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章 造反?那就封王

    当初,先帝昭宗驾崩之前,不顾群臣反对,让嬴渊上位。

    当时还身为皇后的吕雉,对此一向心怀怨恨。

    因为按照礼制,应该是成蟜上位。

    可惜,最终,昭宗还是选择了嬴渊。

    此时。

    宣政殿。

    蔡京与秦桧二人,将董卓与朱棣的事情说出。

    前者更是直言不讳的,讲了自己担心的隐患,“那董卓盘踞西凉多年,可谓树大根深,更是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土皇帝、西凉王。

    民间还有一句谚语,叫做董卓之心,路人皆知。此番入京,他足足携带了二十万西凉铁骑,来势汹汹,臣担心,他会做出不臣之举。”

    秦桧补充道:“燕王朱棣,也不是什么善人。昔年先帝还在世时,他曾追随先帝,立下汗马功劳。

    在一众封疆大吏中,享有崇高地位,可谓一呼百应,若是他与董卓里应外合,只怕外忧未绝,大秦...就有可能亡于内患了。”

    嬴渊听着他们的汇报,死死压制住自身的激动情绪。

    稳稳坐在案桌前。

    这一幕,被他们二人看在眼里,却成了稳若泰山、淡定如常。

    于是,他们便在心中暗自惊叹起来。

    陛下不愧是陛下啊。

    就这份心性,世上罕有人及。

    只有具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性,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成就啊。

    而陛下,恰恰就拥有着这样的心性。

    听到董卓与朱棣率领大军赶来的消息时,却能面不改,心不跳,纵然是先帝,也没有这份定力啊。

    当前的局势,已经相当危急了。

    “陛下,不知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蔡京看着嬴渊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便以为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定计。

    嬴渊笑问道:“听你们说了这么多,朕已经明白了,你们是担心,董卓与朱棣会造反?”

    秦桧作揖道:“陛下,非常时期,难保不会有这个可能。、

    国战开始之时,您就已经下令,让他二人火速派兵驰援。可是他们却没有任何动静。

    如今前方战事僵持不下,他们反而征集大军火速赶来,实属怪异。”

    “陛下,古往今来,拥兵自重者谋反案例,不在少数。朱棣与董卓的兵力,加起来足有三十五万大军,一旦生事,无人可挡。”

    蔡京附和道。

    嬴渊听到他们的分析之后,越来越激动。

    董卓等人要是一旦谋反的话...

    这大秦,岂能还有活路?

    他们不是想谋反吗?

    好啊。

    四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却只来了两个,显得不太热闹啊。

    想到这儿,嬴渊嘴角微微上扬,莞尔笑道:

    “传朕旨意,命河南道节度使赵匡胤、南诏王吴三桂,率领兵马,火速入京,助朕抵御敌兵。”

    闻声。

    秦桧与蔡京二人,纷纷愣了愣神。

    来了两名有谋反之心的封疆大吏还不算完。

    如今又召集了另外两名具有狼子野心的人。

    陛下难道是嫌大秦不够乱吗?

    不!肯定不是这样的!

    陛下乃有能之君,其背后定有深意。

    当初西凉刺史董卓势大,先帝迫不得已,才扶持朱棣上位,只求能够扼制董卓发展。

    初始时这个方法还是很奏效的。

    不过后来赵匡胤暗自积蓄实力,逐渐打破了这个平衡。

    迫不得已,才让当时的蜀道刺史吴三桂,担任了南诏王。

    于是,四人间,相互制衡,倒是勉强维持了几十年的太平。

    蔡京担任丞相了,几次三番想要削藩,无奈那个时候的先帝,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随时都有驾崩的可能。

    所以对于削藩一事,实在是有心无力。

    后来先帝驾崩,新帝登基。

    蔡京又认为,嬴渊乃是一名昏庸无道,软弱可欺的君王,不堪大用。

    所以也便佛系了起来,绝口不提削藩一事。m

    如今,知道了眼前的皇帝,从前都是在自污藏拙。

    心中便下意识认为,召另外两名封疆大吏共同勤王一事,其背后一定别有深意。

    片刻后。

    蔡京与秦桧理清四名封疆大吏之间的关系,瞬间眼前一亮。

    陛下这是要用先帝曾经的策略,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啊。

    今时不同往日。

    四人苦心经营势力多年,彼此间是谁也不会服谁,也深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如此一来,有外人针对他们时,他们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但是倘若他们内部不和谐呢?

    若有其中两人,共同针对其中一人,那么另外一人,必然不会坐视那人被二人围攻。

    因为一旦有两人确定联盟关系,肯定会选择将剩余二人逐个击破。

    所以,四名封疆大吏的僵局,不容被打破。

    如此一来,即使他们都派兵入咸阳,也只会相互制衡,不会让彼此的阴谋成功。

    简单一道圣旨,就将勤王军入咸阳的危机解决。

    陛下,当真是了不得啊。

    一时间,蔡京与秦桧二人,都对嬴渊深深钦佩起来。

    可是接下来,后者所说的话,更是让他们二人感到深深地震撼,

    “他们不是想要造反么?那朕就让他们率领军队大张旗鼓的来,不仅让他们来,朕还要给他们封王!”

    封王?!

    此话一出。

    蔡京与秦桧,几乎没怎么细想,直接脱口而出道:

    “陛下,不可!太祖皇帝有铁律,无有功于江山社稷,异姓不可封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当年先帝封朱棣与吴三桂为异姓王,乃是迫不得已,如今陛下若是再封董卓与赵匡胤为王,只怕大秦江山,就真的要亡了!”

    “是啊,陛下!董卓与赵匡胤二人,皆是狼子野心之辈,怎能封王?”

    ...

    听到他们义正言辞的在反对这件事情。

    嬴渊就觉得自己做对了。

    再封他们为异姓王,大秦江山就会玩完?

    这不正合我意?

    他们要造反,朕就封王,如此一来,朕岂不就是天底下最昏的昏君,没有之一?

    封!

    必须得封王!

    嬴渊感觉自己现在,做梦都能笑醒。

    封赵匡胤与董卓为王,大秦江山就要亡。

    嬴渊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了。

    如今,终于看到曙光了啊。

    正是应了那句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一想到成为皇帝以来经历的种种背刺与不幸,嬴渊险些就有些泪流满面的冲动。

    一路走来,当真是太不容易了。

    董卓,赵匡胤,朱棣,吴三桂,你们四人,可莫要让朕失望啊!