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123章 吴懿、寡妇吴苋

    法正劝慰阎圃。

    魏石出了大帐,远眺南郑高大坚实的城垣,心中起伏不定。

    这座郡城的城墙,俱是用青石修筑,经历了秦、汉数代之后,依旧坚固得令人生畏。

    张鲁躲在城中,要是一直不出来,倒也是件麻烦事情。

    更让魏石担心的是,西凉大寇韩遂突然对汉中有了窥伺之心,这个变化已经突破了历史记载的范围。

    确切的说,魏石已经无法用前一世的知识,来作为对付韩遂的参考。

    关中已经残破。

    汉中富甲一方。

    种种迹象来看,褒斜谷的马玩,多半是虚兵,韩遂总不见得,忙活了大半天,就是给魏石添一个堵。

    傥骆谷。

    子午谷。

    陈仓道。

    还有更东面的武关道。

    眼下,都有可能遭到韩遂的进攻。

    更不利的是,魏石现在的地盘,东、西两线狭长,兼之兵力不足,防御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各处分散驻兵,那结果就很有可能会被各個击破。

    唯有猜测对了韩遂的动向,才能找到应对之策。

    就在魏石心中盘算对策之时,法正陪着阎圃从帐中出来。

    阎圃红着眼睛,神色依旧不是那么正常,在见到魏石之后,稍一迟疑后,又紧走了几步上前。

    “府君适才之言,如醍醐灌顶,让圃受教良多,今圃大错已酿,无可挽回,若是府君不弃,圃愿跟随左右,为汉中郡守一老吏,以赎今日之罪。”

    魏石看着阎圃,这人谋略能力还算不错,如今表态要投靠,倒也是个不错的臂助,但阎圃的私心颇重,最好是先敲打敲打再用。

    “阎功曹,既知错,当改过。眼下有两件事,你若是办好了,引寇入境之事,石可以不作追究。”

    魏石敲了敲书案,凌厉的杀气瞬间弥漫开来。

    “其一,韩遂的真正进攻方向,是不是阳安关?阎功曹要如实告知,此事干系重大,不用我再细说。”

    “其二,张师君顽固不化,守孤城而不降,此为取祸之道。石限其十日,十日之内,张师君来降,石可不作追究。”

    “但若是过了十日,仍然不降,那等到城池既下,就是削首悬于城楼的下场,功曹进城游说,可与张师君坦言。”

    阎圃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魏石的话,他可是听清楚了。

    要是再有隐瞒,那张鲁是什么下场,他就是什么下场。

    到时候,南郑城楼上,与张鲁首级并排着的,就是他阎圃的头颅。

    “府君,圃离开韩遂营中时,曾听其言,要从阳安关入我汉中,他的手里,还持有张师君的书信,所以,阳安关怕是不保。”

    “另外,游说张师君之事,圃一定尽力而为,但是,师君要是不听,圃也无可奈何,其实,最合适劝说师君之人,是圣女张姬,可惜,她现在不在南郑,而是在巴西郡阆中。”

    阎圃苦着个脸,又开始诉起苦来。

    把韩遂的下一步动向告诉魏石,这倒没有什么压力。

    他现在已经明白,要是张富、张盛被骗开隘门,韩遂的大军就能一举突入汉中谷地,再往后,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西凉过万的残暴贼寇侵入汉中,那就是一场大劫难,而他阎圃引韩遂这头恶狼入汉中,就是千古罪人。

    说服张鲁投降这件事,阎圃却是摇头想要推脱。

    五斗米教中,师君、圣母、圣女、治头大祭酒、祭酒、鬼卒,各个层级不同,他阎圃并不在教中,说起话来,张鲁不一定会听。

    魏石冷笑一声,冲着阎圃一拍书案,严肃说道:

    “阎功曹以为,我是在和你讨价还价,要是我军强攻南郑,阎家全族皆要身死,宗族祖祠也要毁于一旦,后果你可知晓。”

    “另外,阎功曹的辩才,张师君对功曹的信任,石也是早有耳闻,功曹进城之后,可告知张师君,若是能献了积存的财帛、粮秣,可饶其一命,要是不愿在汉中,送其往其他地方也无不可。”

    张鲁治理关中时间不短,五斗米教又善于敛财,教中财帛积存的数量肯定很多。

    魏石可是记得,历史上,就是阎圃给张鲁建议,让他把五斗米教中积攒的财帛金银献给曹操。

    曹操得了张鲁的好处,高兴之余,还上表汉献帝刘协,加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封为阆中侯,食邑一万户。

    张鲁的五个儿子与阎圃,也都被封为“列侯”。

    曹操的儿子曹宇,也就是曹冲的兄弟,还与张鲁之女张姬有了婚约。

    只不过,张姬不愿离开汉中,在张鲁等人北迁之后不久,即郁郁而终。

    阎圃推托之言,被魏石不客气的驳回,只能接了命令,入城去找张鲁游说。

    “军师,张鲁若是能降,解决的是内患,我们当下还有外患,又当如何来消弥?”魏石目送阎圃离开,注意力又转回到韩遂身上。

    阎圃刚才说的清楚,韩遂走陈仓道出兵阳安关,要是这座要隘落到韩遂手里,那汉中将无宁日矣。

    “府君,韩贼声东击西,阳安关形势危殆,我们要想稳固汉中,就不能任由此关陷落于韩贼之手?”

    法正拍的一掌按在书案上,神情很是气怒。

    韩遂等西凉军将祸害关中,将三辅繁华之地搞得满目疮痍,法正之所以南奔益州,也是因为在祖籍扶风郡呆不下去。

    要是放了韩遂入汉中,那汉中就是又一个关中。

    “军师,阳安关要想守住,需有一支强军,但张富、张盛之流,显然不能胜任?”魏石皱了皱眉头,叹气道。

    以东三郡的实力,鲸吞汉中郡,难度本就不小。

    如今势成倚虎,魏石也是越发的吃力。

    南郑这边还要围城,褒斜谷那里,马玩还不死心,魏延暂时也不可能弃了褒谷要隘,阳安关方向,魏石着实无兵可派、无将可用。

    法正眸子里精光一闪,伸手取过一封公文,道:“府君,我们无兵,并不代表益州牧刘璋也无兵可派,益州可是一年多未有战事了。”

    “阳安关,与其被韩遂所占,还不如让给刘璋,这样也能结一个善缘。另外,益州军纵算不是友军,也比西凉贼要好的多。”

    “以正愚见,如果我们将阳安关将被韩遂所袭的情况,如实告知葭萌关的守将吴懿,相信吴懿定会亲率精兵抢占关隘。”

    法正极擅权谋,善于借势。

    在他看来,既然魏石这边暂时对阳安关鞭长莫及,不如送吴懿一个人情。

    魏石眼睛一亮,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他出身南阳郡,之前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刘表、刘备、曹操身上,对益州内部的情况知一个大概,但对吴懿这个蜀汉的名将,倒是了解不少。

    按史记载,吴懿是兖州陈留郡人氏,叔父吴匡是大将军何进的属官。

    吴懿之父,与刘焉交情甚好,携全家入蜀。

    刘焉有自立之心,听相士言,吴懿之妹吴氏有大富大贵之相,遂替三子刘瑁纳吴氏为妻。

    其后,刘瑁发狂疾过世,先主刘备入蜀,娶寡妇吴氏为妻,吴氏即为蜀汉穆皇后。

    汉代,寡妇的受欢迎程度,着实让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