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闺女一撒娇,老父亲就装不下去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房杜的葬礼之后,朝中渐渐平稳下来。

    天元八年。

    春天预示着万物复苏,也预示着时间的交替。

    朝堂上的人事安排做出了重大调整。

    尚书左仆射韦挺申请退休,马周接任尚书左仆射。

    工部尚书阎立本辞去尚书职,拜太子少师。

    魏王李泰接任工部尚书。

    侍从室主任狄仁杰任刑部尚书。

    侍从室副主任张柬之出任礼部尚书。

    侍从室张大素接任大理寺卿。

    侍从室娄师德接任司农寺卿。

    王玄策接任鸿胪寺卿。

    长孙冲子承父业,担任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

    李崇义入兵部,任兵部侍郎。

    李德蹇担任侍从室主任。

    李佑接任市舶司总管。

    柴哲威离开军队,出任邮驿司总管。

    尉迟宝林调任市舶司护卫队总指挥。

    朝廷增设工商司与督学司,分别负责大唐的工商业管理和教育管理。

    黄伟出任工商司总管。

    骆宾王出任督学司总管。

    后有三省长官提议,再设新闻传播司,吴闵担任新闻传播司总管,管理大唐所有的报纸刊物及广播内容审查。

    汉王李元昌拜太常卿。

    朝廷各部的人事调整非常大,所有部阁的负责人平均年龄只有堪堪四十岁,可谓相当年轻。

    武德和贞观两朝的臣子都老了,接连的老臣离世给朝廷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拖了八年时间才让前朝的绝大部分老臣退休,已经很够意思了。

    当了几年皇帝,李承乾成熟起来,开始未雨绸缪。

    在调整朝堂人事安排的同时,设立了朝廷各部官员的退休年龄。

    普通雇员的退休年龄上限为六十岁。

    从九品下至正六品上官员的退休年龄上限为五十五岁。

    正五品至正四品上官员的退休年龄不得晚于六十二岁。

    正三品下至中书令这样的高级官员退休年龄除非有皇帝特殊任命,年龄上限不得超过六十五岁。

    智库成员、虚职、恩荫散官、荣誉职位及宫中内官无年龄限制。

    官员年龄限制直接将大唐官员队伍里的大部分老官员送去养老,更多年富力强的官员得到了宝贵的晋升机会。

    在外界看来,李承乾的决定有些不近人情,涉嫌过河拆桥。

    人家那些老官员兢兢业业为朝廷服务几十年,只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便被强制退休,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在朝堂和官员体系中,他的决定却相当的受欢迎。

    大唐有着规模庞大的基层雇员队伍,但是真正入品的官员数量却相当有限。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年纪的老官员占着位置不挪窝,有能力的年轻官员就没有上升的机会。

    皇帝设下官员年龄限制,便意味着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各个官阶之间的人员流通速度,年富力强的官员就有机会更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抱负。

    大唐上下,真正对皇帝的举措有所不满的,大概就是那些士族官员体系遗留下来的官员了。

    他们先是失去了几乎是世袭的入仕权利,现在又被皇帝在年龄上做文章,连所谓的“德高望重”的影响力都给切掉了。<a href="http://www.166xs.cc" target="_blank">www.166xs.cc</a>

    士族最后的余晖不在,怨气不是一般的大。

    他们想要发牢骚都没机会。

    因为吴闵一上任就暂停了除贞观报、千秋报等官发报纸以外所有报纸刊物的发行权,经过审核评估之后,这些报纸刊物才可以重新发行。

    吴正义本想在长安陪着舅舅走过最后的时光。

    不过琼崖传来的消息让他不得不离开长安。

    耄耋之年的吴训没有经住时间的摧残,一生行医,活人无数的老医者倒下了。

    他的身体没有什么病症,是单纯的身体机能衰弱。

    吴正义为了让伯父安心一些,让吴忧和王意提前两个月举行了婚礼。

    老人家强打着精神接受了侄孙女和侄孙女婿的敬茶,还给了两位新人一个大大的红包。

    婚礼结束后的第四天,吴训在与孙思邈的对弈中悄然而去。

    吴正义与吴良悲痛不已,吴焕在灵前哭了整整三天。

    琼州满城缟素。

    朝廷破例给这个完善了大蒜素、青霉素和土霉素生产工艺,一辈子都在钻研药学病理的老医者“医家圣手”的官方认可。

    孙思邈在吴训下葬之后,告别了生活近二十年的琼崖侯府,自此不知所踪。

    礼敬司向皇帝奏请,封孙思邈为“妙应真人”。

    皇帝准奏,并着礼部、太医署、礼敬司在龙首原上筑药王庙,将历代为医学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医者牌位供奉其中。

    孙思邈、吴训等人的牌位摆在了神农像周围。

    自此,入药王庙便成为了大唐所有医者的最高追求。

    吴训离世后,吴焕变了很多,跟随吴良专研外科。

    见儿子踏实下来,吴正义和武欣很高兴。

    不过回头看看吴靖吴姝这两个家伙,吴正义就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的崽儿,这是自己的崽儿!”

    每次看到两人,吴正义都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吴靖还好一些,够聪明,考进了琼崖学院,就是行事风格依然是一副江湖大哥的作派。

    吴姝好像忘记了自己是个女孩子,头发留得比他老子都短,整日里除了练武,带着小弟物理慰问城外的不良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还未完全成型的道门丹鼎派的典籍,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的。

    就她的表现,吴正义很怀疑哪一天有人告诉自己,自家闺女羽化登仙了他都不会觉得意外。

    吴正义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慈父形象,把闺女引上正路。

    他板着脸,努力拿出了老父亲的威严,对吴姝道:“你今年多大了?”

    吴姝察觉到老爹的气场变了,立刻化身乖乖女,撒娇道:“女孩子的年龄不好问的嘛!”

    闺女一撒娇,老父亲就装不下去了。

    收起脸上的威严表情,吴正义和煦道:“闺女呀,能不能告诉爹爹,你是什么时候对道门典籍感兴趣的?”

    “这个呀......”

    吴姝犹豫了一下,说道:“其实这些东西是我在城外帮了一个老头,他说要感谢我,就给了我一包典籍。”

    “我拿回家看了看,觉得挺有意思,便开始研究了。”

    吴正义心生警觉:“那老头是不是李淳风?”

    吴姝摇头:“不是,我听李泰师兄说李淳风在非洲传道,被人供起来了,估计有生之年是回不来了。”

    “那老头可有告知你他的姓名来历?”

    “有啊,我还请长孙师兄查过他的底呢!”

    “他是谁?”

    “老头姓崔,名珏,武德年间的时候担任过磁州典狱,贞观元年年初调任长子令,没两个月就挂印离去,后来不知所踪,没想到他来琼州了。”

    “贞观元年年初?呵呵,我说怎么找不到这家伙,原来是早跑了。”

    “爹爹认识他?”

    “不认识,也不想认识。”

    吴正义嘴角上扬:“不过他既然敢出现在琼州,还敢接近你,那我真的要好好认识认识这个判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