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秦枫的身份石锤了,但是朱元璋心态不好了

    搞得一旁的朱棣都有些紧张了起来。

    朱棣一脸好奇的盯着秦枫,道:怎么?秦枫?你脸色怎么变得这么难看?

    你可别吓唬我啊!

    听到秦枫话说到一半,脸色还变得如此难看。

    朱棣还以为自己家里还会发生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呢。

    这让本就已经难受的想薅头发的朱棣,脸色直接黑的跟煤球似的。

    更加难看了。

    没啥。

    秦枫摆了摆手,语气十分随意的开口说道:就是想到了一些事情,和你没关系。

    内什么。

    秦枫话锋一转,开口问道:我暂时住在哪呢?还有,皇上说要赏我大宅和银两,什么时候能到位啊?

    秦枫一想到,到时候朱元璋用自己的女儿,或者孙女,来捆绑自己的时候,他就感觉头皮一阵发麻。

    秦枫可不想当这个大冤种。

    所以,对于秦枫来说,与其想这么多,倒不如想想大宅子和赏钱的问题,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朱棣一听,秦枫居然只是在操心自己的住所和赏钱。

    也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是他朱棣家里的事情,啥都好办。

    皇上不给他,他朱棣自掏腰包都行!

    这个皇上那边我倒是不担心他欠我不给,毕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嘛!

    皇上也不像是会说话不算话的人。

    至少,他应该不抠门。

    朱棣闻言,连忙摆了摆手道:不不不,谨言慎行,父皇什么性格,可不是你我能讨论的。

    行行行。

    秦枫摆了摆手,道:我不说,那这钱怎么办?还有,我住在哪?

    深夜。

    皇宫之中,依旧是灯火通明。

    偌大的尚书房中,经过一天的冷静之后,朱元璋的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而站在朱元璋面前的,则是安顿好秦枫之后的朱棣。

    只是吃了顿饭的功夫,就在此被朱元璋召见来了宫中。

    那小子安顿好了吗?

    朱元璋喝了一口热茶。

    朱棣点了点头,道:启禀父皇,秦枫,目前暂居儿臣在应天的府邸中。

    他深夜召见朱棣,无非就是关心秦枫的问题。

    这个穿越者,对于他这个皇帝,亦或是对于整个大明朝而言,都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如此谨小慎微。

    生怕一个出错,便葬送了大明朝的未来。

    父皇,儿臣安排了家丁日夜看守,儿臣来的时候,是带着家眷们来的,现在,全家上下老小,都在盯着他呢。

    不会发生意外的。

    对于秦枫的重要性,朱棣心中自然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而朱棣更加明白,朱元璋之所以将秦枫安排在自家中,一来,是朱元璋相信朱棣的本事。

    认为朱棣不可能将秦枫给搞丢。

    二来,是朱元璋也想试探一下,朱棣在得到了秦枫这个通宵未来的奇人后,是否会对皇位,有所窥探。

    没错,朱元璋在测试自己的儿子,朱棣。

    这一点,朱棣内心也是十分清楚。

    否则,朱元璋为何要让秦枫居住在朱棣的府上?

    这偌大的应天府,空置的大宅,要多少有多少,根本没必要让秦枫和朱棣挤在一间宅子中。

    对于这个秦枫,你怎么看?

    许久,朱元璋忽然开口问道。

    朱棣被吓了一哆嗦。

    历史上的朱元璋,如曹操一般,阴狠狡猾,疑心也很重。

    回禀父皇,儿臣先前对此子也有过细致的观察。

    早在北平燕王府的时候,儿臣就对这小子试探过几次。

    不管是言行举止,还是生活习惯,亦或者是书写的文字,都与我朝之人,大不相同。

    但面容,却与我朝子民并无二般。

    而且

    儿臣在推举秦枫觐见您之前,也曾派人查过此人的身世。

    此人,祖上三代,皆是佃农。

    不过,再往上,虽然有些奇怪,但也无伤大雅。

    哦?

    听到这,朱元璋挑了挑眉毛。

    朱棣见状,连忙开口道:呃,就是说,此人祖上,再往上一代,是前朝的官员,祖上也算是士绅阶层了。

    只不过,在前朝末年那会儿,战乱频发,家道中落。

    到了爷爷那辈,在北平的郊外分得了一块田地,从此就以种田为生。

    朱元璋闻言,缓缓点了点头。

    综上所述,此人的身世,还算清白。

    加上此人的任何行为举止生活习惯,都与我朝,乃至是史书上所记载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有所不同。

    不出意外的话,此人的话,十有八九是真的。

    朱棣将自己知道,和调查到的所有事情,都如实汇报给了朱元璋。

    但自己并没有下任何定论。

    如何定论此人的身份,那是皇上说了算的。

    这一点,朱棣一直都很有分寸。

    哪怕贵为皇子,朱棣也依旧很懂事。

    从不胡闹。

    你可还记得,他先前说过,你大哥,标儿的身体情况?

    朱棣点了点头,道:儿臣当然记得,如何?大哥的病情有药可医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不。

    今天下午,你们走的时候,东宫又传来消息,标儿的染上了风寒。

    不过,无伤大雅,经过太医的治疗,现在已经稳定了。

    咱也和太医院的人说了,以后不准标儿服用丹药,那火炉里炼制的丹药,那小子不是说,重金属含量超标吗?

    朱棣想了想,道:是这样说过,他曾在北平燕王府的时候,也对儿臣说过。

    那这重金属,所为何物?

    朱元璋一脸好奇的皱着眉头。

    朱棣想了想,道:金属乃是铁?既然是铁,人服用铁,肯定是不行的嘛!父皇见过谁能拿铁当饭吃的?

    朱元璋闻言,也觉得朱棣说的有道理。

    于是,点了点头道:对,对对对!那丹药,是炉子里炼出来,都练成铁了,人吃了,自然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朱元璋连夜召见朱棣,也正是因为太子朱标的身体情况。

    朱标的身体,真的是一日不如一日。

    身子骨不够结实,动不动就染病。

    再这样下去,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