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章 昆吾之师

    周代一旅是500人,列队是横50纵10的长方阵列,为一旅;五个这种长方阵列组成一个50x50的大方阵,就是一个师,共2500人,所谓五旅为师。

    其实他们这个建制就是沿袭了夏人的军队建制,因为周人本来就是虞夏的属国,夏朝灭亡后他们也随着夏人迁徙到了西北,但是制度大多还是用夏制。

    夏代的各诸侯国因为人少,军队建制比较混乱,没有定准儿,比较正规的就象商师那样也是乱,因为军队都是随时征发拼凑,大部分都是旅众,即民兵。

    那时候许多国家并没有很多的常备军,都是各族有各族的武装,称为族旅,要打仗了,国君下令,各族族长就召集自己的族旅,族长拿着旗帜站在指定地点,各族的士兵就找各族的旗帜聚集,然后再把族旅攒起来,形成国家军队,称为师,所以古书里经常师旅并称,因为师是旅拼凑起来的。打完了仗,师旅解散,各回各家。

    重新组建起军队也只是按人数粗略地分分师旅,多少没定准儿,所以直到殷商的武丁时期,商照旧也没常备军,要打仗了,临时征发族旅,称为共人;共人之后,组建起军队,一般是分为中右左三师。大概武丁末年才开始有意组建常备军队。

    商汤的时候因为要连年打仗,所以他从各族征调了部分族旅形成了一支相对固定的武装,成为商师的核心,有点象常备军的意思了,但那也不是有意为之,是为了应对随时要爆发的战争。

    夏朝的时候,人少,各诸侯国的军队多少没有定准,自然也谈不上军队编制。

    唯一还有定准的,是夏后的王师,他们的军队建制,据说是当年夏人的祖先大禹征伐共工国和苗民国的时候确定的,即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十什为佰,五佰为旅,五旅为师,一师就是一军,有2500人,三师一共7500人,这在夏朝已经是一支天文数字的常备军,称为众,也是夏后氏用以威慑各诸侯国的军事力量,因为各诸侯国是没有常备军的。

    昆吾国是各诸侯国中唯一有常备军的国家,军队的建制和夏师的建制完全一样,称为昆吾之师,在夏代特别有名,所以昆吾氏一直在西夏地区称王称霸,称为夏伯。

    昆吾国本来不是在帝丘,而是在南方的淮泗流域,那里有个昆吾丘,是昆吾人的发祥地。

    昆吾人一直以勇猛好斗著称,在南方的时候就到处称王称霸,组建了军队,到处征伐,征服了许多方国部落氏族。

    昆吾丘附近有座白山(也叫白水山),流出一条河流,称为白水,形成一个湖泊,称为白渊,昆吾之师每次出征的时候都要在白渊旁边举行军祭,然后去白渊里沐浴,因此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昆吾人在每次出征之前都要沐浴,称为白水浴,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他们为了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配合夏后氏的征伐,开始北上,不断迁徙,最初到达鲁西的建木之下,所以建木之下的九丘里就有个昆吾之丘;再后来,又到了韦邑附近的龙山脚下的三淖边上建立了城邑住了很多年,最后才迁徙到了濮阳的帝丘,一直到现在。

    在这一系列迁徙中,其实也是征伐活动,帮助夏人征服了许多不服的方国。

    太康末期夏人东迁,西边这里几乎成了昆吾氏的天下,都靠昆吾氏维持,所以《风俗通义?五霸》里说:夏后太康,娱于耽乐,不循民事,诸侯僭差。于是昆吾氏乃为盟主,诛不从命以尊王室。《白虎通义》里也说昔昆吾氏,霸于夏者也,是夏朝最大的一个霸主。

    这次昆吾牟卢出兵伐商,留下一个师看家,出动两个师,即5000人去伐商,可分成中右左三师。中师牟卢自己率领,右师由弟弟司马昆吾建率领,左师由大尹硕率领。

    韦伯冀顾伯金冥也各调集了一个师的军队,加上昆吾的军队,就有一万人了。他们这支军队以昆吾氏为首领,还要到商去和九夷之师汇合,组成一支更庞大的征伐军队。这就是《今本竹书纪年》里写的:(夏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

    三国的军队浩浩荡荡,过了河济,来到雷泽边上,让士兵伐木作槎筏,准备渡过雷泽。

    雷泽在今天菏泽市北边,又称雷夏泽,夏代是一个仅次于西海(巨野泽)的大泽,面积广大,烟波浩渺。据说想当年大舜爷就在这里打过鱼,所谓渔于雷泽,相当有名。四周森林茂密,有不少方国部族在其周围,靠渔猎为生。

    昆吾牟卢发现,在水边不远处有个巨大的土台,土台上建着一座夏屋式的神庙。

    找来个当地的土人问问,才知道这里是祭祀西海神和雷神的神庙。

    牟卢说:这里是雷泽,又不是西海,祭祀雷神也罢了,怎么还祭祀西海神弇兹?

    回禀昆吾公,雷泽属于西海的别澥,也归西海神管的,所以这里祭祀雷神,也得祭祀西海神呢。

    哦哦,原来如此。牟卢心想,马上要过雷泽,为了求平安,得去献祭。

    于是,他亲自带人,带着牢牲,让土人领路,上了土台,进入神庙,发现里面果然有祭祀过的痕迹,烧过的香烛和已经腐烂变质的祭品。

    在神坛上,没有神主和神像,只放着一个大瓮和一个木鼓,大瓮上还放着一块白色的石头。

    那是什么?牟卢问土人。

    回禀昆吾公,那个瓮和白石,是西海神弇兹的神主;那个木鼓,是雷神的神主。您只要向这两样东西献祭,两位神灵就能享歆祭品了。土人回答。

    牟卢就让祭祀点起香草火炬(即香烛),摆上祭品,顶礼膜拜,祝祓祷告,祈求过泽平安。

    三国军队在这里忙活了十几天,造了几百个大木筏,所有的军队上了筏子,向南开。

    走了没多远,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变了,空中风起云涌,一股股大风扫过水面,波浪翻滚,汹涌澎湃,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在最前面开道的几艘木筏上的士兵措手不及,被浪头打下水,扑扑腾腾地喊救命。

    昆吾牟卢本来坐在中间的大木筏上,和韦伯冀顾伯金冥等一些人安然饮酒,看到这情形也吓了一跳。

    昆吾建说:怎么回事?好好的天,怎么说变就变?

    不知道,神灵发怒?昆吾冢宰蒙涂张皇地看着远处的水面。

    就见远处的水面上涌起巨浪,巨浪上萦绕着一团云雾,一条面目狰狞的人头巨龙隐隐从云雾中探出身子,身体四周电火激绕,传来隐隐的雷声。

    我滴娘啊!旁边的顾伯金冥惊叫起来:那是雷神!

    不可能!昆吾牟卢扔下酒爵站起来:雷神就是雷兽,早就死了,现在哪里来的雷神?

    当年黄帝伐蚩尤的时候,蚩尤的魑魅军团会魅吟之术,让黄帝的军队象喝醉了酒一样昏昏沉沉,手脚发软,打不了仗。

    九天玄女就让黄帝去东海流波山杀了夔龙,用它的皮做成了一面大鼓,又到雷泽来杀了雷兽,用它的骨头当鼓槌,敲击夔鼓,可以声震百里,以此抵御了魅吟,所以牟卢才说雷兽早就死了。

    不不知道啊,大尹硕说:可夏高祖大禹治水的时候路过雷泽,明明也见过雷神,还写进《禹本纪图》里的。

    老雷神的儿子?昆吾建说:可这条龙分明就是

    正在争论,就见不远处的水面上咕嘟咕嘟地开始翻花,轰然一声,波浪分开,从水里升起一个神灵来,身高过丈,人面鸟身,两个耳朵上各挂着一条小青蛇,一双鸟爪的脚各踩着一条象巨蟒一样的赤红色的巨型水蛇,就象踩着两个巨大的冲浪板一样。翅膀张开,身上五彩的羽毛放着绚烂的光芒。

    那两条巨蛇载着那神灵分开水面,哗哗地冲到船队的面前不远,停住了。

    木筏上的士兵都被吓毛了,手忙脚乱地准备弓箭和鋋矛,做好了攻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