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七章.伯邑考献宝欲救父,李哪吒造访灌江口!

    “申……申师弟?”

    勾陈天宫外。

    姜尚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申公豹,嘴角直抽抽。

    一出门就遇见申公豹。

    也是醉了……

    而且让人脑壳疼的是,这货来就来吧,还不说话,就那么盯着你。

    “师弟你不在人间行那封神之事,来这里作甚?”在气氛一度尴尬的时候,姜尚开口说道。

    申公豹一脸委屈“师兄你好狠的心,诓我人间去,你却与那截教的金灵双飞天庭,位高权重,尊荣无限。”

    双,双飞?

    姜尚“……”

    很好,你也是个语文满分选手。

    遣词造句真有一手!

    而且这一副怨念十足的模样是咋回事儿?

    咋滴,你也向往天庭,怪贫道投奔天庭的时候没有带上你?

    “师弟,你正常一些。”

    “大男人作这般姿态,为兄有些承受不来。”

    别这样!

    贫道不是大古,你也不是卡密拉!

    这不合适!!

    姜尚急忙说道“师弟你也不要着急,且专心封神,将来自有你的好处。”

    嗯,如果没记错这货不是被封了个什么分水将军吗,也算是得正果了。

    而且这一次封神的是这货自己,他给自己封一个好一点的神位也是应当的。

    申公豹仿佛明白了什么。

    若有所思。

    ……

    另一方面。

    伯邑考一行人行至汜水关。

    那关上军兵见两杆进贡幢,上书“西伯侯”旗号,不敢轻视。

    不一时,有军官来报主帅,守关总兵韩荣即命开关,伯邑考等进关,一路无阻。

    如此行过五关来到渑池县,渡黄河至孟津,进了朝歌城皇华官驿安下。

    伯邑考不甚明白如今朝中局势如何,自思先拜访朝中贵人,然后再作计较,于是次日问驿丞“丞相府住在那里?”

    驿丞答曰“在太平街。”

    伯邑考复来至年门,并不见一员官走动,又不敢擅入午门。

    如此往返五日,伯邑考皆素缟抱本,立于午门外。

    这一日,终于只见一位大臣骑马而至。

    ——正是亚相比干。

    伯邑考向前跪下。

    比干见状,驻马问曰“阶下跪者何人?”

    伯邑考道“吾乃犯臣姬昌子伯邑考。”

    比干闻言,忙不迭下马,以手相扶,口称“贤公子请起。”复问“公子为何事至此?”

    伯邑考苦笑道“父亲得罪于大王,蒙丞相保奏,得全性命,此恩天高地厚,愚父子兄弟铭刻难忘。”

    “只因七载光阴,父亲久羁里,人子何以得安?想大王必思念循良,岂肯甘为鱼肉?”

    “是以邑考与散宜生议将祖遗镇国异宝,都进纳王廷,代父之罪。”

    “望丞相开天地仁慈之心,怜我父久羁里之苦……倘蒙赐骸骨得归故土,真恩如泰山,德如渊海,西岐百姓,无不感念丞相之大恩!”

    说着,泪如雨下。

    比干听了,也不禁动容。

    但当日西伯侯姬昌之事他是知晓的,此事并不好办,且如今大王不比从前,颇有些喜怒无常。

    若是进寻常之宝,还不如不进,以免触怒大王。

    是以不作回答,只是问道“不知公子纳贡,乃是何宝?”

    伯邑考如实说“是始祖父所遗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美女十名,代父赎罪。”

    比干复问“七香车有何珍贵之处?”

    伯邑考道“七香车乃轩辕皇帝破蚩尤于北海遗下。若人坐上面,不用推引,欲东则东,欲西则西,实世传之宝也。”

    说罢,又介绍了另外两件宝贝

    “醒酒毡,倘人醉酩酊,卧此毡上,不消时刻即醒。”

    “白面猿猴,虽是畜类,善会三千小曲,八百大曲,能讴筵前之歌,善为掌上之舞,真如呖呖莺簧,翩翩弱柳。”

    比干听罢,心道“此三宝虽妙,然今大王失德,又以游戏之物进贡,正是助桀为虐,荧惑圣聪,反加朝廷之乱……无奈公子是为父羁囚,行其仁孝,一点真心。”

    于是拿定了主意,向伯邑考说道“此本我替公子转达上位,不负公子来意。”

    说罢,即往摘星楼候旨。

    那纣王听说王叔突然来了,甚是诧异,向奉御官道“宣王叔上楼。”

    比干上楼朝见,纣王曰“朕无旨宣召,卿有何表章?”

    比干奏曰“臣启奏陛下!西伯侯姬昌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

    听了这话,纣王即命宣伯邑考上楼。

    伯邑考终见圣言,肘膝而行,俯伏奏曰“犯臣子伯邑考朝见。”

    纣王虽对姬昌有意见,但见伯邑考这般孝心,心里对他还是颇为满意的,因而说道

    “姬昌罪大忤君,罪不可赦。”

    “然今子纳贡为父赎罪,亦可为孝矣。”

    伯邑考听了前边半句话,整个心里都是一凉,但听到后头,眼里便又焕发出希望的光芒,启奏道

    “犯臣姬昌罪犯忤君,罪无可恕,然陛下赦宥免死,暂居里……臣等举室感陛下天高海阔之洪恩,仰地厚山高之大德!”

    “今臣等不揣愚陋,昧死上陈,请代父罪。倘荷仁慈,赐以再生,得赦归国,使臣母子等骨肉重完……臣等定万载瞻仰陛下再生之德!”

    其言甚恳,其情甚切。

    纣王见邑考悲惨为父陈冤,极其恳至。

    知是忠臣孝子之言,不胜感动,乃赐其平身。

    伯邑考谢恩,立于栏杆之外。

    公子如玉,本来好颜色。

    如今一看,更是三分柔弱七分刚强。

    恰如其适。

    “卷去珠。”

    妲己在内见伯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红齿白,言语温柔,不禁芳心暗动。

    乃左右宫人将珠高卷,搭上金钩,走将出来。

    纣王见妲己出来,口称“御妻!今有西伯侯之子伯邑考纳贡,代父赎罪,情实可矜。”

    妲己笑说“妾曾闻西岐伯邑考善能鼓琴,世上无双,人间绝少。”

    纣王听爱妃夸赞他人,不禁心里有些泛酸“御妻如何知道?”

    妲己不着痕迹向伯邑考那边看了一眼,旋即向纣王说道“妾虽女流,幼在深闺,却闻父母传说伯邑考博通音律,鼓琴更精,深知大雅遗音,妾所以得知。

    “陛下如不相信,可令伯邑考抚琴一曲,便知深浅。”

    扣人家父亲在先。

    又命一方诸侯长公子奏乐,何等无礼?

    若是女娲宫进香前的纣王定不会允。

    但如今纣王久被妖气所惑,已是酒色之徒,一听其言,便令伯邑考叩见妲己。

    妲己只说“闻你善能抚琴,你今试抚一曲何如?”

    父亲尚未解救出来,伯邑考哪里有心思抚什么琴,乃奏曰“娘娘在上,臣闻父母有疾,为人子者不敢舒衣安食。”

    “今犯臣父七载羁囚,苦楚万状,臣……何忍蔑视其父,自为喜悦而鼓琴哉?”

    “况臣心碎如麻,安能宫商节奏,有辱圣聪?”

    这等大悲,叫奉御官、宫人等都不禁下泪。

    纣王却不甚在意,说道“娘娘既然想听,你抚就是,果真希奇,寡人赦你父子归国。”

    邑考听见此言。大喜谢恩。

    纣王旋即传旨取琴一张。

    那伯邑考接过琴。

    盘膝坐在地上,将琴放在膝上。

    十捐尖尖拨动琴弦,抚弄一曲。

    “杨柳依依弄晚风,桃花半吐映日红;芳草绵绵铺锦绣,任他车马各西东。”

    曲名风入松。

    弹至曲终。

    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球,万壑松涛,清婉欲绝。

    今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

    诚所谓

    “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便是身为人王的纣王听罢,也是心中大悦,对妲己说道“真不愧御妻所闻,邑考此曲,可称尽善尽美!”

    妲己也是被伯邑考的琴艺惊住,看其的眼神更加不一样,言辞之间自然多夸赞“伯邑考之琴,天下共闻,今亲睹其人,所闻未尽所见。”

    纣王大喜,传旨摘星楼排宴。

    彼时,妲己偷睛看伯邑考。

    只见面如满月,手姿俊雅,一表非俗,其风情动人。

    又看纣王容貌,虽是帝王之相,但**相亏,大是暗昧,不甚动人。

    自古佳人爱少年,况妲己乃一妖魅乎?

    这一番比较下来,妲己便暗自动了且将伯邑考留在此处的心思。

    至于如何行事,她心中亦已有计较。

    ——只需假说传授琴艺将人留下,自己乘机挑do,何不几成就鸾凤,共效于飞之乐?

    于是故作惋惜,向纣王感慨”陛下当赦西伯父子归国,固是陛下浩荡之恩。但邑考琴为天下绝调,今赦之归国,朝歌竟然绝响,殊为可惜!“

    纣王听了,也觉可惜。

    不觉也动了将伯邑考留下之意。

    但方才话已说出口,朝令夕改岂不有损王颜?

    于是叹道”奈之若何?“

    妲己神秘一笑“妾有一法,可得两全。”

    “御妻有何妙策,可以两全?”

    纣王对妲己此话甚感兴趣。

    只因那伯邑考的琴音确实令人沉醉,若能就在朝歌,叫寡人与御妻日日享用,岂不快哉?

    妲己道“陛下可留伯邑考在此传妾之琴,待妾学精熟,早晚侍陛下左右,以助陛下清暇之乐。”

    “如此,一则是西伯感陛下赦宥之恩,二则朝歌不致绝瑶琴之乐,岂非可以两全。”

    居然还能如此?

    甚妙啊!

    纣王闻言,以手拍妲己之背曰“此策甚好!御妻真是聪慧贤明,深得一举两全之道。”随即传旨”留伯邑考在此楼传琴。”

    妲己不觉暗喜“我原想只是先留伯邑考再作历练,不想大王留他在这摘星楼……如今倒是方便我。”

    又想“天色已晚正是行事的好时候,且将纣王灌醉了,扶去浓睡,我自好与邑考行事……凭我的颜色,何愁他不依?”

    “只要成了,凭我的功夫,如何不叫他念念难忘……我是一刻也不能忍耐了。”

    “今日便要把这新鲜冒头的香菇采摘细品,感受一番春雨润大地的恩泽。”

    一念至此。

    忙传旨排宴。

    纣王以为妲己美意,内心还有些飘飘然。

    却不知,是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

    与此同时。

    那乾元山金光洞。

    因太乙真人访友,留哪吒与金霞童子在洞府。

    金霞童子乃真人身边跟随无数年的童子,等同于半个徒弟,且性格沉稳,自是静颂《黄庭》,安心修行。

    但哪吒就不一样了。

    他本好动。

    又得了那《抡语》。

    细细钻研下来,竟颇有所得。

    每看一遍都又觉得有新的道理。

    如此数日,终是安耐不住。

    恰巧师父外出去了,便踏上风火轮,急冲冲往灌江口赶去。

    ——哪吒二哥二哥!我有个好宝贝要给你看!!

    ……

    灌江口,杨府。

    自打母亲瑶姬的事情过后。

    没多久,杨家兄妹在便分居两地。

    妹妹杨婵受了华山三圣母的神职,常年居住华山,庇佑一方水土。

    杨戬被封了个昭惠显圣二郎真君的名头,却不领情,并且喊话听调不听宣,一直就待在这灌江口。

    为报当年救命之恩。

    娶了东海三公主寸心。

    至于天条?

    不好意思,我杨戬从来不把这种东西放在眼里。

    有本事你来和我讲道理?

    我一定问问道理它认不认得你!

    如果你不想和我讲道理,那就更好办了,待我叫上我师父还有师伯师叔们,你自然愿意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听我们讲道理!

    不过最近杨戬也有点脑壳疼。

    因为他的夫人寸心又闹脾气了。

    原因是觉得他和哪吒走得太近,怀疑他出轨,然后就可劲地在家闹,还要让他保证不合哪吒来往了。

    这摆明了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我杨戬和哪吒兄弟是非常纯洁的友谊!

    而且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哪吒兄弟也是,当年我和妹妹都是哪吒兄弟从天庭法场上劫下来的!

    所以杨戬严厉地拒绝了夫人的无理由要求。

    于是……杨夫人又又又又又离家出走了!

    有什么说又呢?

    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

    以前因为杨戬的兄弟们(梅山七怪)和杨婵一直住在灌江口也闹过好几次。

    梅山七怪和杨婵都是为了不影响两夫妻的感情,主动搬出去的……

    然后几乎再也没有来过。

    为此,杨戬也是忧伤且纠结。

    今天夫人为了哪吒兄弟又这么闹,真的让他觉得这场婚姻或许一开始就是错的,让两个人都将陷入千千万万年无尽的折磨……

    (大佬们,求下推荐票,月票,谢谢了)

    </p>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