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2章 三鬷典宝

    夏桀逃出鲁国,损失了三名虎姬,好歹得以脱身,不知道该往哪里跑。

    想想自己,一个夏后,万国之主,竟然现在落到这般地步,哪里是一个凄惨了得的!

    姴董提议,去自己的娘家三鬷,那里也是大夫董召的故国。三鬷是个大国,一定能帮助君上。

    夏桀听从了,带着车队,一口气跑到了三鬷。

    姴董的父亲鬷伯巍臼已经接到了商人传来的命令,各国不许接待夏桀,否则就要征伐。

    可这位鬷伯巍臼有一个嗜好,喜欢美玉,倾尽财力物力,广收天下美玉宝器摆设在自己的府邸里,到处琳琅满目的,闲着没事儿了就和大臣们一起宴饮欣赏。

    姴董知道老爸的这个嗜好,让夏桀妺喜把从后宫带出来的宝玉送一些给鬷伯巍臼。

    牧宫后宫本来就是宝器汇聚之地,这次带出来的还都是宝器中的精品,也包括那著名的琬琰二玉,夏桀下令都给鬷伯,以求帮助。

    鬷伯巍臼一见这么多精美绝伦的无价之宝,先是惊讶艳羡,然后就是欣喜若狂,自然收留了夏桀。

    三鬷的太宰止容进谏:君上,切不可为了贪图财货而容留夏后,否则被商武王知道,必定要派军队来征伐,我三鬷虽大,可如何比得了夏邑的崇墉,必定要亡国绝祀,希望君上三思。

    司马敷盂等大臣也都反对收留夏桀,向鬷伯巍臼进谏。

    巍臼也不是傻子,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就找到夏桀说:君上,不是臣下不容留您,可您也知道,现在这里都是商人的天下了,三鬷这里离商又近,您呆在这里,一旦商师杀过来,走都来不及,臣下建议您还是走远点儿,离商人越远越好,好歹得个安享天年,否则这么多人玉石俱焚,岂不悲惨?

    夏桀听了,觉得巍臼说得有理。召集了元妃妺喜和董召白吉等一干随行大臣一商量,决定沿着流沙乘船南行,走得远远的。

    鬷伯拿了人家的宝玉,也是不遗余力,给造了上百条大船和大木筏,载着夏桀的人员物资车马,又送了一些奴仆,船队沿着流沙(泗水)顺流而下,向南而去。

    跟随夏桀南下的,除了夏桀的妃嫔嫱御子女之外,还有原夏朝的旧臣五百多家,军队两千人,足有四五千人,也算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了。

    结果,这事儿很快让商汤知道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尼玛啊三鬷,好大的胆儿,竟然不听老子的,帮夏桀逃走,你怎么不把夏桀的脑袋砍下来交给我?想死是不是?好嘞,老子成全你!

    商汤派遣义伯仲伯,带着五千商师去征伐三鬷。

    可怜三鬷虽然算是个大国,可人马不过两千,怎么能打得过商师,苦战了三天,抵挡不住,依靠城池来固守。

    义伯仲伯接受了手下的建议,建了坝堰,掘开流沙水来灌城,把城墙的外郭都浸塌了。

    鬷伯巍臼知道大势已去,带着臣民全体出降。

    商师从三鬷抄出来的财物中,宝玉竟然装了好几大车,义伯仲伯都惊讶不已,慨叹了一番,随行的小史把所有的财宝都登记,列成个清单,和他们评论的话一起记录下来,作成一篇书叫《典宝》,本来这篇收在先秦的《尚书》里,现在已经失传。

    商汤还算开恩,赦免了鬷伯臣民,但是把他们举国迁到了定陶,交给陶唐氏管辖,成了二等臣民——鬷伯为了贪图夏桀的宝玉,帮助夏桀逃走,结果被灭了国,而那些宝玉全归了商汤,自己一块都没有,正所谓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鬷伯巍臼见命根子宝玉被抄走,顿足捶胸,嚎啕痛哭:好多宝贝我盘玩得包浆都老厚,沁色斐然,都是至宝啊。琬琰那两块大玉,多美啊,我抱在怀里盘了几个月,都要出包浆啦,被抄走了,呜呜呜

    唉,君上,别哭了,宝贝再好,身外之物,还是性命要紧。太宰止容叹气说:琬琰二玉被夏桀抱在怀里盘了那么多年,也包浆老厚了,最终不还是跟着淳维跑了?

    嗯,你说得也是

    琬琰这两块著名的玉石,一直被商人当宝贝藏在国库里,经历了整个商朝。

    到了周武王灭了商,这两块玉石又被周人掠了去,藏在自己的国库里,所以大家看看《尚书?顾命》里说周人收藏的美玉之中就有琬琰。但周朝以后就没了记载,只在古书里把它当作美玉的代称,实物不知所踪了。

    商汤回到夏邑,这里在伊尹仲虺等大臣的努力下,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所有的人员资产都没动,诸侯军队都驻扎在夏邑城外,等候商汤的命令。

    到了牧宫前,商汤也愣了——恢弘壮丽的牧宫竟然只剩下了大室等少部分,其他的地方都被烧毁,连后宫都烧没了。

    原来,商汤去追夏桀,伊尹仲虺等带着商师联军在城里清剿夏师残部,之后就广收夏邑财物子女玉帛,要运回景亳,有不良的士兵在抢劫过程中就放起火来,把牧宫点燃。

    伊尹仲虺知道了,大惊失色,一边命令士兵不许放火,一边组织人全力扑救,可因为连着两天的大风,牧宫仍被烧毁了一多半。

    烧了就烧了,没什么可惜的,商汤看着牧宫就恨:就是他们不烧,予一人也得烧!

    商汤颁布命令,把牧宫所有的财物女人俘虏等等统统打包运回景亳,连九鼎也从鼎台上搬下来运走,那可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物。

    然后又查点被俘夏邑贵族群臣,有二百多人,右相干辛大夫跂踵戎等也在里面,哭哭啼啼战战兢兢的,不住地恳求商汤饶命,商汤只是冷笑。

    唯一让商汤不痛快的,是赵梁跟着夏桀逃走了。在所有的夏朝大臣中,商汤最恨的就是赵梁,简直是深仇大恨,可惜让他跑了。

    过了十几天,在东边的一个国家叫居繇,竟然把赵梁和他的家人绳捆索绑地给商汤送来了。

    原来,赵梁怕跟着夏桀送死,自己带着五辆大车和族人一百多人偷偷离开夏桀的大队跑了,他跑向东,想回东夏。

    如果他这么一路小心谨慎,好生走路,也罢了,回到东夏也就安全了。

    走了几天,见没追兵,他又神气起来,经过一些镇村城邑,又开始摆左相的臭架子,让这些地方的人给他贡献。

    因为消息闭塞,这里的人还不知道夏邑已经树倒猢狲散了,知道他是夏邑的左相,还都害怕,小心伺候着。

    后来他来到了居繇国,照旧摆臭架子。

    这回他很不幸,居繇国被征发了一千人去夏邑帮助守城打仗,夏邑失守,这些人中有三四百人跑了回来,告诉居繇伯潡,夏师完蛋了,夏邑完蛋了,夏桀也完蛋了,都他妈完蛋了,天下已经归了原来那个亳子成汤,现在是商武王,以后我们都是他的臣民了。

    伯潡一听,连犹豫都没犹豫,下令把赵梁等人全部抓起来,把财物没收,把人送到夏邑去交给商汤,等于是立功。就这么着,赵梁被押送回了夏邑。

    商汤一见是赵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赵梁啊赵梁,这可真是天意啊!你几次想弄死予一人,现在落在予一人手里,你觉得会怎么样呢?

    赵梁也哭哭啼啼的,可是他没求饶,知道自己对商人做的事儿根本不可饶恕,迟壬兮任的死和他有关不说,商汤本人都差点让他弄死好几回。

    只是心里后悔:聪明反被聪明误,要是跟着夏桀一路南逃,说不定还逃得性命,现在全家都完了。

    同时他开始佩服起自己那两个不孝之子赵及赵服来,多亏跑了啊,老子还能留个后,没香烟断绝,死了也无憾了。

    赵梁说:成汤,您就别多说废话了,想杀想刮,随便吧,在下没啥好说的了。

    商汤让先押下去看管起来,然后要一起运回景亳。同时下令重赏了居繇人。

    然后开始发狠,下令堕城,发动了几万军民,把夏邑外城的郛郭全部堕毁,只保留了里面的子城。

    然后又调动役夫,去把横亘在夏商之间的长垣推平,大沟也填了一部分。

    商汤还要下令把夏社宗庙拆了,伊尹坚决反对,进谏说:古代的圣王,都是兴亡国,继绝祀,没有故意灭亡人家的祭祀的。现在您的目的是征伐暴君,为黎民谋福利,夏人有罪的只是夏桀一人,您不能把愤怒都发泄在夏人身上,怎么可以拆人家的社稷宗庙呢?现在夏邑内外,归附的夏人很多,都是您的臣民,如果没有社稷宗庙,您怎么聚拢统治他们?

    商汤觉得伊尹说得有理,就没有拆,而是选了几个归附的夏人宗族的首领负责管理,按时祭祀。结果受到夏民的拥护和欢迎。

    后来人们把伊尹说的话记录下来,作了两篇书,一篇叫《夏社》,一篇叫《伊尹报政》,可惜都失传了(一说《伊尹报政》就是清华简中的《尹至》篇)。

    足足折腾了将近半年,商汤发现,夏民很多只是慑于威势归附,心里不服;而万国诸侯也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并没想真的作自己的臣属,就问伊尹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