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5章 李儒:我们摸着夏国的石头过河!

    关中被夏国刻意引入了三十多万贼匪。

    贼匪的主体是流民,其中多数人都是老实本分之人。

    在张宁和管亥的主持之下,老实人和妇孺老弱都被清理出来。

    一共二十三万,尽数被引导着去了长安,为修建新的长安城付出劳动。

    剩余青壮十万出头,分成三股势力。

    黑山贼首领张宁、青州黄巾军首领管亥、汝南黄巾军首领龚都,分别率领一支。

    在夏国暗中的支持之下,三股势力在关中来回扫荡。

    任何思想顽固、恶行累累的豪强,都在他们的打击之列。

    等他们扫清了某地,夏国的官府就会前去某地建立基层组织。

    夏国其实也给了那些豪强机会。

    有安全司的人提前给豪强们打招呼,让他们主动将田土山林交出来,从而得到夏国官府对其家宅的保护。

    贼匪们看到夏国官府的旗帜,就会绕道而走。

    豪强们因此确认,贼匪是受到夏国控制的。

    但即使知道,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除了无条件降服,就是被贼匪杀得家破人亡!

    董卓明知三股势力的首领都和夏国有联系,但还是对他们进行了收买。

    相比夏国,董卓这边拥有更加正式的朝廷名义,对盗匪的吸引力自然更大。

    结果。

    管亥与龚都,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分将领,全都投奔了朝廷。

    所以,对于贼匪们屠杀关中豪强,董卓也是乐见其成的。

    等到关中再无豪强势力,他就会发动管亥与龚都作内应。

    先干掉不投朝廷的张宁,再里应外合拿下潼关,进而攻下长安,得到全部关中之地。

    董卓不清楚的是。

    管亥与龚都,根本就是假投降的。

    管亥造反时也没忘了生孩子,儿女生了足足五个,最大的六岁,最小的一岁。

    管亥主动将妻子和孩子送去枹罕,既是享福,也是当人质。

    龚都、区星、何曼,原本带着军队准备进入关中,到了半途决定乔装去枹罕探探虚实。

    不幸的是,他们依之为掩护的造币厂厂长翻了车,连累着他们也暴露了。

    何曼当场被杀,龚都和区星主动投降。

    龚都和区星被投入安全司的临时监狱,享受了何信亲自主持的超规格待遇。

    出来以后,二人当匪首时养成的坏脾气尽数消失,变得比兔子还要温顺。

    就是给龚都吃几副熊心豹子胆,他也不敢反叛夏国!

    要不是觉得三个人一起被董卓收买不合适,张宁也会被假装被董卓收买。

    毕竟。

    为了收买三人,董卓不但许了官职,还实实在在的给了大量粮食。

    交给管亥与龚都的粮食,合计共有13万石之多!

    在长安主持关中和汉中大局的戏志才拿走了那些粮食,充作筑城工地的部份物资。

    董卓和李儒又讨论了一阵,话题终没能离开夏国。

    “开年以后天气稍暖,刘焉就会攻击我们。

    到时候,若是有大族在地方作乱,我们的税源就会减少。

    不如趁着夏国内乱之际,我们也清理一批地方大族。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大批钱粮。

    拿出少许分给当地穷苦百姓,就能让当地百姓感激朝廷。

    长远来看,地方上也少了些隐患。”

    李儒建议道。

    董卓迟疑道:“但是这样一来,那些人就会更恨我们了吧?”

    李儒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恨我们更好,正好杀光他们。没有了那些人,我们就可以完全照搬赵云那边的政令,也能快速发展起来。”

    董卓叹了口气,道:“当我们开始杀人,多数人都会藏起来。等我们一转身,他们就会偷偷使坏。”

    李儒知道董卓说的是实情,并且暂时找不出解决办法。

    沉默一阵,李儒语气坚定地说道:“总之,我们摸着夏国的石头过河,这是不可更改的大战略!”

    现在的天下形势是:

    赵云占有西边偏僻之地,搞出许多新货物全天下贩卖。

    由于夏国的书本非常便宜,小说和评书极受大众欢迎,夏国的影响力正在以惊人速度漫延全天下。

    董卓挟天子以令天下,拥有朝廷大义。

    董卓看上了什么人才,直接以朝廷名下征召即可。

    除了与大世家大豪族关系紧密的人,其他人都会响应。

    但是!

    汝南袁氏为首的大世家大豪族仇视董卓,拒绝承认小皇帝刘协的皇位合法性,拥护刘焉担任汉王。

    由于刘焉与大世家大豪族还没谈拢条件,刘焉暂时还未称帝。

    但即使如此,刘焉也被大小家族视为汉室正统,有无数人才主动前去投奔。

    天下已然三分,却不是鼎足之势。

    单以境内可以调动的人力和资源来说,刘焉最强,董卓次之,赵云最弱。

    如果刘焉称帝,成为名正言顺的汉室皇帝,董卓就失去了一切法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势力很有可能发生内乱。

    内乱状态之下的董卓,将会成为三者之间最弱的。

    无论是为了摆脱法理上的困境,还是出于野心,董卓都得登基称帝。

    不过。

    大汉近四百年江山,已经“汉室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董卓改朝换代,必将招来天下穷人和富人一致的反对。

    对此,李儒提出的策略是:

    其一,再拉一个挡箭牌。

    等赵云称帝,董卓再称帝。

    其二,收买穷人,打压世家豪族。

    董卓一番纠结之后,采纳了这个策略。

    然后,一系列有利于穷苦百姓的政令,就在各地推行下去了。

    比如:

    地方官不得无故征发徭役。

    取消五十几种地方杂税。

    杀人需要偿命,或者罚钱500万,伤人致残罚钱100万。

    地租不得超过六成,否则没收土地。

    ……

    随着各种政令陆续推行,世家豪族的容忍度已经快要达到极限。

    一场大风波,正在暗处悄悄蕴酿。

    由于情报机构的存在,董卓和李儒对内部形势十分清楚。

    董卓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心,李儒却始终坚定。

    当然。

    李儒作为董卓的首席谋臣,非常清楚董卓面临的压力。

    他希望赵云赶紧称帝,最好是抢在刘焉之前称帝。

    如此一来,董卓便可提前搞一场禅让,从小皇帝刘协那里接过皇帝大位。

    这时候刘焉再称汉帝,就是在捡拾前朝裹尸布,反而显得不够大气。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对于夏国争夺关中和建设长安的举动,李儒没有进行任何破坏。

    就算最后没有争下关中,他也不会介意。

    因为他知道。

    夏国一旦得到完整的关中,赵云就可能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