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将全部章节 第八百三十八章:四年

    对镇国侯赵佗一家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br>十七岁的赵彻正式傅籍,按照秦人的规则,他将从这一年开始承担服役的义务。</br>不过秦人拥有不更爵位后,在原则上就可免除更戍之役,赵彻年纪轻轻便是右庶长爵位,可以直接免役。</br>但这个小年轻却是血气方刚,拥有他自己的志向和梦想。</br>“臣闻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吾父十五岁便入伍从军,从伐燕一小卒起,历经数战,为先帝灭诸侯,征蛮夷,成就列侯高爵。”</br>“赵彻为镇国侯之子,蒙恩荫而为右庶长,爵位虽高,自身却无匹配之功,心甚不安,我愿随大军西征,沙场立功,为大秦开疆拓土,还请陛下恩准!”</br>赵彻身高八尺,容貌刚毅,说话时铿锵有力,尽显男儿气概。</br>此言一出,秦宫殿上响起抚掌称赞声。</br>这是二世皇帝召开的一场家宴,除了自己的妻儿外,还专门邀请了赵佗一家前来,以示亲近。</br>“好彻儿,刚到傅籍之年就欲上战场立功,此等心志不愧是镇国侯的儿子。此事,朕准了。”</br>二世皇帝面露赞赏,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赵彻的喜爱。</br>话毕,他又侧首看向另一旁的少年公子。</br>“启明,汝兄既有如此壮志,愿为国征战,你当敬他一杯才是。”</br>公子启明忙站起身,举杯向赵彻道:“兄长豪情,弟甚佩服,祝兄长能沙场立功。”</br>赵彻亦忙举杯相迎。</br>见到这对表兄弟一派和乐的场景,不管是帝榻上的二世皇帝,还是一旁的赵佗夫妇皆面露微笑。</br>唯有皇后李姝脸带笑容,眼中却有不愉之色闪过。</br>她的目光从赵彻脸上一晃而过,最终落到长公主嬴阴嫚身侧的少女赵芸身上。</br>十多岁的少女,明眸皓齿,柳眉秀目,继承了她母亲的容貌,是个十足的美人胚子。</br>当然,李姝看中的不是对方的美貌,而是这个少女的身份。</br>镇国侯长女,深受赵佗喜爱。</br>其年岁已近加笄,再过两年便能嫁人,所以这段时间,咸阳城中不少大族皆将目光放到了赵芸身上。</br>王氏、冯氏、杨氏、辛氏等皆有向镇国侯求亲的举动。</br>李姝自然也不例外,只要她的儿子娶了赵佗的女儿,就相当于得到了一个强力外援,日后嗣君之位就稳了,不怕皇帝搞什么废长立幼之事。</br>但因为赵佗身份太高,功绩太大,就连二世皇帝扶苏也对赵氏颇为尊重,所以李姝不敢强求,只是请其兄长李于前去代为转达这份意思。</br>按理说,皇后为帝国长公子求婚,不管放到哪个家族,都绝对是大喜过望,兴高采烈的答应下来。</br>毕竟等到公子启明登位,那他们就是妥妥的皇亲国戚,女儿也将成为一国之母,哪个家族不想啊。</br>可没想到赵氏是个例外。</br>面对皇后之兄满脸带笑的表达求亲之意,赵佗婉拒了。</br>“竟然拒绝我的儿子!”</br>李姝心头气愤,这让她想起十多年前,她想要和赵氏结亲以稳固地位,给扶苏吹了好长一段时间枕边风,让扶苏前去武功侯府求亲,最后还被赵佗拒绝的事情。</br>“这是第二次了!”</br>李姝感觉受到了侮辱,同时看见扶苏让自己的儿子给赵佗的儿子敬酒,心头越发不舒服起来。</br>只是她清楚二世皇帝是多么信重这位镇国侯,便强行压住内心的愤怒,脸上保持着场面上的笑容。</br>宴饮完毕后。</br>赵佗一家出宫离去。</br>“彻儿,你此番既要随王将军西征,当好生学习行军布阵之术,切记兵法只是理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才行!”</br>赵佗在路上对儿子进行嘱咐。</br>赵彻应道:“父亲放心就是,我此行以学习实践为主,绝不会胡乱争功。”</br>听到这话,赵佗满意的点头。</br>这几年秦国在赵佗的变法下,越发安定和强盛。</br>四年没有对外发动战争,社会稳定,男子可以在家中耕田劳作,女子则能安心的生养哺育。</br>人口增多的同时,秦国各级别的府库粮秣逐渐充盈,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了粮满溢仓的地步。</br>赵佗弄出了许多农业科技,还成立了农学,专门培养农业人才,促进帝国农业发展。这种种举措使得这个时代的秦国生产力,比原本的历史强了数倍,粮秣囤积速度很快。</br>既然有钱有粮,黔首也休息了好几年,那朝中的诸多军功将门,再次打起了西征的主意。</br>赵佗这几年在营建各种学室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行历史上汉代的察举制,想要平和的解决掉军功爵制度这个大麻烦。</br>因为现在正处于两种制度的过渡阶段,赵佗并不想和军功集团贸然闹翻,更别说这次西征打的旗号是为先帝复仇,是要彻底消灭乌孙这个祸患,所以他也表态支持。</br>“乌孙是先帝四大憾之一,同时这些蛮夷阻挡住了我秦国和西域沟通的道路,若不翦灭乌孙,则无法与西域沟通,一举将其击破确实有必要。”</br>秦国上下安歇了四年,现在士卒好战,粮秣辎重充盈,就连镇国侯赵佗都支持此战,二世皇帝不再犹豫,以王离为将,率兵十万西击乌孙。</br>赵彻,便是请求加入此战。</br>除此外,赵佗的弟子韩信,也请命参与了这场大战。</br>这些年轻人,将要前往西边,去沙场立功,博一个光明的前程。</br>他们将要在西边翦灭强敌,为大秦再度开疆拓土。</br>大军出征的那一天,赵佗率领公卿众臣,送王离及诸位将领离去。</br>当他看到自己十七岁的儿子披挂好铠甲,与他告别,纵马奔驰而去的模样,赵佗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伤。</br>十几年前,他也是这样雄赳赳气昂昂的率军离去的吧。</br>时代再度改变,他赵佗纵马驰骋扬威四海的日子,将一去不回。</br>“想什么呢,我还年轻,还能活个几十年,我的时代远远没有结束!”</br>赵佗重重摇了摇脑袋,将伤感从身体中赶了出去,重新恢复了斗志昂扬的状态。</br>他还年轻,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br>只是世人的悲欢喜乐是并不相通的。</br>有些人正如旭日东升,青春有力。</br>有些人则如红日当空,耀眼璀璨。</br>但有的人,却像是那金乌西落,快走到了人生的终点。</br>就在秦将王离率十万秦军西征乌孙的两个月后。</br>咸阳再度发生了一件大事。</br>今年已经七十八岁的左丞相李斯,终于坚持不住,在一次大朝会上突然晕倒。</br>之后卧病于床,数日间便到了弥留之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