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91章 军备竞赛

    这句批示,大体上的意思就是朕已经知道了,你们陆军自己看着办,但是,别指望趁机想要更多的军费。

    西征看似重要,但是还远远不到让大乾专门拨付大量战费的地步,顶多就是给个零头补贴一二,战费还是得需要陆军自己解决。

    这也不是楚行不愿意给钱,而是最近两年大乾花钱如流水。

    明明大乾的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奈何花的钱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啊!

    大乾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来就没有听过,每年都要花掉一大批钱,然后河防、交通、工业扶持等,还有教育等等,每一方面都是要花大量的钱的,尤其是教育经费,自从宣平二十五年后,大乾开始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经费。

    其占据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上涨,从以往的百分之一,上涨到百分之三,然后是百分之五,现在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六了。

    二十九年的教育经费,占据了财政开支的百分之六点五。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为大乾一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可是两个多亿呢,百分之六点五就是有一千多万元了。

    而这些教育经费,大部分都是用来补贴各地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尤其是官办小学。

    去年礼部方面已经是喊出了口号,要在未来十年内,要让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尽管这个适龄儿童,只局限于男孩子,哪怕是这个入学率只局限于小学六年制,但是要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入学率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相当多的家庭,连一个孩子的读书费用都难以承担,同时当代绝大部分家庭都不止一个孩子,很多都是几兄弟的家庭,让所有家庭把家中的多数适龄男孩子送往学校就读,是非常困难的。

    这就需要官府进一步降低小学的学费,对更多的优秀学生给予奖学金补贴,而这一部分的费用说实话非常庞大的,对各地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都是造成了非常重的负担。

    这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乾王朝自作自受,因为早期大乾王朝就是采取精英教育制度,刻意的太高学校老师的地位以及待遇,导致办学的成本相当高昂。

    一个普通的资浅小学老师,他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如果是资深的小学老师,那么年收入更是可以达到两三百元,几乎是普通工人的十倍以上。

    至于中学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年收入可以达到五百元以上,大学老师更是能够达到千元以上。

    当然了,他们的收入高,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求学成本也高,没有这样的高收入他们根本无法填平早年求学时的高昂费用。

    最终形成了一个高学费、高待遇的循环。

    而这些办学成本,到最后部分会转嫁到学生身上,部分则是转嫁到官府财政上头。

    但是即便如此,大乾王朝也依旧没有降低教师待遇的打算。

    当年这种精英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是想到了会出现今天的结果,但是大乾礼部坚定执行这一策略,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让如今的社会能够消化接纳高素质人口,而不至于出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无法进入中上流社会,最后跑去造反的情况。

    而大乾的教育政策,是楚行效仿后世诸国的教育制度而推行的,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社会分工筛选制度。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然后到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会淘汰一部分人,最后能够读大学只有极少数人。

    至于完全开放高等教育,那是别指望了,这不符合人类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模式。

    人们常说知识是无价的,但是这句话,其实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那就是知识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当被少数人所垄断的时候,它价值非常的高。

    但是当所有人都掌握了,那么一毛不值。

    真正要让全民上大学,其实简单的很,顶多就是开头几年花多一点钱,熬过了开头几年,培养了足够的老师,随便一间屋子,甚至空地里就能充当大学课堂。

    对于大乾而言,普及大学教育并不会比普及小学教育困难多少。

    但是!

    掌握了社会主导权的权贵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把一群泥腿子**丝培养出来,让他们成为权贵子弟的竞争对手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可能的事。

    垄断的知识才具备价值。

    再者,社会也是需要分工的,需要极少数的上层精英领导,需要一群既得利益阶层,更需要一大群被剥削阶层,总不能人人都去当官,没人去普通工人扫大街不是。

    那么怎么进行社会分工呢?

    论出身?

    那样太低级了,容易造成动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教育进行社会分工。

    学历越低从事越低级的社会分工,学历越高的从事越高级的社会分工,所以你会看到大乾社会里,接受了高等教育群体的平均收入是低教育群体平均收入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现象。

    前明的科举制度,也是差不多是类似的社会分工模式,只不过局限性比较大而已,不如大乾的教育制度这么完善。

    至少,大乾的教育制度给了大部分人机会,只要你够努力,够聪明,完全可以一毛钱不花,甚至还能拿生活补贴寄回家里去,最后成为人上人。

    这种教育政策下,高等教育需要限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商业的发展,是需要越来越多,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群体的

    而这就需要基础教育大规模普及了。

    这也是大乾王朝每年这么多的教育经费,最后都是用于基础教育的原因。

    教育经费以及其他内政经费都这么高,大乾的财政收入就算是钱再多,也是不经花的,在这个工业革命的关键发展时期,楚行没有刻意的压下军费就很不错了,是不可能再给陆军那边增加太多的军费的。

    别说陆军了,就算是海军想要造新战舰,也是被楚行压了又压。

    年初海军提出的海军重整计划被楚行再一次驳回了。

    因为这个海军重整计划,看似只是把现有的海军混乱的三大舰队以及各分舰队的模式整合起来,建立本土舰队、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三大舰队,并在三大舰队之外,再设立若干分舰队。

    但实际上,这些舰队的称呼和名字变来变去都无所谓,关键的是,海军在这个重整计划里,提出了建造新一代主力舰的计划。

    海军搞什么海军重整计划,实际目的就一个,那就是想要建造新一代的战舰。

    也就是七千战列舰。

    海军老早就是就有七千吨战列舰计划,基本设计指标就是标准排水量七千吨,全钢铁打造,纯蒸汽动力,后装线膛炮的全新一代的战舰。

    但是当这么一系列的词汇结合起来,就是代表着高昂无比的造价。

    海军那边说,这种新一代巨舰的造价百万之内就能够拿下来!

    但是楚行对海军报上来的百万造价嗤之以鼻!

    开什么玩笑,当他对帝**舰的造价不清楚啊!

    这么一艘战舰,没有两百万拿不下来!

    他很清楚海军那群人的想法,不外乎就是看到陆军在西域打的热闹,为了保持海军的影响力,争夺军费这才匆忙搞出两洋舰队计划的。

    至于新一代战舰的造价,海军那群人自己清楚的很,这种新式战舰的造价将会非常非常的高昂,尤其是前面几艘战舰,高昂的造价再加上研发经费的话,将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前面的几艘,每一艘战舰要是两百万元能够拿得下来就得烧高香了。

    毕竟现在一千八百吨的巡洋舰,造价都要四十多万了,三千吨不到的战列舰就要六十多万了,你跟我说七千吨,从头到脚都是采用新技术的战舰只要一百万?当他楚行傻啊。

    楚行知道,海军那边就是想着先开个头,只要先开工了,以后建到一半说没钱了,总不能不建吧,到时候再要钱呗。

    但是楚行却是不给海军这个机会!

    平白无故的想要大批经费,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楚行不给海军造舰经费,但是海军那边却是不甘心啊!

    这两年他们是眼睁睁的看着陆军在西域那边大出风头,然后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俊杰报考武学堂,就算是在社会里,陆军的风评也是超过了海军许多。

    这如何能让海军内部忍得了。

    海军如今是迫切的是需要找回场子,把海军的声望拉回来,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稳固海军在大乾内部的话语权。

    如此,才是有了新一代战舰的建造计划!

    其实对海军来说,这种什么新战舰对敌人的战略威慑或打击能力并不那么重要,大乾海军那些一千来吨的廉价都能吊打欧洲各国的木质风帆战舰了。

    花费巨资建造万吨巨舰,其作用并不会比现在的千吨级的廉价护卫舰大到那里去。

    巨舰的最大作用,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和陆军抢风头!

    所以现在海军那群人三天两头就哭诉,一个个说的好像海军悲惨无比似的。

    但是楚行一直不为所动。

    钱就这么点,内政建设要用,陆军西征也要用,海军本来就挺烧钱的了,现在又有动不动几百万的造新一代巨舰,暂时没那必要,过个七八年乃至十几年等新技术成熟了再说。

    对此,海军内部也是挺无奈的!

    世界其他各国海军不给力,导致自己打遍全球无敌手,这能怪海军自己吗?

    现在好了,搞的想要造个大玩具都造不了。

    大王明确表示不给钱后,海军内部的高层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放不下万吨巨舰的诱惑。

    于是乎海军那边一咬牙。

    不给钱就不给钱,大不了他们海军自己节衣缩食,说什么也要造一艘出来显摆显摆,让陆军那些土鳖们羡慕嫉妒恨去!

    正所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

    海军为了和陆军争一时高低,已经是准备裤腰带造新舰了。

    而楚行呢,对此也是不管,反正每年给海军的军费是有定额的,海军拿这些钱喜欢造什么船就造什么船,他也懒得理,只要能够控制利益海域,完成楚行交代的任务就行了。

    当海军内部下定了决心后,立马就是开始行动了起来。

    二十九年六月,大乾海军里,已经是退居幕后多年,海军统帅部副使,何如斌海军上将出现在了香港鼎盛造船厂。

    何如斌海军上将虽然早已经是没有担任实际职务,但是依旧是现役海军上将,影响力还是不小的。

    他去了香港鼎盛造船厂,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去考察船厂的情况。

    毕竟,如今全大乾里,也就只有香港鼎盛造船厂有七千吨级以上的船坞了,具备建造七千吨的施工能力了。

    香港鼎盛造船厂,作为大乾技术能力最为雄厚的造船厂,建造钢铁蒸汽战舰已经是很多年了,相关技术非常的成熟,单纯施工船体的话,他们是拍着胸脯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造船厂那边只能是负责建造船体而已,但是战舰的很多至关重要的子系统那就是需要国内的其他厂商来解决了。

    要不然,造的船壳也没啥用处。

    何如斌开了头,紧接着不少海军高层又是陆续访问考察了国内的多家重要企业。

    比如说建造火炮的好几家火炮厂,其中的江南火炮厂更是他们考察的重点,因为目前只有这家火炮厂拿出来了比较成熟的线膛后装火炮的设计。

    样炮的试射也算是比较成功,尽管还存在着成本高昂,身管寿命低等诸多缺点,但毕竟是能用的后装线膛火炮。

    其他的几家火炮厂虽然也有后装线膛火炮的研发,但是大多都是没能进入实际测试的阶段。

    此外还有国内的四家比较大型的舰载蒸汽机的厂商,也是被海军一家一家的考察过去。

    这一次海军要的动力机组可是非同小可,海军对新战舰的动力需求是纯蒸汽机动力,推动七千吨的船体可以达到十四节的航速。

    同时考虑到平衡船体的防护能力,船体也不能太过修长等因素,海军舰政部计算出来的数字是,最少也得六千匹马匹,不然不够用。

    而且体积不能太大,重量不能太重,不然塞不进去七千吨的船体也没用。

    这个数字对目前大乾的蒸汽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调整,大乾都还没有建造过这么大马力的舰载蒸汽机呢。

    虽然说国内的四大蒸汽机厂商都是尽可能的想要争夺订单,但是最后谁能够得到海军的订单,那么就需要拿出真正的技术能力来了。

    然后国内的几家钢铁厂商也是海军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能够建造装甲钢的钢铁厂商全都是接到了海军的技术问询。

    船体、装甲、动力、舰炮这四大方面,海军一个都没有落下,在一个月内,海军将领四处奔波,全部考察了一边。www..cc

    最后把相关的技术数据汇总到了海军舰政部那边,让舰政部里的战舰设计师们发挥自己的才华,尽可能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打造出来七千吨的巨舰。

    而且海军也是给出了硬性指标的,其他性能先不管,但是七千吨的吨位必须保障。

    其次则是后装线膛炮,这玩意最好也有,实在不用,前装线膛炮也行,但是口径一定要大,身管一定要长,不然吓不了人。

    航速嘛,能达到就达到,达不到的话,只要不是差太多,只要勉强能用,海军也能接受,反正也别指望着跑去那里打仗。

    总之新战舰的设计目标就是要高大威猛,如果拉出来溜达一圈打两炮,把陆军那些人给气死,那样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七千吨是必须的,舰炮口径要大也是必须的,不然显摆不起来。

    显摆不起来的战舰要之何用,真为了打其他国家的海军?别扯淡了。

    只为打其他国家的海军,大乾海军现有的千吨级新型护卫舰就够了,连两三千吨级的战舰都用上,更别说七千吨的巨舰了。

    不得不说,海军高层的要求是很奇葩的。

    所以这一次海军舰政部的设计部门除了进行常规设计外,还要考虑怎么把战舰造的更好看,更威武。

    比如说舰炮!

    这玩意必须够吓人!

    所以舰政部下属的枪炮科,手一抖,就是定下了,新型战舰的舰炮就是确定了下来,乃是三百毫米的后装线膛炮,只是这样的舰炮现在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呢,江南火炮厂之前试制的几款线膛后装炮都是只有两百毫米的口径。

    此外战舰的外观设计上也是颇费心思,一切都是为了好看。

    甚至为了好看,他们还故意把烟囱多设计了一座,从原设计的三座变成了四座,只是为了能够更对称,看起来更威武!

    综合起来,该舰的很多设计,如果从远洋海战角度去看的话,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多余,不适合的。

    但是海军的高层们,对该舰的设计却是极为满意,因为这战舰光看图纸就算是觉得非常的庞大威武。

    宣平二十九年七月,海军正式确定了新一代战列舰的建造计划,首舰舰名为广东号,并在香港鼎盛造船厂建造,其诸多子系统由国内多家厂商联合提供,预计三年后完成船体的基本施工,四年内完成全部施工进行测试。

    但这只是计划,至于具体要多久,那是谁都不知道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级战舰的设计建造中,还破天荒的使用了电力设备。

    这套电力设备其实是为了推动炮台旋转使用的,而不是为了电灯照明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