一幕震惊了苏雪雁的心灵。

    “宰相大人,当真是受陛下与长孙大人尊敬啊,竟然被二人以礼相待。”

    想到这里,她愈发觉得跟着宰相大人前途无量。

    虽然现在穷一点,住的差一点,干活累一点。

    她总能看到希望的。

    利索地提起茶壶往杯子里倒水,这下李策喝了一口水舒服许多。

    “李卿,安西都护府那边,七年怎么坚守下来的?”

    李世民知道两万安西军不管是铠甲粮食马匹都是巨大开销。

    ...

    “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坚持下来。”

    “吐蕃面对安西都护府的那一座孤城,妄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未放弃过对郭将军的劝降。”

    “而郭将军用军人铁血,一次又一次打退了吐蕃试探的进攻。”

    “他时刻告诉两万安西军将士,援军马上就到。”

    “然而,他却暗暗焦躁等待,因为不知道信使是否走过玉门关,不知道家乡如今属于安禄山还是李唐。”

    “这些年的坚守,郭将军鬓发微白。”

    “安史之乱后,第十五年。”

    “朝廷使者抵达龟兹城,告诉郭将军:李唐王室仍在,宗庙国家仍在。

    “数年风沙中未露一份软弱的铁血郡王,流下来一行清泪。”

    “少小离家,出征十数载,得知双亲已不在,未能尽孝道。”

    “如今遗愿便是坚守龟兹城,坚守安西都护府,坚守西域之地。”

    “因为,这里是.......”

    “大唐帝国荣耀之地。“

    “千百年来,从未有哪个中原王朝,将利剑插到那么远的地方。”

    当李策第二次提起大唐荣耀之地时,从他声音里可以听出了一丝情绪。

    瞬间。

    李世民泪崩,长孙无忌也哭惨了,苏雪雁哭得心肝疼。

    这是军人,守护帝国边疆的军人。

    杀敌建功是立功。

    死守边疆也是立功。

    昨晚苏雪雁听的是简化版本,现在听到加强版本,差点把她养老钱都拿出来捐了。

    不错,她的小金库是零花钱,还有个不能动的金库是养老钱。

    ...

    李策又缓缓道来:

    “朝廷使者将皇帝册封郭将军为铁血郡王,以及嘉奖安西军全体将士军功的消息带来。

    除此之外,他什么都没有,一粒粮食也没有。”

    “郭将军:‘圣上放弃了西域吗?’”

    “被问及此事,朝廷使者浑身一震回答:‘大唐山河每一寸不可弃,时局如此,圣上只要郡王您坚守待援即可!’”

    “郭将军:‘好,大唐疆域,吾等与城同生死!不知援军何时至?’”

    “朝廷使者:‘援军马上就到。’”

    “使者看到了郭将军眼中的失望。”

    “他的到来,给龟兹城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绝望。”

    “朝廷使者离去后,副将询问:‘将军,使者为何没带来朝廷援军?’”

    “郭将军:‘援军马上就到!’”

    “十五年前,他就这么回答两万安西军将士,如今依旧这么回答,以后也是......这么回答。”

    ...

    “安史之乱后,第二十九年。”

    “从天竺取经归来的高僧悟空,回国之时,路经西域,过疏勒镇,到龟兹城,见到了铁血郡王郭将军。”

    “三年后,他返回长安,带来了消息。”

    “这是朝廷最后一次听到安西军的消息。”

    “此时,新唐皇已登基,当年文武百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铁打不动的是死死坚守龟兹城的两万安西军。”

    李世民深深为安西军感到不值。

    若他是唐皇,必定扫内乱,励精图治,收复陇右,大破吐蕃,夺回河西,入西域大地,营救两万安西军。

    这是大唐的将魂啊!

    ...

    “安史之乱后,第三十九年。”

    “与安西都护府同为飞地的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安西四镇,风雨飘摇。”

    “吐蕃乘胜追击,进攻安西重镇的龟兹城,郭将军全力周旋,再破敌军,让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延续数年。”

    “当年安西军十数万精兵,意气风发,三十余年过去。”

    “昔年热血青年已成古稀老人,三军将士尽白头。”

    “未战死于血腥战场,而是衰败于岁月风霜。”

    “城头上,又是副将与郭将军的对话。”

    “‘将军,援军还有多久到?’”

    “‘再坚持一会,援军就会来的!’”

    “对话依旧,只是人老发白。”

    “放眼望去,孤城尽是白头老兵,他们眼神迷茫又坚定。”

    “坚持了三十九年,都没有等来援军,他们还会来吗。”

    “两万安西军,此时只剩七千。”

    “郭将军声音坚定响彻城内。”

    “‘相信朝廷,援军一定会到的!’”

    “‘朝廷不会放弃大唐荣耀之地,不会放弃我们安西军。’”

    “‘千百年来,从没有哪个中原王朝,将利剑插到这么远的地方。’”

    “‘你们要放弃荣耀之地吗?’”

    “‘不!’”

    “信仰,支撑着七千白头军。”

    此刻三人已是猜到了结局,泪落聚集可成江河。

    苏雪雁又去拿了几块干净手帕,立刻就被李世民抢过去。

    她心里简直翻白眼。

    陛下,刚刚你还说不用手帕,现在就属你用的最多。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没想到这是信仰的力量。

    让一支孤军坚守边疆三十九载,只是捍卫荣耀。

    岁月时光,只能侵蚀他们的肉体,却都无法改变他们的信仰。

    ...

    “安史之乱后,第五十三年。”

    “龟兹城七千白头军,只剩八百。”

    三人听到这里,立刻又心感到一阵阵揪痛,感觉到要以悲剧收场。

    李世民带着请求说道:“李策,不能改一下故事结局吗?”

    李策摇头,因为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大唐。

    这个简单的故事,或许可以改变大唐王朝的命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安史之乱后,第五十三年。”

    “龟兹城七千白头军,只剩八百。”

    “吐蕃军将他们从夏天围到了冬天。”

    “这年冬天,格外冷。”

    “雪,格外大。”

    “郭将军满目凄凉望着四周,白,一片无垠的白。”

    “雪是白的,将士的须发皆白,连心也是苍白的。”

    “然而,一名新副将询问他,声音苍老:‘将军,今年援军还会来吗?’”

    “郭将军声音苍老而坚定:‘会来的!’”

    “八百白头军依旧坚信。”

    “然而,只有郭将军一人心碎,他在想为什么苦苦坚守五十三年,依旧没有等来援军。

    朝廷为什么要放弃这片荣耀之地?”

    “他这次真的守不住了......”

    “果然是清醒的人最孤独。”

    “漫天喊杀声响起,城门破了,年轻力壮的吐蕃军冲了进来,登上城头。”

    “城头坠落,雪地里开出一朵朵殷红的花朵。”

    “城内,白头军浴血肉搏,死不弃陌刀,用生命捍卫荣耀之城。”

    “龟兹城沦陷,八百安西军全体阵亡。”

    “西域不再受中原王朝管辖,大唐荣耀之地终于谢幕。”

    “千年之后,有个叫大明的王朝收复了西域之地一角。”

    ...

    【孤军守绝境,将士皆白头。】

    【英雄埋骨处,千年人再闻。】

    故事戛然而止,以诗结尾。

    李世民三人没有哭,因为眼泪都流干了。

    孤城,白发,血泪,苍凉。

    他们好像做了一场梦。

    李世民认真说道:“朕要让内库捐钱给边疆军镇!”

    长孙无忌瞬间懵逼了。

    诶诶诶,陛下咱们不是来腐化李策老旧的思想。

    怎么被对方洗了脑!

    这只是个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