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0章 有人清闲有人忙

    “好,那就这么办吧,诸位爱卿尽快讨论出一个详细章程来,然后由太子代朕与安南使臣洽谈,一旦谈妥,朕即刻御驾亲征安南附近的一众小国。”朱棣哈哈笑道。

    众臣子直接无语。

    又来了。

    皇上你怎么跟个闲不住的猴子似得,不是在这儿跑,就是往那儿闹呢?

    皇宫里的龙椅上钉着钉子吗?扎屁股?

    众臣子就要劝诫,这下朱棣却学聪明了,直接就朝着朱高炽使起了眼色。

    朱高炽不敢违逆父皇,同时也挺享受父皇不在的快乐时光,于是站出来再次声援起了朱棣。

    朱七牛看的好笑,便也跟着摇旗呐喊了几句。

    见他俩都觉得行,大臣们也不好说啥了,只能同意了朱棣御驾亲征的想法。

    散朝后,朱棣拉着朱七牛一路来到了偏殿,让人上了各种吃喝之物后,兴致勃勃的开始讲述起了这次草原之行。

    “皇弟你是不知道啊,我们四个当初听你的,在草原上搞请客、斩首、收下当狗这一套,把整个草原搞的是七零八散,鸡飞狗跳。”

    “所以这次我带人去修第二道长城后,除了也速迭儿的儿子、那个草原的新大汗带人试图来阻止过一次、留下了几千条人命外,就没发生什么大的阻碍,我甚至还有闲情带着兵马去草原上犁地抓俘虏,可好玩儿了。”

    “那些鞑子部落呢,有的明里暗里持有大量大明货币的,舍不得钱,干脆举族来投,帮我们修长城,这也算是小型的经济战吧?”

    “有的呢,害怕大明,也不想招惹大明,索性一路往北跑,把大片草场直接让了出来。”

    “照我看啦,这次蚕食计划完成后,再过个十几二十年,又能再来一次。”

    “……。”

    虽然这些事儿朱七牛早就通过各种渠道听过了,但朱棣唾沫横飞的在那里说,他还是很给面子的露出了或震惊或高兴的表情反应,把朱棣给哄得老自豪了。

    如此一边说一边吃喝了一顿后,朱棣为了奖赏朱七牛为安南之事出主意,直接赏了他一大片位于草原之上的草地。

    因这草地是朱棣对着地图随手画的,暂时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

    但光是看跟整个草原的比例对比嘛,绝对小不到哪儿去了,若是换了一般藩王,得高兴的飞起来。

    然后朱棣当天下午就去五军都督府点兵去了,真就不带在皇宫里待的。

    两个月后,朱高炽与安南方面洽谈妥当了,在赏了一大笔钱给安南各贵族、文武大臣后,朱高炽正式与朱棣做了汇报。

    朱棣看过汇报文书,大手一挥,批了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书。

    由此,大明又多了一个省,是为安南省。

    趁此机会,早已有腹稿的朱高炽向朱棣建议,拆分面积较大的湖广省、蒙古省等省份,将其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以求减免这类省份的各地官衙面对庞大治理范围的压力,同时也便于朝廷对各地的掌控。

    朱棣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同意了朱高炽的想法。

    朱高炽随即拿出了自己早已划分好的省份图。

    朱棣定睛一瞧,好嘛,除两京之外,各个省份的疆域都有所改动,如澳洲这样面积宽广的大陆,更是直接被划成了一京八省,另外就是原蒙古省被划成了三个省,连同即将竣工的第二道草原长城以内的疆域,共计六个省。

    如此一来,大明直接多出了十几个省,合计两京四十省,又能任命一大批二品及二品以下的官员了。

    朱棣起初只顾着出征,还没太想明白,等到率军离开京城后,才突然反应过来。

    “好你个老大,名义上是划分省份,实际上是在争取官员的任免权啊,这一大批二品三品四品官任命下去,你得安插多少心腹啊!”

    但一想到自己常年不在京中,管不了这么多,与其安排一些自己都不熟的人下去,还不如让老大去搞,朱棣索性就懒得管这事儿了,反正兵马老大是没沾的,问题不大。

    ……

    朱棣这一离开啊,大明的政务又落到太子手中了。

    整个大明因为西征之战、则又有数十万士兵和大几十万民夫以及更多看见看不见的人高速运转了起来。www..cc

    再加上被朱高煦和朱高燧带着在草原上人工建城的大部队,整个大明少说也有上千万人在因为两边的边境而努力。

    也就是大明人口早就破亿,并且有各种机械帮忙,否则光是这两场大的战争,就够把大明拖垮了。

    此时,朱七牛依旧在翰林院和国子监来回跑,就像是一个钻研学问和教书育人的老学究。

    两年后,草原蚕食计划第二步正式走完,整个由西到东的长城完全连成了一条线。

    皇帝大喜,虽然远在西南,但仍旧下了圣旨褒奖两个居功至伟的儿子,并将他们封为了世袭亲王,令他们坐镇草原边境,就像当初的草原四王一样。

    如今的草原上嘛,也就有了五个镇守边关、附带犁地的王爷。

    只有朱七牛知道,朱棣带着朱高煦和朱高燧为大明先占来的这片区域在后世会被叫做外蒙古。

    再往北嘛,呵呵,那也是华夏固有的领土。

    不容反驳。

    谁叫我们进化的更早呢!

    此时,朱七牛依旧在翰林院和国子监来回跑,就像是一个钻研学问和教书育人的老学究。

    时间再一晃,可就来到了宣德十四年,大明正式立国的第五十年。

    这一年的朱棣五十八岁。

    这一年,在西南连续作战数年的宣德大帝朱棣总算基本占领了安南周边的几个小国,并在那里设置了五个省,正式达成圣主明君的开疆拓土的成就头衔,在周边各国乃至大明各藩王、官员、百姓心中建立起了一个英明神武的形象,并彻底争取到了青史留名、与秦皇汉武、明太祖、太宗、高宗一拼的资格。

    此时,朱七牛依旧在翰林院和国子监来回跑,就像是一个钻研学问和教书育人的老学究。

    和之前不同的是,经过十来年的培养,国子监的学生终于是有那么一批可堪重用的人才了。

    他们在皇帝回朝、特加恩科的这一年通过了工部、水部、农部、铁路部等十二部联合主办的特殊人才及特殊津贴的考试,以优秀农学生、优秀工学生……优秀铁道学生的身份堂堂正正的迈入了各部衙门。

    而且一上来就是从六品官做起,起步待遇丝毫不在进士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