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一章:秋后算账

    朱由校现在挺高兴,刘若愚在汇报财物入库的情况,已经清点好入库的钱,就超过两千万两银,还不包括固定资产,大大小小的商铺,房子,好多,城外的田地也不少;

    刘若愚继续汇报:“皇上,还有大头的,象李弘济这类的人,还没有抓起来处理,奴才估计最后会超出五千万两银,当然包括固定资产,这下皇上不用为钱发愁了。”

    朱由校摆摆手,笑着回话:“没有那么回事,五个亿还差不多,大明还没到最艰难的时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炼钢就得投入几百万,造枪造炮不花钱吗?新军得花上千万,造船更是无底洞,还有粮食得囤积几百万,辽东每年得花几百万吧?总要打几次战吧,每次得花多少钱?不说了,说多了,朕头痛!”

    刘若愚听完,也是唏嘘,当皇帝太难了,这一算还不够呢,国库还的补贴,操蛋!

    看着刘若愚有点消沉,朱由校安慰说:“好了,朕赚钱的本事也不差,一边花一边再赚,到明年五六月份以后就好过一些,大家都振作起来,朕可是很有信心!”

    刘若愚回道:“皇上发明的那些产品的确能赚钱,可惜了,暂时关门,皇上为什么要关门这么久?”

    朱由校也不想关门这么久,可没办法,叹了口气说:“你以为朕就不想多赚钱?是没办法,忠心而又能干的人太少;就那几个小厂,都管不好,再大点不就完蛋了,所以,干脆让他们先学习,起码得弄懂了工厂管理、公司管理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他们熟悉了,有经验,就可以上大项目,象水力机床厂、大型造纸厂、大型的纺纱厂、织布厂、铸币厂等等,太多了,主要是人才和时间,好了,这是以后的事,钱会有的。”

    连站在一旁的曹化淳和他的徒弟小李子,都咧开嘴傻笑,看样子真不会缺钱;

    难得一起聊天,大煞风景的事就来了,门外就有小太监来报,那个杨涟、左光斗和周宗建又带了十几个人,跪在宫城门外,请求皇上接见,要上书劝诫;

    朱由校实在是无可奈何,嘀咕一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想死的人拦都拦不住;

    连好脾气的刘若愚都骂人:“不识抬举,自以为是;”

    朱由校下了决心,安排:“刘若愚,你去东厂找人,先把这些人押禁起来,然后,查这些人历年来的资料:1.上了多少本奏章,主要都是说什么,分类,比如真正有用多少本,攻讦多少本,为他们亲近的人关说求情多少本;

    2.总结一下,象‘广开言路’,‘为国为民’,这类的废话空话,喊了多少次;

    3.这些人平时怎么生活的,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等,一天估计花多少钱,他们的工资又是多少,家里大概有多少财产;

    4.今天又是为了什么事,聚众结党逼宫;

    5.前面这些准备做好了,就把这些人拉去公审大会,你让人宣读前面四条的内容就行;

    6.如果民众都说这些人,真的是清正廉明,为国为民,就放了他们;如果民众说都是嘴炮,不干正事,就把这些人都送到辽东,改造三年,怎么改造,朕会写信给孙承宗,看看孙承宗到底执不执行朕的决定。”

    本来,今天能闲一点,跟亲近的人聊聊挺好的,人家就是不让你好过,行了,那就谁也别想好过。

    叫曹化淳带路去找成国公,成国公在东厂已经免费吃住好几天了,不能让他白吃白睡。

    刚见到成国公朱纯臣,朱由校都不敢认了,人都快变形了,双眼无神,潜意识中听到皇上来,一下子滑到地上,用微弱的声音喊道:“皇上,饶命啊!”

    贱皮子,都是平时嚣张,目中无人,出事了就喊爹叫娘。

    朱由校受不了这里的气味,捂着鼻子,快速地说:“朱纯臣,最后机会了,朕让你回家去告别一下,一个时辰之后,你要是还不交代清楚,朕就先除了成国公这个爵位,然后砍了你,再抄了你的家,把你全家人都送去琼州;”

    朱纯臣,瘫倒地上,声音稍大,说:“皇上,臣是有错,也都交代了,臣愿意受罚,饶了臣吧;”

    啧啧,朱由校肯定朱纯臣有更大的罪行,象这种软骨头、没底线的人,能坚持这么久,事能不大吗?

    让人架起朱纯臣,往外走,朱由校在后面幽幽说道:“你以为不说,朕就不知道,那些参与者也在今天砍头,朕只给一个人一个机会,谁先说谁不死,包括全家不死;朕这几天太忙了,让你多活这么久,你该知足。”

    之后,一堆人推着朱纯臣就去成国公府,朱由校交代负责人,一个时辰之内不准成国公府有人进出,一个时辰之后,朱纯臣不管交代了没有,都推到午门外,等朕的旨意。

    既然开始处理,今天就全部处理干净,朱由校又去找韩爌那四个阁员。

    姓孙的阁员,罢官削籍,抄家,罪行通告天下,了结一个;

    看到韩爌,朱由校不禁吃了一惊,人都变形了,好名的人真是不要命,就淡淡地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韩爌,你就回家养老吧,坐看天下风云变幻,是非对错,十年二十年再去论证。”

    其他两个阁员,朱由校也懒得再耗费脑细胞去考虑,一并让他们回家养老。

    临走前,韩爌还想劝诫朱由校,朱由校哭笑不得,问韩爌:“你们这些人真的有病吧?就喜欢动嘴皮子;

    你要是真的关心大明,朕建议去两个地方,一是西南,特别是陕西,要是真去了,一定要深入田间地头,而不是官府和士绅的迎来送往;二是东南沿海,多了解一下西洋,看看人家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别整天就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好了,跟你们真的没有共同语言。”

    朱由校还没回到慈庆宫,杨嗣昌就送来一个年轻人,说是要举报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