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两京态度

    亚马留的话听起来很让人兴奋,但是能当上议员的人可没有蠢货,这种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拿自己的钱财去帮助人家发展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非常慎重,可不是脑子一热就会去投资的。

    当然,这个时代的阿姆斯特丹确实有不少欧洲的疯子去做这种事,至少在十几年后那场郁金香泡沫破裂之前,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这种风险。

    可是眼前会议室里这群议员们却必须要保持冷静,因为他们心中还有一份更大的贪念在迫使他们冷静下来。

    没错,就是一份巨大的贪念让他们保持住了冷静。因为这是个草莽时代,能抢过来就不会有人愿意付钱,这几乎是大航海时代的基本处事原则。

    所以尽管唐人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可偏偏唐人只有900人,而且十二天前还离开了200人,这就给予了在场议员们留下了一丝希望。

    武器再强大终究还没在战场上闯出名声,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强大武器的概念并不深刻。就好像马克沁机枪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国家或许意识到了这种武器的强大,可是碍于资金和诸多因素,大家几乎并没有想到它的威力将会代表什么。

    只有索姆河被染红,英法发现他们的抚恤金在飞速上涨的时候,他们才能感受到这种跨时代武器真真实实的改写了战争模式。

    这就像那些第一次见到欧洲人架着机枪和他们打仗的非洲人一样,几百人面对上万人,前者对武器和战争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后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百倍差距会如何失败一样。

    只有在战场打出来的名声和血淋淋的教训才能让对手恐惧,所以此刻的议员们并没有立刻投资的想法,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谋划起了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试探一下唐人的实力。

    这种想法在巴波沙船长的眼里是非常愚蠢的,可他只是个船长,在这间议事厅里他并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唯一能让巴波沙船长感到欣慰的就是眼前这群议员还没有蠢到家,至少他们并没有计划着直接带兵去攻打台南。

    议员们的计划很欧洲,那就是花钱去疏通广州的那些明国官员,利用一些贪婪者的短视在广州城里散播关于唐人的信息。

    盘踞澳门五十多年的葡萄牙人对于明国官员非常了解,这是个活在自己世界且不愿意醒来的群体。

    他们羞于谈及利益,但却又比那些直接索要利益的人拿走的更多。他们不关心外界的变化,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掌握了别人无法生产的好东西,别人只能使用白花花的银子来买。

    或许是这个人口足够多的强大国家给了他们这种自信,但是在座每一位议员都能看出北方这个强大国家正在逐渐虚弱。

    繁华的江南和岭南算是大明最后的一块屏障,这种繁华带来的景象不仅仅迷惑了大明士绅的眼睛,也迷惑了这些欧洲来的强盗。

    所以没有人会相信二十四年后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他们只是发现了这个国家虚弱,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的虚弱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计划得到了所有议员的赞成,包括最初觉得议员们疯了的巴波沙船长也赞同了最后的计划。

    这种挑拨明国官员去试探唐人的做法似乎对葡萄牙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大家也知道唐人的大船也可以确保他们在最危机的时刻安全逃离。

    所以顺着这个计划,议员们很快又做出了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的推演,当然无非就是唐人胜利的三种状态而已。

    第一种是大胜,这没什么好说的,下一批安排去台南的商人可以就近观测唐人的反应和战斗力,由此评估下一次搞这类突袭的规模。

    第二种则是惨胜,这也是概率较大的一种可能。毕竟如今的台南只有700个唐人,其中还包含了老人、妇女、儿童占据了一半左右,这也是唐人自己送走200青壮需要承担的后果。

    根据议员们对唐人武器的了解给出的分析,唐人的弱点在于近身战斗。因为在远距离上唐人的那些枪械是这个时代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人家的枪械和你的火炮射击距离差不多,而且更有准头,在远距离和唐人对射无异于自杀,派多少人都没有意义。除非明国铁了心要跟唐人玩命,一口气派个几万人才能有机会。

    唐人的平均身高远超这个时代的人,就连女子和老人也比这个时代的人高了许多,但他们普遍不会从事体力劳动,所以议员们估计这些唐人近战搏杀的能力不会太强,就算这一点估算有误也没有什么关系。

    一旦近身,除非唐人愿意用那种叫手雷的东西搏命,否则数量碾压也能搞死这些唐人。

    因此议员们准备把这些分析也适当透露给明国人,让他们尽可能的给予唐人大量杀伤,最好是打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到了那个时候议员老爷们会带着葡萄牙舰队登陆台南,顺手将那些唐人抓来当奴隶,那些大船和先进的枪械也会成为议员老爷们的资本。

    当然还会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一旦冲突发生的太过激烈,那些唐人会乘坐大铁船离开台南。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议员们就需要放弃侵入台南转而协助唐人撤离。有机会就干掉或抓捕唐人,没有机会就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危难中救命这种事情肯定可以让唐人感动,下一步再去谋夺他们的好东西也会更加方便。

    就在澳门议事厅中的这些议员们研究他们的计划时,同一时间大明京城和远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也得到了关于唐人的消息。

    万历皇帝一开始对于唐人的消息并没有当回事,只不过是几百人而已,他一个皇帝犯不着为了几百人的事多说一句话。

    更何况万历皇帝是知道马尼拉事件的,无非是他并不在意那些不给他纳税的‘弃民’而已,所以在他眼里,这些所谓的唐人其实和那些弃民一样,在海外岛上是生是死他都不会在意。至于私底下搞些贸易他更是不在意,几百人的贸易也收不了几两银子的税,他只把这件事当成是文官们恶心他才故意上的奏疏。

    第二次接到关于唐人的奏报倒是让万历皇帝勉强提起了一丝兴趣,因为锦衣卫和泉州知府同时奏报唐人拥有连续射击的火枪,并且还有两艘长70余丈、阔9丈余、水上楼高8丈有余的大铁船,而且据唐人说,这大铁船还能无帆自行。

    随着奏报过来的还有一些唐人出售的小商品也引起了万历皇帝的兴趣,要不是奏报里说唐人有一艘福船大小的海船能够无帆自走,往来通行泉州台南只要五六个时辰,他还真就不敢相信这份奏报。

    把玩着唐人的那些小玩意,万历皇帝当即就准备下旨让那些唐人把大船和火枪进献给他,只是很可惜这一次他没能成功。

    大明官员难得做件好事,或者说这其中未尝没有继续给皇帝添堵的想法,总之一大堆御史拦住了准备出去宣谕旨的太监,跪在宫城门口哭诉,生生把皇帝给恶心回去了。

    八月就要驾崩的万历皇帝这会儿也没那个体力再跟这些官员们耗下去了,索性就收回了谕旨不再搭理这件事。

    至于皇帝是不是一个人躲在皇宫里生闷气,这时候生闷气会不会导致他提前驾崩,官员们其实并不太在意。

    毕竟气死了皇帝就可以换一位,大伙儿都期盼了多少年了,就等着万历蹬腿让太子朱常洛继位呢,借着这个机会气一气皇帝也算是御史们出了口恶气。

    当然这其中也不是说完全只有皇帝和大臣之间互相斗气,内阁终究还算是在勉励维持这个庞大的帝国。

    辽东局势糜烂,国库又没有钱,抠门的老皇帝守着内帑不肯拿钱平乱,这会儿要是去干那种巧取豪夺的事,再惹来一个建奴怎么办。

    皇帝可以不考虑这些,反正人家四十多年都是这么过的。可是这些内阁大佬不敢不考虑啊!能当上内阁,而且还是万历朝的内阁,哪一个阁老能是白给的。

    奏报字数虽少,可是信息量却是一点都不少。别看人家只有900个人,可是能造出那么大的两艘钢铁大船,这背后得投入多少资源。

    扪心自问,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动员全国力量或许还有可能收集到足够的铁料,至于能不能造出那么大的船,依旧还是个问号。

    有这种实力在背后藏着,至少情况明朗之前阁老们是不打算对这些所谓的唐人动手了。怎么着也得先让地方官府安抚一下这些唐人,等情况摸清楚了再下手。

    阁老们勉励维持着局面的时候,内阁下发给南京和泉州的公文也在随后传递到了地方,只不过这件事到了南京城之后就被拦截了下来,并没有转发到泉州去。

    阁老们需要考虑全局,要考虑国库和北方建奴,可南京的勋贵官僚们却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看去,那不过是一群海外弃民带着数不尽的财富乞求大明收留,一群丧家之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