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0章 存地存人,人地皆得

    看出朱七牛不太想讲忧愁的原因,深知他性格的张冰洋也就没再问了,陪着朱七牛聊了会儿天,便又去巡逻了。

    而朱七牛呢,睡不睡觉其实根本无所谓,哪怕夜深了。

    不过他随后还是回去帅帐里睡觉了。

    无它,只因始终拿不出一个完全的全盘计划,所以他还是得去梦中书房找找点子。

    来到梦中书房,朱七牛并没急着去翻书,而是又一次沉思起来。

    “该怎么才能安全稳定且可复制的将蒙古草原纳入大明版图呢?”

    “像大清那样分封蒙古诸王,准其进贡,时不时赏赐一番,以安其心,实际上却只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

    “那不成了跪着要饭的了?”

    “就这,还得看人家脸色。”

    “我还是想站着把疆域给拿了!”

    “那……仿效云南那边的改土归流,扶持一批贵族起来,用鞑子治鞑子?”

    “可是鞑子不比西南边有固定基本盘的百姓,他们是想走就走,想留就留,来去如风,就算任命了流官,怎么联络都是个问题,就算流官被杀了,往草原上一埋,连尸体都找不到。”

    “……。”

    “要不学一学后面的成化帝,直接来个犁庭扫穴?”

    “貌似也不行,大明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发展,要想在茫茫草原扫穴犁庭,那得派出多少兵马啊!还得耗费不少时间,不值当。”m.

    “……。”

    “想来想去,还得是最初的那个想法靠谱,把长城往外扩建,每扩建一圈就多占领一片疆域,时间久了后,战线后面的城墙内的百姓习惯了大明的统治,再把城墙拆了也不是不行。”

    “可是草原那么大,要想把草原一圈一圈围起来,这得多少石料木料啊,而且草原上一望无垠,建筑材料还得从中原拉,这是多么海量的工程啊,怕是大明坚持不懈五百年,也未见得能蚕食完这片区域。”

    “除非有一种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还能快速让城墙成形,否则这个法子就是痴人说梦。”

    “而一旦建造城墙可以就地取材,又能快速成形,我们大可以抢工期,先偷摸在草原里边建造一座城池。”

    “然后以城池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建造城墙。若是敌人打来了,我们往城池里一窝,敌人走了再出来,反正他们也不擅长攻城,拿我们根本没办法。”

    “而且有了城池和城墙,谁打谁还不一定呢,把虎蹲炮往上面一架,谁来谁死。”

    琢磨来琢磨去,琢磨了好些天的朱七牛终于在今晚有点理清思路了。

    “所以我要查的资料应该是建筑类的。”

    朱七牛快速站起,三两步便来到了存放着建筑类书籍的书架旁。

    接着又是一阵翻找。

    找着找着,朱七牛再次达成所愿。

    《水泥的制造原理与使用规范》

    《钢筋水泥的城市》

    《华夏矿脉大全》

    拿着这三本书,朱七牛那叫一个开心。

    “我这辈子做过最英明的决定绝对是当初把那个桃核捡了回来。”

    拿着三本书回到案桌后面,朱七牛聚精会神的研究起来。

    ……

    第二天。

    大军要开拔了。

    因为草原上的主力、也就是骚扰辽东的那批人还没有被完全消灭,大军得出关跟他们好好较量较量。

    至于蓝玉之前那一战嘛,属于是趁其不备的胜利果实,给敌军固然造成了比较大的创伤,但还不至于要命。

    关于这点,蓝玉心知肚明,并且早在偷袭庆州前就布置下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简单来说就是,蓝玉要在关外与敌军决战,那就不能缩在关内,得出关去驻守。

    为此,蓝玉定下了一条防线,即大宁——宽河——会州——富峪的防线。

    而大军最终驻扎之地则被定在了大宁。

    朱七牛作为征虏大将军,自然得随军出征。

    但他又不用管事,跟着走就是了。

    为了抓紧时间掌握水泥的制造与使用以及相关矿脉的地点和开采方法,朱七牛也是神了,往开疆马背上一趴就睡了过去,进入梦中书房自顾自看起书来,数日乃至十数日皆是如此。

    要不是他隔段时间就会醒过来吃上一碗自热米饭,精神看起来也不错,大家都要以为他死了。

    到达大宁后,蓝玉他们即刻督办防线上的四座城池的修建。

    朱七牛则是继续无所事事,整日睡觉、看书。

    就这样,建文四年被朱七牛睡过去了。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建文五年的二月。

    虽然已经开春,可北方依旧寒冷,时不时就下场雪。

    河里的水更是不带化的,有的地方河里的冰都快有半人厚了。别说是人,驮着马的人在上面使劲蹦跶都不带破的。

    好在后方的后勤很有保障,方便面和自热米饭管够。

    士兵们每日都能吃到热乎的还算美味的军粮,也就不存在闹腾、炸营之类的问题。

    按理说这个时候人该窝在被窝里猫冬才对,可蓝玉却非要反其道而行之。

    时值建文五年二月初二,打探到敌军下落的蓝玉留下五万兵马守卫四城,自带十五万兵马赶奔金山。

    金山一带,即是此次搅扰辽东之纳哈出及其部署主要活动的地方。

    纳哈出其人,乃是元顺帝亲封的丞相,后又封太尉,还曾被封过开元王,乃是前元的肱骨之臣。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前他曾被太上皇朱元璋擒拿于太平。

    太上皇还曾因其祖上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而意欲招降他,结果他宁死不从。

    太上皇感其忠义,又考虑到以后擒拿的元臣会很多,杀之会让人家忌惮、恐惧,便给了他银两,让他自行离去。

    明军这一动,那可不是好惹的,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宛如天兵天将。

    仅仅一二十天后,双方都还没正式开打呢,驻于一渡河的纳哈出部将高八思帖睦尔、洪伯颜帖睦尔便自觉不敌,率部归降了明军,蓝玉大喜。

    七日后,明军来至在了辽河东边,轻易便击溃了纳哈出屯于女直苦屯的屯兵,遂进师驻扎于金山之西,将战线进一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此一战的成果还不只是占下了一些地方,杀伤了一些敌军,更俘虏了在纳哈出阵营中相当位高权重的全国公观童。

    就算前元大势已去,有点分崩离析的架势,尊贵的丞相、太尉、国公等封了不少人,以至于国公似乎不太值钱。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国公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封的,到底还是能证明些地位和权势的。

    这样一个人被俘虏,极大的加大了蓝玉、常茂这一战的战果。

    退一万步说,全国公不值钱,可这三个字写在战报上,那也够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