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宋时婚姻习俗礼仪是三书六礼。

    三书是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过程中的六个礼法,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女家需回礼。

    今日便是洛寒过大礼的日子。

    各种礼物都有讲究,均送双数,意好事成双,比如礼饼中必有发菜,寓意发财,两对三牲鸡,意喜双飞,鱼,意腥(新)气,茶叶芝麻,祝愿种植不移等等,还有暗喻守信不渝的婚约帖盒·····让洛寒这个后世历史系教授摇头不已。

    不是礼仪繁琐,而是这等礼仪在后世早已残缺,他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只是个模糊的影子。

    好在所有这一切都不需他准备,刘安庆大包大揽,把一切都准备好,洛寒只需空手去郡王府就行。

    这相当于拉赞助娶媳妇。

    洛寒清楚刘安庆这么做的心思,但有恩不报非君子,等系统有了新产品,洛寒会让刘氏做代理商。

    喜气临门,赵颖自己不忘把闺蜜请来为自己祝福。

    李清照和章芙站在她身旁观礼,礼仪进行到一半时,章芙突然喊道: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这话啥意思?

    所有人都看向章芙,似乎是在看一个素不相识的疯丫头在说疯话。

    章小娘子,你这是何意?

    赵颖即惊又气,她不相信好闺蜜会说出这等大煞风景的话来,不由气鼓鼓责问,我和洛大哥的亲事,用得着你同意?

    洛寒哥哥是我的,谁都别想抢走?姐姐你也不行······

    章芙异常激动,瞪眼大喊。

    哇······

    众人惊愕不已。

    挖墙角挖到郡王家,还在这种场合当众挖,这要是传出去,郡王和宰相家都无颜面。

    这疯丫头忒是大胆。

    赵颖真没有想到最好的闺蜜会做出这样举动,本想呵斥一句,谁知说出的话却很有孩子气。

    凭什么洛大哥是你的?

    章芙的话更是孩子气,她叉着腰理直气壮道:就凭洛寒哥哥治好了我的病······

    治好病就是你的?他还救了我的命呢······

    两只小母兽奶凶奶凶争吵,发威的样子看不出威慑力,反而让人觉得呆萌可爱又好笑。

    我不管,反正洛寒哥哥就是我的,你休想嫁给他······

    章芙清楚自己不占理,也嚷不过赵颖,便赌气跑过去,拉着洛寒胳膊道,洛寒哥哥,你不要娶姐姐,等我长大了,我嫁给你好不好?

    洛寒好为难。

    都不能说,乖,我先娶姐姐,等你长大了我再娶你。

    洛寒一直把章芙当做妹妹。

    十四岁的小萝莉,若在后世还是个初中生,若是有想法,和畜生有什么区别。

    虽说这是个妻妾成群的时代,但宰相的孙女给你做小,你想都别想。

    不过这事洛寒必须做出抉择。

    不好!

    洛寒轻轻挣脱章芙胳膊道,我是你哥哥,你是我妹子,哪有哥哥娶妹妹的······

    说罢他觉得这话苍白无力,又补充道,别尽说孩子话,我喜欢赵颖才要娶她,等你长大后,就会有喜欢的人······

    章芙捂着耳朵,哭着撒泼道:我不听,我不听,我就是不让你娶她,不然我就放火烧了郡王府······

    李清照默默观看,神态黯然,根本没有上前去劝章芙。

    她清楚章芙就是这样的性子。

    闺蜜三人,唯她最稳。

    平日三人聚在一起,话题永远绕不开洛寒,心中的酸酸甜甜,只有她自己知道。

    其实,李清照比谁都清楚,她们三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心里都喜欢洛寒,但洛寒已向赵颖求亲,她俩只好把那份美好的感情留在心间。

    防火防盗防闺蜜。

    世事难料,也很奇妙,你受到最大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陌生人,而是那个你认为亲密无间的人。

    赵颖一直沉溺于爱河疏于防范,才会有闺蜜今日横刀夺爱的场景。

    若让她知道李清照也揣着同样的想法,不气死才怪。

    不过只要洛寒不背叛她,她们的一切都是虚妄。

    章小娘子,婚姻不是儿戏,小孩子胡说不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洛真人按礼仪走,你添什么乱,好好的亲事都被你搅成一锅浆糊了······

    别哭了,你去屋内先缓缓······

    章芙当场发飙,谁劝都不行,只管捂着耳朵哭喊。

    而她身份特殊,赵有奕也不敢将她轰出去,只好派人去请章惇。

    京城人人清楚,章芙谁都不怕,就怕章惇。

    ······

    青黄不接之际,借贷给百姓卖种子下地,为何天下议论纷纷,有人说青苗法好,有人说青苗法坏,问题出在哪里?

    章惇在司农寺和众人商讨青苗法,他这一问,别人必须得回答,

    司农寺是推行新法的重要机构,好些新法都由它制订或执行,青苗法虽是王安石用过的,但其中利弊也得司农寺完善和修复。

    司农寺少卿李锴道:章相公,新法全是为国为民之心,其立法之意,一则解民之困,二则增加国库收入,平心而论,青苗法,良法也······

    章惇等了一眼,李锴不再说话,他清楚章惇不喜欢说这等无聊的话。

    青苗法是好,谁都清楚大部分问题出在哪里,却不好说出来。

    朝廷放贷给百姓,是给朝廷生财,这本是那些贪官豪门望族的收入,如今他们的钱袋子瘪了,自然有怨言,甚至有人暗中使绊子。

    法虽相同,各路反响不同,是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力度不够······

    章惇听到司农寺卿巴毕的话,陷入沉思。

    其实他早想过,吏治真是个难题。

    正要说话,突然随从来报:章相公,和义郡王派人来禀报,说有天大的事请相公去一趟郡王府,不然郡王府就被人烧了······

    怎么回事?

    章惇听后也觉得奇怪,明显是有人在郡王府闹,但这与他有什么关系。

    章家男子都熟读史书,也不是闹着烧郡王府的人。

    而敢和郡王府闹,也是了不起的人家。

    这事他告诉官家就是,何必让老夫趟这浑水。

    叫进来······

    来人进来拱手道:见过章相公和诸位相公······

    章惇道:说,是怎么回事?

    来人诺诺道:这个有些不好说,请章相公移步······

    章惇出去,听后勃然大怒。

    啪!

    章惇吼道,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