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闯王末路

    收到了李自成失踪的消息之后,张鼎大为震惊,要知道自李自成退出关中之后,多尔衮命多铎继续进攻南明弘光政权,而阿济格则追击大顺军。

    可是如今却因为张鼎的到来,产生了一些改变,比如清军由于没得到李自成在西安府囤积的大批粮草,由于缺粮只能退出关中之,并在洛阳开封一带拖延了将近一个来月才开始行动,再加上此前怀庆到潼关之战张鼎等人拖延的一个月,对于南明来说满清相比于历史上足足延缓攻势将近两个月。

    这些时间给南明弘光政权多续了一口命,使他们直到如今都仍旧没有丢掉江北四镇。只是由于弘光政权内斗不断,多铎也受命定远大将军亲征江淮,南明也是岌岌可危了,被建奴打垮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而大顺军这边,李自成倒是听从顾君恩的劝谏,准备先南下湖广的襄阳承天一带,那里可算是大顺军的第二大本营,可谓是根深蒂固,正好可以凭借此地抵抗建奴。

    所以李自成在内乡停留了一段时间之后,于四月十八日拔营南下湖广。

    在之后的四月到五月这段时间内,阿济格在开封一带等候朝廷的支援,筹备到足够的粮草之后,多尔衮同样册封阿济格为靖远大将军,这才继续南下进攻。

    因为建奴与大顺两方都休整了一段日子,故而两军接触之后立刻在河南邓州湖广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江西九江等地激战八次,大顺两胜六败比之原轨迹还是好一些的。

    但惨烈的战争仍旧对大顺军产生了不小的伤亡。

    反而建奴兵是越打越多,他们一路上受到各地士绅地主的热烈欢迎,百般支持,乡勇团练全都加入建奴麾下供他们差使,在加上顺军与明军的降兵,此消彼长之下,建奴越战越勇,逐渐压缩大顺在湖广的生存空间。

    相反的,大顺军这边,经过两年的激战,军中的骨干原边军将士越打越少,导致其战斗力迅速下滑。

    并且李自成还要分心与南明江西总督袁继咸宁南伯左良玉对抗,导致战线在阿济格的猛攻下愈发的不稳。

    面对着这非常严重的局势,李自成同文武商议之后下定决心必须保全退入湖广的兵力,绝不浪战,不死守硬拼,而应该将人马退到从承天到长江的边上,随时可以退到长江以南。

    再在荆州沙市驻守大军重兵,一则可以牵制敌人,二则能够保证长江通道畅通无阻。

    另外再命大将刘芳亮与袁宗第郝摇旗退往荆州,牛金星与喻上猷牛栓与他们一起共同前往经营上游,李自成与刘宗敏则率领大军退往鄂中准备夺取武昌,打通长江通道。

    所以当建奴阿济格占领邓州继续向襄樊进攻之时,却发现大军已全部撤走,一些不愿逃走的起义军纷纷逃入山中与建奴打起了游击。

    在此期间牛金星起了异心,他见大顺军大势已去也早早逃出了军营,投靠其子牛栓,而其子也与王光恩兄弟投降了建奴。除此之外大顺的重要文臣宋企郊张璘然等一二百人尽皆逃亡,不知所踪。

    大顺朝此时可谓是人心涣散,无法维系,只剩下宋献策,顾君恩等为数不多的臣子还在李自成身边。

    值此危机时刻,幸亏左良玉太过软弱无能,大顺军刚从沔阳州渡过长江就在荆河口击败左良玉大将马进忠王允成。此战使武岳大震,左良玉吓得魂飞魄散,继而动起了歪脑筋,老子打不过顺军还斗不过南明朝廷吗?

    存着这样的想法他借着北来太子的问题大做文章,打起清君侧的旗帜,声称要打到南京讨伐马世英阮大铖等奸佞之臣,随后于四月二十十日全军东下,放弃了武昌,李自成等人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儿,遂立马趁机占据此城。

    进驻武昌之后,李自成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先命大将袁宗第驻守汉阳,刘芳亮驻守汉川保证侧方安全。

    但没过几天汉川与蔡甸就相继失守,两地大顺军一部分投降一部分溃散,没有发生恶战,刘芳亮仓皇逃回武昌,导致大顺军门户大开,李自成的所有部署都成了无用功,从金口而来的建奴很快就攻破纸坊,并且进攻洪山大别山等地。

    袁宗第本欲死守大别山,可惜大别山外围的美娘山扁担山等诸多山头大寨纷纷失守,大顺军突然便有了全军溃败之势。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波敌军从黄陂新洲攻来,已经打到了团风,似要攻占黄冈,截断大顺军东去之路。

    李自成收到消息之后大惊失色,因为如果黄冈失守,建奴主力过江之后就会攻占葛店与洪山之敌会师,到了那时武昌必不能守,想到这里他只能决定先伺机防守武昌,再同时准备带上全部兵力东进。

    要知道此时的大顺军除了从关中带走的十五万大军外,还有原先在襄阳承天德安荆州四府驻防的七万大军,统共二十多万精兵良将。

    只是却分散在江西湖广各地,战线拉的很长。

    李自成面对着建奴的穷追猛打,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甚至想要连驻守湖广的襄荆四府七万大军都要带走。

    他情急之下没想过此次集中兵力是失策的,就算当时跟随在他身边的大将白旺提出意见,认为德安承天等地经过大顺军一年多的经营,已经非常稳固了,驻防军也不弱,阿济格久攻不下就是例子,应当固守。

    可是李自成闻言却仍旧没有接受他的观点,反而因身边的白旺部最为兵强马壮对他起了疑心。

    李自成胡思乱想,想起黄巢在虎谷自尽不成却被外甥林言杀害,而白旺之亲疏远近比之外甥更加不如,因为他不仅不是延安府一带的老乡,而且跟随他起义的时间也很晚。

    还有就是这两三年中白旺一直驻扎在德安府与承天府一带,很得民心,其部下也大多都是湖广人,这是他不相信白旺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如今局势大坏,李自成猜疑之心日渐严重,使他完全听不进白旺的忠言。

    更别提此前大顺军要离开承天府的时候,白旺曾苦苦劝谏李自成不愿意将他的数万人撤往武昌,而是要在德安一线与建奴作战,后来李自成下了严旨,又将白旺的人马分去大半并入各营之下,白旺这才不得不与他一同退往武昌。

    以上的重重让李自成非常怀疑此人会不会对他怀恨在心,因而投降建奴,将他献上。

    所以李自成不仅将重兵调往东边,而且自己也准备伺机离开白旺大部,不管白旺再怎么劝说,李自成都下定决心不理会一切全力东进。

    之后正如白旺所料,阿济格发现前方的大军全都撤走之后,顿时心花怒放,趁着大顺军后方空虚,一路势如破竹。

    李自成也没想到阿济格追的这么快,他刚到武昌不久,建奴就跟踪而至。

    权将军刘宗敏与田见秀领兵五千战其先锋,大败而还,李自成无奈只能放弃武昌东下。

    他东进之后,因太过仓促,一直没有留下较多的军队扼守地方,又没有适时地组织反击,只是一味的东进,这种顾头不顾尾的做法终于导致了惨重的失败。

    五月初建奴军追至阳新富池口,趁大顺军不备冲入营垒,一举击溃大顺军。

    同月下旬,在距离江西九江四十里处李自成又被建奴军攻入老营,大顺军最久利战阵功勋卓著的大将权将军刘宗敏兵败被俘,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与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的将领家属统统被俘虏。

    刘宗敏与李自成两位叔父刘贵妃陈妃张鼐发妻谷英发妻还有刘宗敏的妻子与两个儿子儿媳等几百人尽皆斩首示众,只有前明晋王的两个妃子因长相绝美才得以生还,而宋献策则降服建奴之后从建奴营中逃走,不知所踪。

    这一战之后大顺军又在湖广阳新江西九江接连遭受大败,东下的道路已经被清军截断,李自成掌握的万艘大小船只也被清军劫掠一空。

    大顺军部众纷纷被打散,李自成手下直系只剩下不到千人,他原先的战略意图已无法实现,不得不调转船头向西南方向进军,准备穿过江西西北部转入湖广南部。

    在此期间李自成也准备彻底与白旺分开,想要离开大股部队。

    白旺对此无可奈何,他激愤的对李自成说道:陛下,如今在兴国通山通城蒲圻各地情况都不清楚,万一陛下从这里进入通山县往西遇着鞑子,该如何是好?虽说我大军溃散在各处,可是谁晓得他们如今在哪里呢?

    李自成随意找了个理由辩驳道:他们一定是在通山通城蒲圻一带,必然都在在寻找朕的下落,朕只要去了就能将他们聚在一起。朕不去,他们各自为战,定会被建奴一个一个击败。虽然朕与你一起,暂时没有风险,但那么多无主人马,我心中何忍耶?

    陛下的心情臣何尝不知?可是如今到处都是反对我大顺的人,不说鞑子了就那些士绅豪强都不可轻视,请陛下暂且留在江西,再暗中查探几位将军的下落,待他们有了踪迹之后末将再护送陛下前去找他们不好吗?白旺不愿放弃依旧苦口婆心的劝谏。

    朕的主意拿定了,你不要再劝了,朕明天早晨就走,进入通山县后再打探消息。李自成不管白旺怎么说都只是摇头拒绝。

    如果陛下执意如此,臣不敢强留,目前臣身边还有六千多人马,不如分您一半,保陛下平安无事。白旺见李自成十分坚决,只能退而求其次。

    李自成本想答应,却忍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