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四章 贡院外三人齐约定,荣国府宝玉下重注

    上回说到春闱大考提前,宝玉堂前大放豪言。

    他那句“状元已是囊中物,古来风流看今朝”,早已传遍大街小巷。

    有人说不愧是解元郎,豪气云天。

    但更多人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只是中了解元,会试还未过关,就敢称状元。

    一些与贾府有宿怨的势力在里面推波助澜。

    其中忠顺王府可为领头羊。

    就在这暗潮汹涌中,宝玉参加了会试。

    哪怕是前世参加过高考的宝玉,仍是被这场声势浩大、足以决定人们命运的大考所震撼。

    本朝疆域辽阔,远路的学子要提前数月出发,方能赶上时间。

    因此次春闱大考又突然提前,更是闹哄哄一片。

    宝玉自然没有这样的烦恼。贡院离荣国府也就数里之遥。

    按照规定,所有考生进入考场后,直至结束,中间不能出贡院大门。

    宝玉有意要感受科举氛围,便让自家马车停在远处。不带书僮,自己带着书箱步行前进。

    今日街上满是各种售卖考试用品得商贩,和身着长衫的学子。

    这条街本就不宽阔,如今更显拥挤不堪。宝玉跟随人流慢慢移动,突然听到背后一阵骚动。

    马嘶人喝声不断。

    “让开,让开!驾!”

    宝玉轻巧转身,避开一辆速度奇快的马车。

    可前面一位书生正捧着一本书摇头晃脑,对突如其来的马车毫无防备。

    “快让开!”

    眼看这书生就要被撞,宝玉正要施展仙术之时。一道身影从人群窜出,将书生推倒在地,

    两人堪堪闭过马蹄。

    马车丝毫没有减速,扬起一阵尘土,消失在街上。

    宝玉赶忙过去扶起地上两人。

    “二位可有受伤?”

    救人的书生先开口:“我没事,你看这书呆子怎么样了?”

    宝玉见救人者身穿白色长衫,身材高大魁梧,肤色偏黑,五官略粗犷。

    若不是他背着书箱,只怕不会有人觉得他是上京赶考之人。

    倒像是游侠多一点。

    那个在路上读书的书生此时早已清醒过来,拱手说道:“我也无事,感谢两位兄台。“

    这书生就是宝玉心中典型的读书之人形象。

    灰色长袍,身材瘦削,加上常年不见日光导致的苍白面孔。

    只是他一双眼睛特别神异。熠熠闪光,充满希望,又带着几分坚毅。

    宝玉有心结交他们,就说道:“我并未出力帮忙,全赖这位兄台。”

    高个书生摆摆手,说道:“举手之劳。只是这车夫也太猖狂,京城重地,贡院门口。竟如此放肆。”

    瘦小的书生说道:“自然是这京城内大人物家的公子。撞了人也无谓的。”

    这二人一动一静,实在有趣。就开口说道:“在下贾飞,京城人士。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游侠回答道:“在下张葛,济南府人氏。”

    书生回答道:“在下陈亮,应天府人氏。”

    宝玉不会知道,这次看似随意的见面,对整个庆朝意味着什么。

    未来的勇武侯张葛,宰相陈亮。

    和他们身后的贾宝玉。

    此时三人仍是勃勃待发的少年郎。

    张葛说道:“刚才那人定是武勋之后,虽富贵滔天,然不读诗书,不懂礼仪。”

    陈亮却说道:“如今武勋之后,偏愿称自己为诗书簪礼之族。请遍名师,却不解书中真意。”

    宝玉见这二人谈吐不俗,思想开放。就问道:“何为书中真意?”

    张葛说道:“我辈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陈亮说道:“曾有诗曰: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宝玉知此诗出自文天祥《衣带歌》,自然懂得陈亮追求。

    因说道:“二位兄台谈吐不凡,见识博越。今日得以结交,乃我之幸事。愿殿试相见。”

    张葛与陈亮拱手还礼,三人共用说道:“殿试相见。”

    会试结束后,宝玉在门外等了多时。因考生太多,未能再见陈张两人。

    不过他断定,一个月后的殿试,三人必能相见。

    转眼间,会试已到了放榜的日子。

    宝玉没有去贾政处等候,而是和姑娘们在贾母处。

    探春对宝玉说道:“我听说二哥哥在老爷堂前,当着众人面,说了句霸气的歪诗。如今就就要放榜,二哥哥可别吹破了牛皮。”

    宝玉笑道:“今日我必定会中会元,不如妹妹拿你那套善本与我打赌?”

    探春忙回道:“我才不与你打赌。等着看你笑话。”

    黛玉担心的说道:“文章一事,向来主观。就算你自诩做的好,主考官若不喜你文风,也不一定。”

    宝玉知道黛玉是不想自己话说的太满。

    可黛玉不知道的是,宝玉因为说了大话,隐身看着考官定的名次。

    原本这会元还真不是他,不过他自有办法让考官把结果改了。

    如今他确是头名。

    宝玉正要说话时,外面贾政派人来喊。

    “不是和老爷说了,我今天不去前厅。”宝玉向老人问道。

    那人回道:“忠顺王、北静王携人到访。点名要见二爷。”

    众姐妹听到两位王爷驾到,又点名见宝玉,都替他捏把汗。

    宝玉却轻松自在,对探春说道:“晚上把你那一套书送过来啊。”

    来至前厅,宝玉发现原来父亲门下的几个清客相公都在院子里坐着。

    他们见宝玉过来,忙招手喊他。

    一人交代道:“忠顺王带了他媳妇家远方一个亲戚过来,说也是当地的解元,此次志在状元。切记,小心说话。”

    宝玉到了堂前。

    厅内首位坐着一老一少,皆身穿蟒袍。不过款式却是一旧一新。

    宝玉知道这就是忠顺王与北静王了。

    下首坐着的贾政见宝玉不知行礼,忙说道:“还不见过忠顺王爷,北静王爷。”

    宝玉却不跪,只是作揖。

    “哼,无礼之徒。见到王爷竟不跪拜。”

    宝玉抬头看去,发现说话之人在忠顺王一侧就坐,应该就是那位了。

    北静王说道:“又不是正经场合,作揖就可。”

    宝玉却对着忠顺王得远方亲戚说道:“当今圣上爱才惜才,规定了每期会元,见驾皆不用跪。难不成,还有人大过圣上?”

    那人怒道:“可你不是会元。”

    宝玉看着他说:“我是会元,再过几日,还会是状元。”

    那人还要说话。

    忠顺王却开口了:“果然一表人才,年轻气盛。你若不是会元,本王能否治你不敬之罪?”

    贾政听后,面色突变,就要去拉宝玉跪下。

    宝玉平静回道:“我若不是会元,也有举人身份,王爷无法治罪与我。那我若是会元,您身边的这位算不算违抗圣命?”

    忠顺王听他说完,气急反笑。连说了几个“好”字。

    宝玉突然提议道:“不如这样如何,若我未中会元,只是上榜,那我就放弃功名,不去殿试。”

    贾政面如死灰,却不好说话。

    北静王插话道:“都是自家人,哪里要闹到如此。宝玉,你给老王爷道个歉。”

    宝玉却说道:“多谢王爷好意。我还是把话说完,若我中了会元,王爷该当如何?”

    忠顺王与身边幕僚交换下眼神,缓缓开口道:“若你中了会元,本王赏你万两白银,如何?”

    “万两白银虽多,缺不及功名重要。需再加一条,让这位仁兄学那狗爬,绕贡院一圈。”

    那人怒骂道:“混账东西,你说什么?”

    宝玉不看他,而是看向忠顺王。

    忠顺王身边幕僚正在他耳边低语。

    宝玉听的一清二楚。

    “礼部那边确定安排妥当,会元是李公子。”

    忠顺王说道:“我和你赌。”

    北静王、贾政等均呆立当场,似乎不明白事情如何发展成这样。

    宝玉却自顾自找个椅子坐下,喝着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