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章 进山的路在哪里?

    借着黄天公给大家解咒之际,梁宇辰的目光往城楼的右边、顺着那条栈道绕到对面瀑布上,彩虹依然存在,就是位置比之前更升高一些,随着位置的升高,瀑布雨稀薄了不少,瀑布后面隐隐约约露出一条拱桥,好似架在空中的天桥,甚是壮观。

    梁宇辰又把目光慢慢地移到旁边的石楼,石楼前刻着三个很是秀气、婀娜的文字,这种文字好熟悉呀?哦!想起来了,盘巧在给黄天公的书信里写过这种文字。梁宇辰更是好奇,走近石楼,轻轻地问黄天公:“石楼上写的是什么?”

    “盘谷楼!”天公回答完。

    “盘谷楼!”大家也跟着重复一遍。

    黄天公轻轻招招手,领着大家走进石楼。

    盘谷楼是为了防护入侵者而修建的一座防护设施,居高临下正对着“屁眼沟”山谷,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实写照。城楼共三层,两头有台阶登上上层,一楼、二楼面向“屁眼沟”山谷方向的石墙上下层各有四个约三尺高,一丈宽的窗口,一楼的每个窗口上还架着两尊碗口粗的土炮,二楼的窗户却没有土炮,可能是提供其他攻击武器之用,面向瀑布方向的窗户开得比较小,也就是正常空气流通的作用。石楼内不是很宽敞,只能并肩走过四人的宽度,但是建造得相当结实,一楼和二楼的屋顶全是拱形石结构支撑整个上部。三楼则为凉桥式建筑,两边均为半人高墙垛,有十二根腰粗的硬木柱子支撑穿斗式木构架的屋顶,三个重檐歇山顶组成一个雄伟的房顶,远远望去好似群山上的海市蜃楼。

    三楼的两边各有一道五尺宽的甬道连通“屁眼沟”山谷两侧峭壁顶端的山峰。

    黄天公带着众人从右边的甬道钻到上峰上,指着屁眼沟说道:“这道峡谷叫‘盘龙谷’。”他回过头问大家:“山下把盘龙谷叫什么?”

    “屁眼沟!”大熊大声地回答。

    “呸!”黄天公轻呸一口:“什么‘屁眼沟’!真是玷污了这座神山啰。”他指指盘龙谷的大门:“那两扇大门是通往我们山寨的第一道大门,叫‘盘谷门’。”又指指盘龙谷两边的山峰:“大家看看,这两座山峰像什么?”

    大家正着脑袋看了看,又歪着脑袋看了看,左一句、又一句地猜到:“像一把大钳子!”

    “不!像两条龙。”

    “不!像一张巨大的鳄鱼嘴。”

    黄天公看了看梁宇辰,梁宇辰挠了挠脑壳:“嗯!的确像一张巨大的鳄鱼嘴!”

    “猜对了一大半了!”黄天公点点头,指指盘龙谷:“既然这道山谷叫盘龙谷,那么这两座山峰就像一对张开的龙嘴,所以叫龙嘴山。”他指指南边的山峰:“南边的山峰比较厚实,叫‘上龙嘴山’,又叫‘上龙山’。”又指指北边的山峰:“北边的山峰比南边的薄,所以叫‘下龙嘴山’,也叫‘下龙山’。”又指指盘龙谷:“盘龙谷两边悬崖上横生出很多棕榈石,像不像龙牙呀?”

    “像!真的很像!”众人兴奋地回答。

    黄天公回过头指着石楼:“在盘谷楼里每天都有几十人和几十尊獒龙在此守候。”他又指指龙嘴山:“两道龙嘴山每天也有近百人把守。一旦有战事,每一座龙嘴山可以隐藏近五百来人,加上盘谷楼,将近两千人同时把守盘龙谷,一旦有人胆敢闯入盘龙谷,哼!只要我们愿意,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出去的。”

    陈祚荣一阵毛骨悚然,黄天公的话一点不假!从龙嘴山看去,这个盘谷楼犹如镶嵌在天坑缺口的一座堡垒,只要上下龙山上布满滚木雷石,你就是千军万马也休想越盘谷门半步,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怪不得陈大牛这帮山贼死得那么惨!

    陈祚荣长长地感叹道:“真是难得的天险呀,难怪没有一人能成功闯进盘……盘龙谷!”

    “嗨!”黄天公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听老一辈讲,盘龙谷从开始修建到现在也有近千年的历史,本来不是杀人的战场,只是维护山上的安全而已,山下常有客人进山,我们也以礼相待,从不曾发生任何不快之事。”他皱了皱眉头摇头道:“也就是宋蒙战争开始,南宋无暇顾及与山上的联系,就慢慢疏远,最终断绝了来往,至今也有上百年了吧。”他又指着龙嘴山和石楼说:“这些防御的石楼、石墙和那些攻击的武器也就是花山寨的陈大牛与我们为难后才增加的。我们本不想与山下为敌,更不想招惹朝廷,也只是为了自保而已。怎奈‘树欲静风不止呀’!”

    陈祚荣默默地点头,正想开口问……黄天公连连摆手:“我知道你小孔明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上山后会让你知道的。走吧,天不早了!”

    黄天公向老者与众驻守的“妖人”交代些事宜后,带着大家又沿着天坑的右边的栈道逆时针继续往上攀登。

    栈道好像慢慢地陡峭起来,原来一块块的青石变成了一级级石台阶,台阶上还是湿漉漉的,大家落脚格外小心,约半盏茶的工夫,大家绕到那道瀑布的后面,但这次隐藏在瀑布后面的不是山洞,而是在盘谷楼前看到的那座时隐时现的拱桥。

    拱桥是紧靠着悬崖人工修建的一座石桥,整个拱桥下没有一根桥墩,仅仅依靠拱圈自身形成的弧形拱式结构支撑整个桥面,桥面靠天坑一侧上矗立一根根腰身般粗大、一丈五高的石柱,支撑着桥顶上一块块厚重青石,整个桥面形成一条近六丈长的长廊,巨大的瀑布从长廊上倾泻到天坑里,把整个拱桥廊罩在一块宽大透明的白色幕帘后面,远远望去,瀑布雨在太阳的折射下,常年出现一条彩虹与拱桥的重叠,因此得名“彩虹桥”。

    大家小心地走过彩虹桥,过桥后,光照度就好了许多,地上的青石也没有那么湿滑了,再顺着栈道逆时针走了约十丈来长的平缓路,再登上十来级台阶就到达一个平台,人们再沿着道路折转回彩虹桥的顶部……

    原来彩虹桥顶上是一个长约六丈、宽三丈水坝,水坝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贴着烛龙山下而建,高出平台三尺。水坝的水流从中间的一道两丈多的豁口向一道水槽流去,原来铺在彩虹桥顶上的那一块块厚重的青石是拼成一道三丈多宽的排水槽,巨大的水流顺着水槽洒向天坑,形成一道壮丽瀑布。

    大家靠近水坝,水质特别清澈,隐隐约约看见水里有一级级石台阶向底部延伸,不知有何用?

    再抬头望去,烛龙山神巨大的蛇身紧紧地盘踞在水坝上面,显得无比巍峨,一种强烈的压迫感逼得大家不得不低下头来。

    回头再望向天坑,雾蒙蒙的瀑布雨依然笼罩天坑,盘谷楼时隐时现,在火红的晚霞照耀下,金碧辉煌的,好似天空的楼阁一般。

    放眼往烛龙山神的左侧看,是一道陡峭环绕着连接左边天坑壁;再回头看看刚登上来的石阶右侧,也是一道悬崖绝壁连接右侧的天坑壁。大家仔细环顾四周,居然还在天坑里!那……进山的路在哪里?

    正当梁宇辰等百思不得其解当间,黑龙把双手拢成一个喇叭筒,用“妖语”向山神高喊几声。片刻,距离水坝约六丈高的烛龙蛇身上伸出好几个脑袋,高声回答后,就闪身不见踪影了。

    梁宇辰一干这才发现,原来烛龙山上的蛇身鳞片中还隐藏着数条战壕。

    又过了片刻,只听见脚下发出“轰隆隆!哗啦!哗啦!”的响声,仿佛决堤一般的山洪咆哮,再看水槽上的水流突然停止流动,水坝里的水平线急速地下降,慢慢露出一级级青石台阶。

    “咦!”大家惊呼一声,既然水槽里的水流已经消失,水坝里的水位迅速下降,说明水流另有出处!

    梁宇辰一行小心地把脑壳伸向天坑方向……哦!原来瀑布的水流从彩虹桥下的岩洞喷射出来。

    “真不可思议,太神奇了!”梁宇辰一行又惊呼起来。

    “呵呵!大家别好奇!听听本公慢慢给你们解释。”黄天公先带着大家走到水坝边,手指着天坑:“这个天坑叫‘天龙坑’,据老一辈说,都庞岭虽是一块风水宝地,但上下山太陡峭,阻碍山上与山下的联系。这个消息让天龙知道后,一心想为都庞岭与山下打通一个通道,就从天上一个猛子扎下来,没想到用力过猛,在这道悬崖峭壁上撞出一个巨坑,虽然没有撞开一条通道,倒也为修建山路奠定一些基础,于是我们就在天坑里修建上山的栈道,从此山上与山下有了联系的通道。为了纪念天龙的恩情,祖辈把这个天坑命名为‘天龙坑’。”说着,又领着大家靠近瀑布:“这个瀑布是都庞岭山脉流入‘天龙坑’的水源,叫‘烛龙雨’。”说着又领着大家靠近水坝:“这个水坝正好位于烛龙山神身下,故叫‘烛龙坝’,有十来丈见方。”又指着露出的石阶:“烛龙坝里隐藏着一条通道叫‘烛龙洞’,是通往我们山寨的唯一通道,一般情况下都是注满水的状态。一旦有人上山或下山,就放掉水坝中的水从彩虹桥下岩洞流出,烛龙洞才会显现出来,行人方可从烛龙洞里通过。”说着,黄天公向梁宇辰等招招手:“来!各位尊贵的客人,请随天公进山吧!”.

    “哦!”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进山的路隐藏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