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章:开拓创新(2)【求收藏】

    朱由校对孙承宗说:“孙师,接着听,肯定是有原因”,

    老黑嘻嘻笑,接着说:“皇上说的没错,首先,矿洞加宽加深,用了大量木材加固,舍得花钱,不但安全,而且运量提高了很多,

    其次,用上葫芦吊车,特别是轨道马车,以前用人挑煤,这个差别就大了,现在还没有改造好,等全部改好了,产量又会增加很多;

    通风通气的设施也改进,抽水之前用人力舀水用肩挑水,现在用龙骨水车等,

    但是现在也有困难,就是运输问题,山路太难走”,

    朱由校站起来,一边走一边说:“视察就是要看现场,坐办公室能看什么,咱们去看生活区;

    你说的运输,下一步就解决,修路,就修水泥路,用火药炸山,半年内会修好,马车也要改进,朕准备从西山修一条轨道通到京城,这是试验,

    有经验后,可以修一条接通通州,好用的话,可以修通全国的轨道运输路线,这就是技术发明的作用,就是创新的力量!”

    矿区刚才稍为看了一下,还算整洁,生活区,由于住房还在建设,有点乱,还是有点污水垃圾,这个,朱由校就有意见了,再去食堂看看,也不是很满意,员工住所也乱,不收拾。

    不是按现代的标准,就是大明如今能做到的标准,这些管理人员的意识跟不上。

    朱由校指着每个需要改进的地方,吩咐道:“老黑,还有两位读书人,矿区那边安全第一,一定要记住,生命才是无价的,不能因为要产量就无视安全;

    生活区这边,你们看那几个厨师,头发脏兮兮,虱子一直掉,这饭菜还能吃?

    做厨师的都不讲卫生,这是最糟糕的,一定要全身干干净净才能上班;菜要用清水洗干净,饭碗、盘、碟、筷子等等,吃完饭都得用沸水消毒,反正就是卫生要搞好,不然大家容易生病,懂吗?

    不准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和吐痰,要喝烧开的水,定制度,谁违反要受处罚;

    宿舍内,东西要放规整,卫生要搞好,你们看看,脏乱差,人住的舒服吗?

    另外,可以请专门的人,搞矿区和生活区的卫生,就叫清洁工,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搞好,人这么多,很影响健康,人也没精神,工作效率差还容易出事故;

    做管理的人既要抓大事,也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这个就是观念和习惯,现代人都懂的,也注意并自觉做好,大明人现在都吃不饱,根本就不讲究这些,但是朱由校天天都在给人讲,灌输这些意识,这需要水磨的耐心,坚持下来,会让大明有巨大的变化!

    去新军军营的路上,孙承宗就在沉思,只跟皇上见了两次面,所听到和所见到,都出乎自己固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识的范畴,这些又都是真实的,正在实现的东西,所以,触动很大,皇上是大才,是真心地在做实事,做重大的有益于全大明人的事。

    到了军营,现场是个大工地,有一小块的地方已经平整好,上面估计有5000人在训练;

    分成三拨人,一拨人直挺挺站着,昂首挺胸;一拨人在转,有些人转懵了;还有一拨人在走,这是训练?

    孙承宗懵逼,搞什么这?

    大明军伍的训练不就是舞枪弄棒耍大刀?

    曹文诏跑步过来,这个跑步的姿势也不一样,两只手,上臂贴身,下臂曲着跑,向朱由校行礼,这个礼也怪,右手手指伸直并拢,抬手举在眉头边,喊了一声:“报告,皇上,新军军长曹文诏向你汇报”,

    什么军长,什么呀?

    朱由校站得直挺挺,回了个一模一样的礼,说:“免礼,立正,稍息”,

    孙承宗不想了,见怪不怪了。

    朱由校知道孙承宗的疑惑,就让曹文诏解散两拨人,留下孙承宗认为是在走路的那拨人,然后由曹文诏带着喊:齐步走,一二一;

    就这样一直走着,孙承宗搞不懂,走路有什么好看;

    工地,是坑坑洼洼,前面正好挖地基,一条直线的沟,走到沟边还没停,孙承宗都急的大喊:停下,快停下;

    可曹文诏还是喊:一二一,

    所有人都没停,直到第一排直挺挺地掉入沟里,曹文诏才喊:“立正”。

    孙承宗嘴里叨叨:“怎么是这样?”

    掉入沟里的人,也没声音;

    一会儿,朱由校才喊:“全体都有,稍息,解散”,

    人都涌向沟边,沟里传出哎哦的叫声,有人受伤了,边上的人赶紧拉人上来,一查,是几个人扭了脚,曹文诏没喊停,他们也不敢叫出声。

    找一个地方跟大家一起坐下,大家不敢坐,开玩笑,是皇上,还一起坐地上?

    朱由校就拿砖头垫着坐下,然后笑着说:“你们是军人,军人是直爽豪迈,怎么连坐都不敢坐?”

    曹文诏说:“听皇上的,都坐下”,

    大家才慢慢坐下,寂静无声。

    朱由校说:“大家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新军的训练方法又是不同,应该会不太适应,这很正常,但是你们是新军,就是要与大明现有的军队不一样,而且你们就是朕亲自领导的队伍,是一只忠于朕,忠于大明,忠于广大劳苦大众的军队;

    你们将是一只勇于牺牲,敢与任何敌人战斗并把敌人消灭的军队,你们将是百姓眼中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你们的名字将记入史册,将远播到全世界,你们只要努力训练就一定能做到,朕相信这一点!”

    新兵都很激动,年轻人更感性,有一部分都流下眼泪,朱由校也不是做姿态,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是小民的心态。

    有胆子大的,就开口:“报告,皇上,新兵黄得功,我一定听皇上的话,认真训练”,

    黄得功,此时很年轻,朱由校回道:“朕知道你,贼大胆,十二岁就敢去砍人头,得了50两银”,

    黄得功嘻嘻傻笑,又有点得意,皇上都知道自己的事,其他人羡慕;

    “周遇吉在吗?”

    “报告皇上,士兵周遇吉到了”,

    朱由校很高兴,这两个人是他专门派人去找来的,能在史书留下忠勇名号的人,当然要大用特用,跟其他人聊了一刻钟,才与曹文诏去房间说事。

    据曹文诏介绍,新兵全是穷苦人出身,而且都是憨厚的人,油滑的人全部剔除;

    因为身体还没养好,现在每天才两炼,加上晚上学习,大家都很投入,很能吃苦;

    孙传庭正在外面建设招兵点,准备每两个月招一批,每批5000人,先招满50000人。

    朱由校问道:“有什么困难需要朕解决?”

    曹文诏有点迟疑,吞吞吐吐,看他那样,朱由校先不理他,对孙承宗说:“孙师,你说说自己的见解”

    孙承宗苦笑,道:“皇上,臣别说什么见解,一是惊叹,二是不解,三是触动;

    今天先是矿区参观,短短20天的改造,效率提高5倍,那个矿区和生活区已经是全大明最好的,皇上还不满意,但皇上说的又有道理,都是新的知识和理念;再来说新军,刚开始,臣真的轻视,认为曹文诏在乱搞,可以当一整对新兵,才训练10天,明知前面是条沟,竟然毫不犹豫地迈出脚步,这一步,全大明的军队,没有一只能做到,臣真的惊叹佩服。

    臣不解的是,这种知识从哪里来的,与大明现有文化知识是不相同,应该会有冲突;

    臣的最大触动是变化,与皇上接触两次,觉得皇上与大明人就象是两种不同环境出来的人,皇上似乎没有什么层级之分,平等相处,非常重视底层的群众,就是皇上所说的劳苦大众;

    同时呢,臣觉得自己的确是保守,抵触变化,从来没有皇上说的创新意识,”

    朱由校还是笑笑,转过来问曹文诏:“现在,你有什么说的?”

    曹文诏苦笑,回答:“皇上,臣水平低,脑子又不灵光,听了孙尚书的话,有触动但还是迷糊,不过,臣即使迷糊,还是按照皇上的要求在做事,做事的过程中,又觉得很有效果,比如,新兵站军姿,刚开始觉得太简单,训练开始后,感觉要死了,几天后,每个人的体型气质又都有变化,连心智都开始变了,现在,臣困惑的是这是什么道理?”

    什么道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也是朱由校现在最费劲的地方。

    朱由校说:“朕很高兴,因为你们有触动、有变化的意识,这世界是日新月异,但大明还抱残守缺,躺在祖宗的棺材上睡梦;

    孔夫子、太祖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伟人,有他们的思想和遇到的问题,几千几百年过去了,到现在有跟他们那个时代不同的问题,那就得有与他们不同的思维,来解决现在的问题,不同的思维思想就会产生新的文化知识,这个逻辑是很清晰的;

    再说,朕现在所用的知识,在西洋已经大有发展,那边快从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大明如果不跟上,将来是没有办法抵挡的;

    孙师说不知道哪里来的,是大明人不睁开眼睛去看世界,整天就在窝里横,有个事你们是知道的,西洋人已经把船开到大明的大门口了,大明人还在说蛮夷,不屑一顾;

    你们想想,都打到自己家门口了,还蛮夷?

    就像野猪皮,大家现在也是不在乎,认为无关大局,对吧?

    等到野猪皮占领了辽东,又会惊慌失措,然后就对野猪皮怕的要死,这就是现在的士绅,窝里横,对外懦弱,朕只能说这是自己贱,脑子进水了;

    别怪朕说的难听,实在是人不自我反省,又高看自己,能力又不行,又要什么事都去插手,你们想想,能怪朕骂的难听?”

    孙承宗尴尬,但这是事实,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不然跟不上时代发展。

    这只是一个开端,等他去看了火炮厂火枪厂以及钢铁基地,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朱由校明知有人想分唐僧肉,还不去应对,花这么多时间,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