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0章 安南国使团

    荣国府贾政生辰他是无缘了。

    上回提到安南国新君主在海域滋扰我朝百姓。

    双方交战数回。

    总的来说不相上下,于是打算和谈。

    故此安南国派来使团。

    要以娱乐方式较量,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结束两国的恩怨。

    能荣幸参与其中的自然是朝中有地位权利的文臣百官。

    而赵煦却突然收到宫里太监的传禀。

    当今天子命他入宫。

    这一惊天举动,足足让喜气洋洋的荣国府众人好生吃惊。

    他装模作样离开荣国府,转身就溜入了忠顺王府。

    “父王陛下怎么招我入宫?”

    两父子对坐,忠顺王眉眼皱在一起,沉吟道:“说是来友好访问,那安南国的使者岂会安好心?怕是想要来羞辱我大乾王朝!”

    “你武艺在当朝谁能与之匹敌,让你跟着去,也是防着他们耍花招。”

    忠顺王又把安南国使者前来定下的娱乐较量大致说给了儿子听。

    蹴鞠热在安南国一直盛行。

    而他们也以此为傲,知我泱泱中原在蹴鞠这方面不如安南国。

    想必其中一项竞技便是蹴鞠比赛。大风小说

    赵煦听得频频点头,心说蹴鞠不就是早期足球比赛么?

    但古代蹴鞠更多为力量和耐力的比拼,也是侧面反应两国将士身体素质的方式。

    他前世不说玩足球很牛。

    却也是在校队待过一两年的,“黄金右脚”。

    更是为了撩妹,当时还学了不少花式。

    “父王放心。”

    “儿臣必不会让中原丢脸。”

    临时进入皇宫。

    他从寝殿里寻来一块银色面具。

    这当朝重臣皆时都在场内,譬如王子腾和北静王他们,他可不能被暴露了!

    不然这猫捉老鼠的游戏还怎么玩?

    与此同时。

    皇帝在骑射场摆宴与百官同乐。

    皇后凤驾,各宫受宠的妃子,老太妃也在右面设屏风观看。

    太上皇年老因身体不适,在殿内歇养。也派了身边心腹太监前去探查,但凡有个风吹草动,他老人家也是能知道的。

    左近皇帝身边的则为忠顺亲王领头、随后四大异姓郡王,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以及首辅等重要官员按班就坐。

    不见忠顺王世子。

    虽有风声听闻小王爷大病初愈,已经恢复到能行动自如,大臣们都身长脖子寻找他的身影。

    头一场的较量应中了之前等我猜测。

    果然是安南国拿手的蹴鞠。

    比赛还未开始。

    双方观看席面上已经蔓延着浓厚的硝烟味道。

    隆庆帝同尊位上的安南国小王爷陈日灿大方道:“远道而来既为客,未正式比赛前,朕作为主人家,为尔等准备了歌舞。”

    安南国的数百人使者团以阮姓大臣,当头。躬身一礼,接过天子的酒杯,先自己品尝无恙后,才递给自家小王爷。

    这无礼举动让在坐的文武百官为之鄙夷,羞愤极了。

    心内大骂安南国不知礼数,尚未开化完整,不过是弹丸小地方。

    安南国小王爷陈日灿不过十三四岁,童心未泯,只顾着玩,哪里在乎这些。匆匆一口饮完就大呼小叫起来。

    这等重要议和的两国场面。

    竟派个无知小儿来应付!

    足以见得安南国君主是如何藐视我中原王朝。

    隆庆帝笑脸顿时收敛起来,面色铁青,各郡王和百官也是面上毫无色彩。

    更有脾气不好的。

    隔着位子远一些的文臣,几乎是吹胡子瞪眼,跳起脚来打算舌战群儒,以挽回颜面。

    当然也就是做做样子。

    这安南国欺人太甚。

    堪堪东南亚小国而已,怎如此嚣张。

    无非仗着大乾王朝国库空虚,军饷现今不足,无法久耗。

    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原大国,在“忍”这方面,一向心胸宽敞。

    唯有忠顺王甩了脸子,问掌官内监,世子去了何处?

    戴权左右瞧了瞧,却也没能发现赵煦的影子。

    “给皇祖父请安。”

    太上皇轻轻一摆手,微闭的双眼略睁开一条缝,嘴里笑道:“你这猴儿不去骑射场看戏,却来朕这里做什么?”

    “孙儿想念爷爷,还需什么理由。”

    赵煦乖巧坐在老皇帝身边,拿出前世偷学的“莞式按摩法”在老爷子天灵盖上试水。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若是朕没记错、…”

    太上皇顿了顿斜着眼睛扫了他一下,“你今年十六了吧?”

    “回祖父,孙儿已满十六了。”

    “噢,那是要为终身大事考虑,四王八公家里可有合适的?不妨让皇帝给你留意着。”

    这!?

    四王八公家里的。

    老爷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旧臣,不会要把乱点鸳鸯谱吧。

    “皇祖父可是说贾府?”

    “嗯!??”老皇帝闻言却是忽然从椅子上坐直,狐疑看向赵煦,他原意指的为从异姓郡王家里挑选个女儿。

    却不想自己这孙儿提及贾府,心中也是一阵回忆往事。

    若是放在以前。

    宁荣两府的代字辈家主,与他有过命的交情,赐王妃倒没什么。

    虽久不在龙位。

    但他还不至于老糊涂,眼瞎耳鸣,又岂会不知,宁荣两府后辈已不堪重用!

    若非念在爱妃(甄家老太妃)面子上,甚至不想考虑把贾府嫡推给皇帝。

    老皇帝心中一动,皇帝抵触勋贵之女,若是顺水推舟给自己的孙儿,也不妄恩宠他们家了!

    他哈哈大笑,伸手点了点赵煦的鼻头:“你这猴儿莫不是看上贾府女儿?依朕的话,宁荣两府嫡女只一位年龄合适者,难不成………”

    “不、不!”

    赵煦立马把头要的拨浪鼓仿佛,“孙儿这正妃位子已有人选。”

    “这么说贾府的嫡女,那贾元春你必是瞧不上了?”老皇帝略有不喜。

    “孙儿不是那个意思,元春倒也极好,模样和品性无可挑剔。”

    他腆着脸笑道:“两个侧妃、四个庶妃位,她若是喜欢挑一个便是。”

    “胡闹!”

    老皇帝白他一眼,拍着案几嗤鼻子:“婚姻大事,你搁朕这里买菜呢?你这胡闹的脾性,愈发像你那不成器的父亲,越大越没体统了!”

    在太上皇那吃了一通骂,赵煦夹着尾巴跑出来。

    不过。

    反正他把话放出去了!

    正妃位子绝不松口。

    两位皇帝要想给他安排婚事,那必是要斟酌几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