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章 孔然回到家乡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8个小时,自北方到南方的车程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车厢内的暖气已经停掉,人们穿着自己在始发站脱下的厚外套,开始期待着那通往目的地的车站。伴随着火车靠站的声音,车厢里的乘客开始陆陆续续收拾行李,开始排着队下车。

    孔然拉着行李箱走出站门,门外下着细细的小雨,柔和的微风中夹杂着细小的水珠扑面而来,让原本在干燥的北方呆了半年的孔然一下子有点适应不好自己家乡的潮湿的天气。

    北方的寒冬的冷是冷在皮肉,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隔着厚厚的外套,孔然也没觉得到了伸不出手的地步。再加上室内有暖气,在室内和过夏秋节季也没什么区别。

    南方家乡的寒冷像极了可以让人速冻的毒药,随着空气中的潮气和寒气一起从外套,到内衣,再渗进皮肤里,五脏六腑里和骨子里。而且要命的是,这种时候竟然没有暖气。刮骨的寒气让你无处可逃。

    火车站前挤满了操着家乡口音的出租车司机热情地招呼着走过来的乘客,孔然瞧着一个面善的大姐走过去,上了出租车,示意要去通往XX汽车站。那大姐麻利地帮孔然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关上车门,就往车站开去。

    到了汽车站,孔然在售票窗口买了一张时间最近的下午三点半的汽车票,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望着四周那些操着家乡话,提着大包小包和自己一起回家的来来往往的人,孔然倍感亲切,期待着晚上回到家里面后妈妈准备的晚饭。

    眼看到了3点钟,大巴车已经停在站内等待着旅客,孔然提着行李箱找了个靠近窗户的空位置坐下来,静静地望着窗外的行人。不一会儿功夫,大巴车上陆陆续续坐满了人,毕竟都是同一个乡镇的,人们开始相互说笑,聊家常。小乡镇或者小县城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人口不多,十八里外的老乡大都相互认识,而且家长里短的都门清。谁家孩子考上大学啦;谁家有适龄单身男孩儿,女孩儿啦;谁家老人生病啦;谁家小孩儿到了办满月酒的时候啦。。。。。。扎堆起来,像极了一个行走的,可靠的情报站。孔然安安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谈话,觉得这就是生活呀!

    汽车司机像极了一个脾气暴躁,没有耐心的赛车手,眼看着车里坐满了人,发车时间也快到了,站起来大吼一声“都上来了没?人齐了,我可要发车了!”眼瞧着大家都说“到了!”司机坐下来开始转动方向盘开动了。

    在蜿蜒曲折的,在大山腰间螺旋向下的,只能够容得下同时2辆大巴车宽的公路上,司机开始了他的炫技,时而挂了档,时而猛踩刹车,时而用力挥动着方向盘。大巴车在他的手下和脚下开始了时而平稳,时而颠簸,时而稳稳停住,时而猛然启动。车上的老乡们在说笑见时而直着腰,时而向前倒,时而往后倒。窗外的风景在司机手下和脚下时而清晰流动,时而模糊不清,时而停止不动。曲折蜿蜒的公路一环一环的被傲娇的大巴车司机狠狠地甩在车后。傲娇的司机和淡定的乡亲们走已经在这山里十八弯的公路上练就了一种彼此相互信任的默契。孔然不禁在心里感叹:半年没坐过这么惊险的大巴车了!过山车的刺激也不过如此!

    大约过了1个班小时,大把汽车终于驶进了乡镇的汽车站内,众人纷纷收拾好大包小包,打着招呼下车了。孔然拉着行李箱,开始沿着去村里家的蜿蜒小路上赶。偶尔有灰色的兔子突然从路中间窜进小路旁边的小树林,打破了曲折小道的安静,兴许是出来觅食被往回家赶的孔然拉行李箱“呼呼”的摩擦声惊着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虽然山上被枯黄的草木覆盖,眼前的山顶在云雾的笼罩下,成了一副朦胧的山水画。

    大约走了5公里,终于到了村里面,孔然笑着跟在路旁庄稼地里忙活着的村里的伯伯婶婶们打着招呼,他们直起腰,看着孔然,笑着回应“孔妮子放假回来了!”

    还没到家的孔然已经在伯伯婶婶们的热情招呼下感受到了家的温暖,5公里的行走也驱赶了孔然体内的寒气,要不然之前听周围人说,“南方人驱寒靠着一身抖擞的正气”!接下来孔然恐怕要抖擞一个多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