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6章 傲气面对万重浪

    出宫,与杨士奇分开,朱七牛独自回了浮云居。

    一路之上,朱七牛老欢乐了。

    举荐贤才了嘛。

    就像是话本里那些照拂后辈的前辈,那叫一个大公无私,那叫一个洒脱不羁,那叫一个感觉良好。

    (*^▽^*)

    又过了几日,眼看着就要除夕了。

    受皇帝命去犒劳三军的皇太子朱雄英终于回京了。

    太上皇第一时间把宝贝孙儿喊了过去,又把朱七牛喊了过去,让朱七牛给太上皇后打下手,二人一起给朱雄英做了一张酱香饼尝尝。

    为了让孙儿尝到最原版的酱香饼,太上皇忍痛把最后一点辣椒油亲手刷了上去。

    朱雄英自是吃的满嘴流油,一个劲儿的夸赞。

    可辣椒油……也就此全部用光了,只能等待下次辣椒成熟。

    武英殿中,杨士奇已然走马上任,在皇帝身边各种出谋划策,帮着处理一些小事,点拨一些皇帝不好亲自出面点拨的官员,深得皇帝信赖与倚重。

    而在宫外嘛,州国公一家已然入住了皇帝御赐的国公府,正四处购买家具、饰品,打算好好在这里过个年。

    至于仁义侯和慎独侯,只能是自己花钱买住处了。

    为此,他们派人去把老家的田亩和一切带不走的东西都给卖了,全部换成钱运来了京城。

    州国公亦然。

    其他琉球一脉的勋贵亦然。

    一则,在大明住久了,他们是真不想回琉球那个小地方。

    二则,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不留恋权利和故土的决心。

    有关他们三人及琉球一脉勋贵的动态,民间多有流传,都是锦衣卫搞的鬼,就是想让百姓多多知道此事,好让他们将来不好意思反复。

    再者,也是为了宣扬皇帝能让藩属国主动并入的仁政与品德。

    其中尤以其它各藩属国所住的驿馆附近的宣扬最为集中。

    其中目的嘛,不言而喻。

    得知消息,各国使臣很难不受触动,尤其是得知小小一块琉球国疆土、就直接催化出了一公二侯和数十个小勋贵后。

    锦衣卫的这些宣扬,却终究比较受限。

    毕竟普通百姓并不太如何关注这些国家大事,尤其还是跟琉球那个小地方相关的国家大事。

    这个时代的人,莫说是琉球了,就是对朝鲜,那也是有些不屑一顾的。

    这种不屑一顾,源自于这片土地几千年上万年的文化底蕴。

    总而言之,外国基本等同于蛮夷,并等同于落后于华夏。

    反倒是郑国公府三位爷对开平神王常遇春的事迹宣扬要更加深入人心。

    因为他们准确抓住了民间百姓的心理。

    才刚腊月二十呢,他们三位爷就又带着家里的家丁满大街派发起常遇春和关羽的门神画像了。

    老百姓本着省一份钱的目的,人人想领,自然就不知不觉加深了对开平神王的印象。

    而印刷门神像的铺子呢,那就更是高兴了。

    就郑国公府年底前的这一单,就顶的上他们一年的生意了。

    o(* ̄︶ ̄*)o

    似是为了跟郑国公府打擂台,比比谁更会宣发,腊月二十九日时,皇帝竟然下令准许各藩属国拜年使臣一起参加腊月三十日的除夕晚宴。

    这在以前可是绝不可能的。

    就连民间除夕晚宴这天,那也是自家人凑在一起热闹,没有喊外人的道理。

    更别提是一个国家了。

    一般而言,藩属国使臣的拜年仪式只能在正月初一之后进行,此为贺正旦。

    得知可以和皇帝一起参加大明的除夕晚宴,藩属国的使节们老高兴了,纷纷上表感谢。m.166xs.cc

    然后到了腊月三十日时,他们下午时便去大明第一歌剧院外等候了,以表诚心。

    当日黄昏时分,大明皇帝领着一班勋贵大臣来到了大明第一歌剧院,藩属国众使臣见状,连忙往后退去,把原来就很宽敞的空路让的更加宽敞了。

    朱标嘴角含笑,也不理那些藩属使臣,高傲的径直领着朱七牛等人进去了。

    君臣各自来至大明第一歌剧院早就安排好的房间,坐在早就排好的座位上,大明第一歌剧院又把今年选出来赴宴的士农工商各行业的百姓也请了进来。

    待百姓们都坐好,这才把藩属使臣请入,安排到了不那么好的观赏位置去坐。

    表演开始之前,主持人先出来活动了一下氛围,随即宣布道:“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大明皇帝陛下登台发言。”

    臣民们虽然搞不明白今年为啥皇帝也要登台,但还是很配合的鼓起了掌,齐齐目光热烈的看着楼梯口。

    包间内,就连太上皇朱元璋都有些被皇帝搞懵了:“标儿,你这是?”

    朱标笑了笑:“父皇,孩儿只是想借此机会说几句话给百姓和官员听听,也是给那些藩属国的使节听。”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你去吧。”

    说着,朱元璋将随身携带的由朱七牛赠予的透明玻璃杯递给了皇帝。

    “把这个带上,里面是七牛配的养生茶,说的口渴了就喝一口,对嗓子好。”

    “谢父皇。”

    接过茶杯,朱标又从杨士奇那里接过了由自己点明主义、杨士奇操刀撰写的稿子,这便下楼去了。

    瞧见皇帝果然露面,臣民们的掌声更加热烈,恨不得扑过去亲皇帝一口。

    朱标含笑冲着众人点了点头,又挥了挥手:“大家这一年都辛苦了。”

    “为大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